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2025

俄烏戰爭結束在望 各國何去何從 (雷鼎鳴)

 

俄烏戰爭剛過了3周年,在戰場上烏方早就大勢已去,再也掩蓋不了,特朗普(Donald Trump)此人死也不會願意負上支持失敗者之名,趕緊與澤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切割。

歐盟諸國雖仍口硬,但他們經濟也深受俄烏戰爭拖累,現在大概主要要求體面地離場。看來,俄烏戰爭快將結束,澤連斯基已被美國賣掉,要打也無力為繼,烏克蘭完全任人宰割,下場比1919年五四運動時的中國更為悲慘。烏國人民之錯,便是容許顏色革命發生,讓一名頭腦發熱的演員當上總統。遙想11年前香港「佔中」期間,烏克蘭派人來為佔中分子打氣分享「經驗」,香港有名無知少女竟在視頻上羨慕烏克蘭得到這麼美好的結局,現在已成為無腦之人永恒的諷刺。

烏克蘭的結局是一早便可準確預測的。53個星期之前,我在本欄發表過一篇《假如特朗普再當選總統》的文章,不但力排眾議,斷定特朗普會當上總統,而且指出他確會結束俄烏戰爭,原因正是烏方戰事失利,北約諸國負擔沉重,要結束戰爭又太沒面子,但特朗普卻無此問題,「大可把責任一股腦兒推到拜登(Joe Biden)身上,並且立刻停止對烏方的援助。」他可「與普京(Vladimir Putin)握手言歡,再找人提名他競逐諾貝爾和平獎,雖然不會得獎,但也可自吹一會。」這些說話今天仍可一字不改,但我仍低估了特朗普的惡霸行為,他現在竟把援助當作借款,數倍地要烏克蘭還錢!

歐利益大損 宜宣布拒烏入北約

要作出這些預測本來不難,只要對人性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一些分析工具,並且懂得分辨資訊的真偽並堅持以事實為據便可。可惜得很,網民中不少都對事實毫不尊重,盲從西方的宣傳,至今仍不覺悟,見到別人正確他們只會更加憤怒,對不同意見的人亂潑污水。此種時代的病症要很久才有機會痊癒。此等人我們可以不用理會,更應做的事是展望未來,未雨綢繆。

北約中的歐盟諸國今天已被證實當了大笨蛋。歷史上,歐洲諸國常打來打去,邊界更改頻仍;要知俄羅斯國土遼闊,是德國的47.8倍,她們對俄羅斯不深度戒懼才奇怪。但北約這個系統卻造就了她們足可致命的錯誤。有了軍事同盟,要打仗最好是別國出錢出力。自己則可慳則慳。這是經濟學中的「道德風險」原理,結果是北約中歐洲諸國都沒有真正屬於自己而又強大的軍隊,完全失去自主性,對美國的指揮,就算不服也不敢違抗。當年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堅持法國不入北約,擁有自己軍隊,確有遠見,可惜後人不肖。

現時歐洲諸國利益大損,北溪2號天然氣管被美國炸掉也不敢吭一聲,現在最高願望只能是參與停戰談判,雖無影響力,但挽回一點面子便算。其實她們最應做的,便是宣布永不接納烏克蘭加入北約(反正北約會否瓦解也是未知之事),並要求烏克蘭中立化。有一中立的烏克蘭作緩衝,才是最符合歐洲安全之事。

美國應聚焦 解決國內分裂腐敗

美國放棄烏克蘭已是板上釘釘之事,但正如我20237月在本欄撰文指出,美國一早便盯上了烏克蘭的天然資源,現在已不是巧取,而是擺出要明火搶掠的姿態了。這是帝國主義的當代版本,其胃大至連加拿大、格陵蘭也想搶過來。不要寄望美國民主黨會大聲反對,君不見,美國本土政客不是對這些霸凌行為集體噤聲嗎?美國出賣烏克蘭,其實符合其政客思路,減少包袱,集中力量對付中國正是他們所想的,但中國早已厲兵秣馬準備好了。

