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7/2025

稀土牌擊中特朗普要害 (雷鼎鳴)

 

上周五(101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因兩件事顯得十分煩躁。

第一件是諾貝爾和平獎他落選了。他得不到諾貝爾獎,本來是除了特朗普本人及他的奉承者以外的全世界人類的共同預期,沒有甚麼值得奇怪,但他事先張揚,說自己應拿此獎,又不斷向挪威的諾獎委員會施壓,最後卻是一場空,對於他這樣一個患有自戀症面子大於一切的人,如何受得了?

第二件是中國商務部在109日發出了2025年的61號公布,當中說明了中國對稀土出口的最新管理政策,若是出口的稀土最終會用作軍事或恐怖主義活動的,出口申請原則上不會獲批,但若用在人道主義、救災、醫療等領域上的,則連申請也不用便可出口。

美兩「工業政策」 釀禍害根源

中國的稀土出口政策算得上是「有理、有利、有節」,擺明車馬反對戰爭,促進和平,但對人類有利的項目,都願意供應稀土,而並未用手上的稀土去霸凌別國,十分有節制。特朗普的反應卻一如既往,十分奇葩。他一方面說中國的動作充滿敵意,使人驚訝;又說中國一直都在埋伏(lying in wait),找機會進擊,他則一早便猜對了中國會這樣做,所以事實又再證明他一貫正確云云。若他真的一早便洞悉中國的策略,又怎會對中國的做法感到驚奇?又怎會想來想去也想不到有效對策,只能又再掄起再無多少作用的關稅大棒,揚言要再加中國100%的關稅。

我們不要忘記,從2017年關稅戰開始至2024年,中國雖受關稅困擾,但貿易順差上升了119%,貿易總量上升了50.1%,中國根本不怕美國的關稅。

要分析為何美國面對中國時陷入無牌可打的局面,我們可以美國的工業政策(industrial policy)這一視角談起。

所謂「工業政策」,廣義上可定義為政府選擇性地動用資源支持或補貼一些行業,以期它們能更快發展起來,這些行業也不一定都是工業的,廣義地包括服務業也無不可。西方主流經濟學界一向反對「工業政策」,認為某行業若是符合成本效益,能夠賺錢,根本便不需扶持,企業家自會選擇投資,而且政府對哪種行業最有效益,一向判斷力甚差,比不上市場中企業家,所以動用公帑搞「工業政策」是浪費資源。更有甚者,政府選擇誰可得到補貼,往往受到哪一個利益集團更有影響力所左右,而不是取決於選了誰對社會最有利。

美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自由市場有時得到不錯的貫徹,有時命不然,美國開國之父之一的麥迪遜(James Madison)在他所寫的《聯邦人文集》第10篇已有論斷,美國的政策,有受利益集團左右的風險。上述經濟學界對「工業政策」的批評,並非無中生有,而是見到了西方,尤其是美式的「工業政策」所帶來的弊端所總結出來。美國最重要的兩個「工業政策」,恰恰是造成今天美國以至世界巨大損害的禍源。

美軍工業獲補貼 大發戰爭財

直接或間接補貼軍事工業,以致美國社會形成了權傾朝野的軍工綜合體(MICmilitary industrial complex),是第一個禍害美國及世界的「工業政策」。

美國二次大戰前軍力薄弱,沒有出現MIC的條件,但二次大戰打了下來,美國迅速成為世界兵工廠。這些兵工廠不會願意世界持續和平,因為沒仗打,它們便要關門大吉。二戰後美國大小戰爭不斷,極為好戰,且喜歡打毫無意義的仗,MIC背後發功,無所不用其極。特朗普第一任期時本有不捲入戰爭的紀錄,但第二任期內他派機轟炸伊朗,已打破了他不好戰的形象,亦顯示出他有如其他總統一樣,無法擺脫受MIC拿捏的宿命。他若想順利繼續當總統,便不能得罪MIC。這個利益集團是美國深層政府的重要組成部分,打仗便是他們獲取利益的途徑。

中國商務部61號文件卻是攻其要害。MIC所包含的公司要靠製造武器發財,但中國卻說對這些公司不能提供稀土,意味着它們造不了多種先進武器或運輸工具,這如何了得?特朗普能不心焦?

美國另一項重要的「工業政策」是用在金融業上。最引起世界動盪的是2008年金融海嘯。這次金融危機的出現正是由美國政府的補貼政策造成。查金融海嘯之起因,是銀行濫把款項借給毫無經濟實力的買樓者,為何銀行會有此行為?是因為半國有的房利美及房貸美(今已變成國有),願意把銀行的良好及不良貸款都買下所致,銀行得到政府資金的包底,再無心理會金融風險,最終禍延全球。

政府包底銀行濫借貸 金融動盪

今天,華爾街與美國政府在各方面的「合作」,已使我們有時不易分辨誰是老闆,有一點我們大可推斷,華爾街雖不見得認同所有的美國參與的戰爭,但卻肯定希望美國軍力能維持世界一哥的地位。美元霸權與美國軍事霸權互為補充、互為支持,缺一不可。

中國推動和平,不對外國軍工業供應稀土,是精準打擊其要害,特朗普扛不住,怎會不煩躁不安,胡亂出招?

