5/08/2013

當入息不那麼重要時 (雷鼎鳴)


讀報見到一段不起眼的新聞,提到一些電訊商要取消一些可容許客戶無限量下載信息的計劃,以後信息下載量較高的客戶要多交月費。


我的上網費用是透過銀行轉帳支付的,所以對自己參加了甚麼計劃及月費多少,都十分糊塗。這種收費模式的改變,對某些活躍的網民而言是否有很大影響,我不知道,但太陽底下很多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例如上網收費與就業,卻往往另有隱蔽關係,且聽我一一道來。


懂得勞工經濟學的人都知道,某些工種薪水很低時,很可能會完全無人問津,但薪金逐步提升至某一關鍵水平時,勞工的供應會突然從零彈升至一個可觀的數目;薪金若繼續增加,可誘導出更多的人出來工作。


對此簡單現象,我們可有甚麼分析?在面對上述的關鍵薪金水平時,勞工有甚麼考慮?他們有兩個選擇:一是繼續留在家中得享清閒;二是付出時間工作,賺取更好的物質生活。若薪水在關鍵水平以下,他們會留在家中;剛好在關鍵水平的,他們無可無不可;在關鍵水平以上的,則工作更合划算。


IT
發達 打擊工作積極性



在家中當宅男(或宅女)有甚麼好處?每天可以十多個小時上網打機自得其樂,通過社交網可結識朋友,加入一些討論區時,又可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評頭品足,月旦世事。若在家中發悶,尚可參加一兩場示威,生活逍遙。要注意,所有這些生活消費,費用都十分廉宜,每月數百元上網費便足夠。沒有收入怎麼辦?年輕時可當「啃老族」,靠家人支持經濟,中年以後沒有家人接濟,每月可領取二千餘元綜援,已足夠支付此等宅男生活。跑到外面工作嗎?就算每月有一萬元,扣除交通費及外出膳食,又要付出勞力及受老闆氣,並不見得比只得二千餘生活費的宅男要好。如何選擇,各人自有盤算。


由此可知,資訊科技的發達,大大降低了娛樂及社交生活的成本,但又打擊了工作生產的積極性。若上網費加價,當宅男的成本便要增加,更多的人便要無奈外出找工作。


今年123日本欄曾指出,2539歲的香港男性中,有3.52萬人不工作,也不找工作,是名副其實的宅男,而且人數不斷上升,這很可能跟資訊科技發達成本下降有關。這對社會經濟是好是壞?


宅男:環保及節約的社群



壞的方面是明顯的。年輕力壯時不去工作沉迷上網,到彈盡糧絕時,將來誰人願意僱用?現時不願被僱主剝削,正意味着將來只能靠綜援時剝削納稅人。社會失去了一大批年富力強的勞動力,當然也對總體經濟的發展十分不妙。


事物多有正反兩面。宅男其實是一批十分環保及節約的社群。他們在家中對着電腦手機,耗不了多少天然資源與能源,對地球生態的持續發展,大有裨益。他們的交友可以是虛擬的,也許將來的婚姻也是通過網上進行因此也是虛擬的;若是如此,生兒育女也只能是虛擬的,這對人口的控制及地球的生態也是好處甚多。


當物質消費被虛擬消費取代,收入及工作都會變得不那麼重要,大家可有更多時間去自由安排。我經常忙得頭昏腦脹,等閒每周工作八九十個小時,對宅男生活十分羨慕。


要當宅男很易,及早退休便可,這也難怪不少生有勞碌命的港人年紀輕輕,便早已嚮往遊山玩水,嚮往退休。


不過,這等老宅男通常不用靠領取福利才能生活,與從不工作的普通宅男頗有分別

 

(Sky Post   20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