美國著名評論人《世界是平的》(The World is Flat)的作者佛里曼(Thomas Friedman)最近警告美國,中國人是非常認真的人民,千萬不要惹他們,但美國的政客不會聽的。美國能集中資源對她有好處,但她仍惹不起中國。歐洲也不會怎麼幫助美國對付中國,就算南韓、日本,見到烏克蘭被出賣後,也會減低忠誠度。台灣人民根本不想打,不會有代理人戰爭,就算有,其軍力不堪一擊,可以不理。美國最應做的,不是到亞太區搞局,而是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的分裂,及軍工綜合體操控下的腐敗及浪費。

烏克蘭最佳出路 永久中立割地

烏克蘭最好的出路是宣布永久中立,向俄國割地是不可避免的,是對她過去搞顏色革命,要加入北約放棄中立的懲罰《韩非子》有云:「國小而不處卑,力少而不畏强,無禮而侮大鄰,贪愎而拙交者,可亡也」!戰後她可邀請俄羅斯以外的金磚國家派維和部隊進駐當地,保障重建工作。

俄羅斯要求的是烏克蘭不能加入北約,目的應達,並可收回烏東地區俄人居住的土地,不會有興趣管治烏克蘭這個爛攤子。

中國一直勸告烏克蘭和談及北約不要拱火。現時的結局說明,這才是真正的維持和平,對俄烏、歐洲都有利的正義之舉。路遙知馬力,現在回首,這些國家如有智慧,該可看懂中國的苦心。

(香港经济日报 2025-2-28)

2/21/2025

特馬發動「革命」 激進易起反噬?(雷鼎鳴)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後,被授權領導政府效率部(DOGE)的馬斯克(Elon Musk)幾乎立即行動,指示一隊隊工作組進駐各政府要害機關,查察其效率是否低下,或有無貪污腐敗存在。

建親信團隊找「東廠」對付「西廠」

這些工作組成員不一定是公務員或熟悉政府運作的人,反而包括一些電腦神童,懂得用人工智能(AI),能破解密碼,一旦進入數據庫掌握帳目後,AI便能迅速找出何處有浪費,甚麼地方有腐敗。速度之快,使人大感驚奇。

政府效率部首先審查的對象,可不是普通部門。中央情報局(CIA)馬斯克敢碰,對聯邦調查局(FBI)也不手軟,光是CIA,便打算要炒掉5,000特工,若反抗,便找FBI去對付他們。坊間形容這是找東廠去對付西廠,若東廠不聽話,馬斯克便會用自己建立的親信團隊作為錦衣衞去監視東廠,這個比喻,倒也貼切。

本來審計工作往往冗長沉悶,但今次結果卻使人耳目一新。除了見到神秘的中情局一些被炒的特工竟要參加示威抗議外,審計出的結果也揭發了大量我們曾經懷疑但不易取得證據的美國政府的勾當。被宣傳為專門利人毫不利己品格高尚慈悲為懷的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原來可視為第二個中情局,資助過不少顏色革命活動;國家民主基金(NED)在這些活動中也脫不了關係。

現在特朗普及馬斯克要把整個USAID拔掉,過萬員工被炒,剩下不足300人,那些在各國收取其資金的團體,不論是否「身有屎」,恐怕都面臨斷糧之險。從公布的數字亦可得知,特工部門及國防部都有一筆筆糊塗帳,貪污腐敗之盛使人咋舌,而此等腐敗,卻又都是打着推動世界各地民主的旗號進行的。

軍工綜合體影響 前總統已警惕

這些行動,雖或許可以提高美國政府的效率,但從其專門打擊摧毁一些要害部門的手段看來,特朗普此舉明顯帶着一點復仇情緒。美國傳統的管治精英、軍工綜合體深層政府、主流媒體,甚至華爾街,對特朗普都一向不太友善,他第一次離任後,其海湖莊園被人抄家,法庭也給他判了罪,以他個性,不報復才奇怪,他對此也直言不諱。所以馬斯克所執行的行動,最簡單直接而且正確的解讀正是報仇,並快速把權力完全奪到自己手上,是名副其實鬼打鬼的行動。

奪權縱然帶有私怨成分,但並不排除這一系列行動背後有着更複雜的社會基礎。艾森豪威爾(Dwight D. Eisenhower)在1961年離任總統時的演講,已提醒美國人要警惕軍工綜合體的影響。這個勢力似能與華爾街及傳媒結合起來,形成所謂的「深層政府」,在不少事務上,總統的影響力不見得比「深層政府」更大。特朗普這次委託馬斯克發動的「革命」,對軍工綜合體的力量肯定大有打擊。這個勢力在全球各地屢屢製造對抗戰亂,有利美國分化對手,促進軍工綜合體的利益,还能使资金逃往美国。此種勢力是這麼容易對付的嗎?