 

(香港经济日报 2025-10-17)

 

10/10/2025

拆解修昔底德陷阱 中國如何跨越? (雷鼎鳴)

 

在港芝大的同窗叫我開壇講一講中美關係會如何發展下去,他們關心這問題是對的,沒有其他的問題比它更影響世界的前途,甚至人類的存亡。中美可否避免一戰,甚至冷戰也打不下去,雙方重拾友好?

貫穿這些問題的核心,是近年名噪一時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魔咒能否打破。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正在稱雄於世的霸權不會容忍有新的能挑戰她地位的力量冒升,在後者氣候已成之前要趕緊將其打下去,起碼也要其自斷一臂,從此再形成不了威脅。當代著名的例子是日本七、八十年代經濟挑戰了美國一哥地位,致被迫在1985年簽了《廣場協議》,經濟之後一蹶不振。這個結果還算是不錯了,起碼熱戰並未出現。

中國軍力震懾美 熱戰概率大減

「修昔底德陷阱」是否真的存在,或很難躲得過去?不少專家對此頗不以為然,歷史上,也不是所有既有霸權與新興的挑戰者之間都一定會爆發戰爭。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之所以流行,主要還是因為中美之間的摩擦,不少西方評論人否定陷阱的存在,恐怕是受自我的道德及實力優越感所影響,他們不想承認美國在道德上會如此不堪,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優勝。七、八年前還出現過一批評論,認為中國各方面的實力都遠不及美國,根本構成不了威脅,美國動一動指頭便可威懾中國,所以雙方根本不會跌入戰爭陷阱中。

今天已沒有多少夠資格的評論人敢這樣說了。中國近年軍事力量突飛猛進,幾年前發展出的多種有「航母殺手」之稱的導彈,已足以使到美國航母在中美衝突時不敢靠近中國沿岸兩千公里以內,九三大閱兵中展示的東風415C61等長程高超音速可載核彈頭的導彈,可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從而震懾美國不可打攻擊中國本土的主意。美國自己的軍棋推演,也發現若台海出現戰爭,美國打不過中國。

此種「有實力才能止戰」的態勢,反而使到「修昔底德陷阱」的熱戰概率大減。不是說美國沒想過打,但明知打不勝,還打甚麼?傳說在中國閱兵當日,美國五角大樓的戰略家訂購了大量比薩,方便他們連夜開會分析中國的軍事力量,結果是其戰爭部部長从世界各地急召800將軍回來開會,要他們派兵到波特蘭等城市鎮壓示威,並嚴令士兵一律要「操弗」,這或許是看到美國軍人多有挺着大肚腩,而中國的士兵則人人似「吃過夜粥」如豹子般精壯。

美科技封鎖 反造就中國自主發展

軍事上勝不了中國,不等於美國願意「坐以待斃」。退而求其次的是發動貿易戰、科技封鎖、外交戰等冷戰項目,但美國在這些領域一樣討不了好。貿易戰最可看到美國的失敗,從2017年貿易戰開始到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雖減少了22%,但卻完全阻止不了中國的貿易發展。在此期間,中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升幅達到119%!美國則繼續赤字,逆差又再上升了75%。中國在國際上的活動,毫不減少,金磚組織、上合組織、一帶一路等,繼續發展,貿易總量不断壯大,上升了50.1%。科技領域上,中國的「黑科技」近年層出不窮,使人眼花繚亂,美國的封鎖,反而造就了中國的發展。

由上觀之,「修昔底德陷阱」的動力,本來有驅使美國在軍事上打壓中國,但美國過於自信,在全球到處干擾別人,分散了實力,又嚴重低估中國的發展速度,今天她恐怕已失去了在軍事上發動戰爭而又能勝過中國的機會,故只能通過冷戰手段遏制中國。中國應感謝那些年年說中國快將崩潰的反華人士,沒有他們的迷惑,美國政府會更早清醒過來。不過,美國思茲念茲,老是想限制貿易,封鎖科技,外交上也以中國為假想敵,這些都不利世界的發展。中國應如何破局?