特朗普與馬斯克倒是擁有一些有利條件。軍工綜合體雖然能通過售賣軍火賺取巨大利益,有財力及影響力控制政府,但美國的政治與經濟結構卻也因科技的發展而變化,軍工綜合體的力量漸顯不及從前。美國的軍工企業集中在幾家大企業上,我算過一下,最大的6家軍工企業,包括洛克希德馬丁(Lockheed Martin)、雷神(Raytheon)、波音(Boeing)等,市場總值約5,340億美元(這些公司也有從民事業務賺錢的)。這是巨大的市場總值,但時移世易,今天在經濟實力上稱霸的,卻早已不是它們,而是高新科技公司,例如蘋果(Apple)的市值是3.68萬億美元,一間公司的市值是6間最大軍工企業的接近7倍。經濟實力版圖有此巨變,科技巨企怎會樂意見到政府受到軍工企業的影響大於自己的影響?所以它們會樂意幫助特朗普打擊,馬斯克正是新一代高科技企業的表表者,他參與行動順理成章。

特打破政府機制 支持率續逾半

民主黨政府與軍工綜合體交好,但他們的「白左」思潮在多種社會議題上走火入魔,如「覺醒文化」及移民問題等,皆與主流社會脫節。拜登(Joe Biden)政府諸事不順,遏制不了中國的發展,俄烏戰爭得不到進展,政府欠債直綫上升,皆使人民不滿,特朗普在打烂政府機制期间,民望仍能保持53%的支持率。

港人對美國政府這場瘦身大龍鳳應持甚麼態度?除了看戲及對一些為香港黑暴提供過資助的部門今天被廢掉而高興外,還應多總結其經驗。香港政府財赤連年,社會對政府瘦身的訴求甚大。馬斯克的方法是用上AI現代科技做審計,找到問題後便手起刀落裁員,輿論上以提高效率及反腐敗作道德理據,皆見其手段。但其行事急激,易起反噬,整個過程的成敗得失,大有研究參考價值。

(经济日报 2025-2-21 

2/14/2025

美連環發動貿戰 勝算究竟多大?(雷鼎鳴 )

 

美國近年發動過3次貿易戰,即特朗普1.0、拜登與特朗普2.03個不同時期的貿易戰,每次的戰略目標不同,手段的差異卻不大。從結果看來,前兩場完全達不到目標,可算十分失敗,最後一場才剛開始,但勝望甚微。

第一場在2018年間開始,2021年初特朗普(Donald Trump)下台時完結。特朗普聲稱對美國每年的巨額貿易赤字不可接受,又認為這等於是美國在津貼其他國家的經濟,所以要抽取關稅以補償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不公,而美國與中國的貿易中,赤字最大,所以針對中國的關稅要最狠。當然,這場關稅戰背後的另一目的是要遏制中國的發展,但其宣稱的主要目標,還是減貿赤。

特朗普1.0加關稅 貿赤不減反加

我們可從實際數據檢驗這場貿易戰是否成功。2017年貿易戰尚未開始,美國的總體貿赤共5,169億美元(當中包含了7,993億美元貨物貿赤及2,824億美元服務貿易盈餘),但到了2020年特朗普快將落台的那一年,美國總體貿赤卻不減反加,上升至6,537億美元。這與減赤目標差別何其巨大!

針對中國的關稅,效果輕微。在貨物貿易上,美國對中國的赤字,在2017年是3,752億美元,到了2020年只減至3,080億美元。但這能否改變到中國的發展大局?中國對全球貨物貿易繼續錄有巨額盈餘,2017年是4,196億美元,2020年還猛增25%5,240億美元。美國並非中國的最大貿易夥伴,中國是全球最大貿易國,貿易額增長勢不可擋,美國根本改變不了大勢。

為何加了關稅後,美國的貿赤不減反加?這是因為特朗普及他的三流謀臣根本不懂經濟,用錯了工具。貿赤意味着美國總需求(即消費加投資)大於自身的產值,所以要靠淨進口去填補缺口。這等於某人每月只賺100元,但開支卻有120元,那麼便不能不有赤字。減少貿赤的方法只能是提升產能或減少需求,這兩樣美國都做不到,產能不足以支撑其消耗,年年的貿赤是必然,加關稅根本無濟於事,美國只能沿用其一貫政策,靠多印鈔票去支付進口貨物。

拜登(Joe Biden)上台後,並未終止特朗普1.0的貿易戰,但在針對中國方面,反而變本加厲,不但繼續維持高關稅,而且還千方百計,巧立名目控制高科技產品向中國的出口,限制高端芯片的出口,及長臂管轄,禁止荷蘭ASML最先進的光刻機賣給中國,便是最明顯的例子。

拜登限芯片出口 無阻華高科技

但這也沒有甚麼用。從拜登上台前的2020年到下台前一年的2024年底,美國對中國的貨物貿易赤字只從3,080億美元微減4.1%2,954億美元。中國自己的貨物貿易盈餘在同一時期,卻從5,240億美元上升至9,222億美元,增幅達76%!美國想減少用中國貨,但其他國家卻更加歡迎中國貨。

科技產品的遏制也全面失敗,中國的高新科技及高端製造業,在拜登年代一樣迅速進步,使人目不暇給。中國的電動車銷售量已是世界第一,光伏發電等數十項高端製造已是冠絕全球,中國的製造業產值等於全球排名第2至第9的總和,是全球唯一的製造業超級大國。就算是全球科技發展的寵兒人工智能(AI),中國的「深度求索」DeepSeek一樣震驚世界,成為AI界各公司要研究如何超越的對象。以DeepSeek R1論文的作者看來,此模型的18位核心貢獻者當中排名第4的是香港科技大學2015年的一位姓宋的博士畢業生,可見香港也能對轟動世界的科研成果作出貢獻。

特朗普2.0的貿易戰聲稱的目標又有改變。美國的總體貿易赤字,已從上述2017年的5,169億美元增至2024年的9,184億美元,再談關稅可減少貿赤,豈不自取其辱?今回第三場貿易戰被訂下的戰略目標是要把製造業及就業機會重回美國本土,但靠加關稅這一招能達到目標嗎?

2.0冀重振美製造業 惟缺優勢

低端製造業可創造大量職位,但美國勞動力昂貴,在製衣、鋼鐵甚至汽車等製造業上已毫無優勢,加關稅只會迫使美國物價上升,在美國搞低端製造,等於要香港重走在家穿膠花或女工到紡織廠打工年代的路綫,其結果不問可知。

高級一點的製造業可否靠關稅來促成?美國的精英分子數十年來在大學讀書時早已對醫生、律師、金融等情有獨鍾,工程科技等則怕而遠之,工程師遠遠不足,在製造業上與中國的差距已是難以彌補,中國的造船能力是美國的300倍便是一例。在最高端的產業上,例如芯片,美國仍有優勢,但美國出口管制,中國又迅猛的追上來,將來高科技產品出現「白菜價」的機會很大,美國現時的貿易戰前景不妙。

(香港经济日报 2025-2-14

 

2/07/2025

DeepSeek降AI門檻 打破巨企壟斷利普及 ( 雷鼎鳴)

 

最近幾年,中國的科技無疑已進入井噴期,各領域的高新科技產品不斷湧現,使人目不暇給。

幾年前華為率先弄出5G,已是衝擊了世界,改變了地緣政治的格局;大疆的無人飛機領先世界,使低空經濟變成技術上可行;六代戰機、空中航母、高超音速導彈等美國所造不到的先進武器,使到美國軍方要重新估計中國實力;TikTok的先進算法使到美國數以千萬計的年輕人如癡如醉,TikTok停止運作的那段短時間內,竟出現也是以千萬計的所謂「TikTok難民」,轉移到小紅書去,通過後者的繙譯功能,又與中國網民結下緣份;央視春晚節目,也不經意地展示出中國的科技實力,在台上能跳舞及快速用手指轉動手巾的機械人,技術上一樣非同小可。

這些科技上的突破有多重意義,其中最重要的我相信是中國在不斷地打破西方的技術及軍事壟斷,對中國卡脖子已愈來愈困難。

TikTok先進算法 突破資訊壟斷

甚麼是壟斷?在經濟學上,市場壟斷有清楚的標準,只要商品價格高於邊際成本,便顯示有壟斷存在,價格比邊際成本高得愈多,壟斷力便愈大。若是市場有足夠的競爭,價格會下降,壟斷力亦逐步消失。這是讀過初級經濟學都應懂的道理,若是把此概念推廣至非傳統經濟的領域,我們也可說從前美國與蘇聯在核彈及常規武器上有相當的壟斷力,但此種力量已因中國軍力的崛起而大幅削弱。

西方的主流媒體,在控制全球的輿論及資訊上,本來壟斷力十分強大,胡說新疆有種族滅絕,其他人便不能挑戰;不報道加沙的種族滅絕,世界也不能譴責以色列。TikTok之所以被美國政客視為眼中釘,便是因它打破了主流媒體的資訊壟斷。沒有人事前能預料到TikTok難民竟通過小紅書這平台,而跟中國網民進行盡管可能是短暫的、但卻是千萬人民以上的文化交流,互相認識了解,高科技竟造就了美國政客絕不想見到的西方主流傳媒的失敗,對中國抹黑的失敗。

所有科技突破中,在現階段,最有戰略意義的,恐怕是人工智能(AI)。AI發展得好,不但複雜的生產可自動化,提高產量,而且等若有一大批聰明人無怨無悔的為我們思考及破解各種難題。有AI的幫助,科技進步更快,理論上社會治理亦會更好。沒有AI的國家或企業,假以時日,比擁有AI的國家或企業會愈來愈落後。搞得不好的话,AI造成贫者越贫,富者越富。

美國矽谷在AI領域中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谷歌(Google)前CEO施密特(Eric Schmidt)去年曾說過,世上只有中國與美國有資格在AI爭雄,歐洲、日本等已跌出局外,但他又相信,美國比中國領先。不過,後面的評價他卻不斷在修正,他無法不驚訝於中國進步得這麼快。近日橫空出世的「深度求索」(DeepSeek),肯定又會使他感到自己低估了中國進步的速度。

DeepSeek精準計算 算力成本大降

DeepSeek的出現,名副其實地震驚了世界,有評論認為它對世界的冲击,不下於特朗普(Donald Trump)再當上美國總統。為何「DeepSeek」如此被重視?

DeepSeek最大的特點,我認為有三。第一,它建立模型的方向,不像其他AI模型般倚賴「暴力計算」,而是搞「精準計算」,這樣做,可大大節省算力,不需要太多的先進芯片已可應付,成本可大幅降低。第二,它的精準計算方法證明是成功的,它的測試成績絕不弱於ChatGPT等先進的模型。第三,它用開源碼,誰都可以下載它,測試或試驗它的功能。

這些特點帶來了巨大震撼,你不相信它的功能嗎?自己試試便知道有些批評如何可笑。你說它侵犯知識產權嗎?它走的路跟別的模型不一樣,而且成本不及別人的十分之一,說它抄襲,毫無說服力。更重要的是,它帶來了AI革命應如何走的全新思維。

甚麼新思維?是發展AI或使用AI,門檻可大大降低,不用巨企,小型的公司或個人一樣可自己發展或使用AI。按照過去存在的AI模型,非超大型電腦根本提供不了AI所需的計算力。我記得英偉達(Nvidia)的黃仁勳去年在香港科大領取榮譽博士學位後演講中曾說過,近年在AI這領域中,大學的研究比不上巨企的研究,原因是計算需求太強,連麻省理工也負擔不起所需的電腦,所以新的進展較集中在巨企中。DeepSeek不採用暴力計算,電腦要求可減輕,上述情況會改變。

惠及中小企助競爭 生產力提速

不要低估降低門檻的重要性。這意味着AI可普及到中小企,不再是財雄勢大的企業才能擁有或使用。大家可更公平地競爭,多些企業參與,生產力的進步會更快,國際上沒有國家可壟斷AI,社會中巨企也失去壟斷能力。一些AI科技股大跌,原因在於市場明白搞AI可以是低成本的,巨企賺不到壟斷利潤,股價自然下跌。

建議讀者下載DeepSeek(免費的),並多方使用它,很好玩的。我玩了幾天,要它以不同題材寫詩、寫文章,處理一些數學及科學問題,能力的確極為強悍,它的起点高,使人讚歎。


(经济日报 20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