時間對華有利 自強不息助破局

中國最好的方法便是自強不息。繼續投資在科技、教育,以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目標。外交上不怕事但不惹事,以一帶一路等戰略鞏固與各國關係,在加沙等國際事務上堅決站在正義一方爭取朋友。在「修昔底德陷阱」中,中國不是主動挑事的一方,穩打穩紮便好,時間對中國有利。現時中國的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美國的1.331.4倍左右,領先美國還不夠多,美國不會甘於落後。但中國經濟增長快於美國,20年內,中國GDP大有機會變成是美國的兩倍,差別明顯,美國的打壓制裁中國,會變成可笑,亦會孤立自己,熱戰冷戰都再無意義,「修昔底德陷阱」也就自動消失了。

(香港經濟日报2025-10-10)

10/03/2025

特朗普聯大演講4謬論 圖阻MAGA「脫粉」 (雷鼎鳴)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923日在聯合國80周年大會的講話,有着他一貫的信口雌黃,胡說八道特徵,當中還不忘羞辱聯合國及多個國家,顯出其心中感受到美國再操控不了世界因而產生的焦慮。

然而,此演講仍頗值一聽或一讀,因它能反映出美國政界不少重要關注點。我們不應因為此演說充滿荒誕而對其置之不顧,反而要弄清特朗普背後策略家的圖謀,這些人倒不是省油之燈。

狂人日均說謊21次 圖模糊焦點

特朗普所說的話不靠譜,並不是新聞,據《華盛頓郵報》統計,他在第一任時,有紀錄可尋的謊話、誤導性的言論、或經不起檢查的隨口亂說總共有30,573次,即平均每天21次!此人真是「天才」,每天21次的謊話,他累不累?

有見及此,他當年的謀士,深刻了解人性的班農(Steve Bannon),為特朗普度身訂造了一個策略,便是向媒體及公眾潑出更多的大糞(flood the zone with shit),此種向公眾無限量地發射出錯誤信息的策略頗為有效,因錯誤一個一個從特朗普口中接踵而出,大家未夠時間弄清其言論是如何錯誤時,大眾焦點已轉移至新的錯誤之上。如此一來,大眾便無法聚焦,容易忘記掉他如何胡說。古龍的武俠小說常有一情境,一名武林高手站在那裏,卻全身都是空門,充滿破綻,對手倒是不知道攻擊哪個破綻才對。班農從古龍偷師,偷得不錯。

今次特朗普演說所包含的謬誤,倒並不都是無的放矢,而是有針對性有圖謀的,不可不察。

演講重點之一便是他大吹大擂,把自己塑造成一名當世無人能及的和平締造者,並以自稱親自終結了7場戰爭作為根據。但據事後多名分析員的審核,這些「戰爭」有些根本不是戰爭,有些現在仍在打,如何有終結?他剛下令美國國防部要改名為戰爭部,這意味着美國不用再為主動發動攻擊性的戰爭而猶抱琵琶半遮面,不久前還派轟炸機到伊朗境內轟炸,把他本人從不發動戰爭的外衣也脫掉,世人如何能把他看成是和平使者?不過,這不會阻礙他認為自己絕對有資格獲頒諾貝爾和平獎。人盡皆知,他對此獎「恨到發燒」,原因或許是奧巴馬(Barack Obama)無緣無故得過此獎,他十分憤怒,思茲念茲要壓倒奧巴馬。

我雖然不相信特朗普會拿到和平獎,但此獎過去也曾頒給戰犯,所以若他最終得獎,也非奇事!

大肆攻擊綠能 保護美油煤利益

演講重點之二是大肆攻擊綠色能源,地球會否出現極端氣候生靈塗炭?他根本不理事實證據,總之認定環保議題是一種騙局。世上有沒有極端的環保分子推動過火的政策?我相信是有的,但特朗普的「論據」卻是使人側目。他反對美國裝置風力發電(太陽能他也不見得認同),認為這成本高昂,並說風力發電的設施都是中國自己不肯用,轉銷到美國的。

中國不用風力發電?這說法卻是很易檢驗真偽。中國不但是風力發電設施生產的全球領導者,也是世界第一的使用者,而且未來還會有驚人的增長速度。我曾去過多風沙漠地帶的酒泉,那裏的風能儲量據說便有200GW。特朗普反對綠色能源,又退出巴黎氣候協議,目的不外乎保護美國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的利益。另一考量便是不願花成本去減低對地球的污染,此種成本最好是別國負擔。

收千億關稅 86%美國本土買單

反非法移民是他另一重點。他又嘲諷歐洲多國正走向地獄,原因是她們接納了太多難民。非法移民問題是歐美極敏感的議題,特朗普這立場最被所謂的MAGA(讓美國再偉大)群體所支持,特朗普反覆談論並打擊非法移民正是一種爭取選票的活動。我對此事不作道德評價,但要提醒一點:數百年來,西方殖民主義者在殖民地奪走了不知多少財富,這也是西方國家得以富強起來的重要原因之一。他們本身正是曾經倚靠船堅炮利跑到殖民地的非法移民,現在窮國有難民跑到西方國家尋求財富,也算是一種天道循環。

特朗普當然不會漏掉關稅這問題。他自稱以千億作單位的關稅收入正湧進美國,這顯然是錯誤的。美國有多少關稅由消費者負擔,有多種估計,例如高盛發現,關稅的成本22%由美國消費者付出,64%是美國進口商支付,只有14%是外國的出口商承擔了。當然這些數字未來會變,例如進口商最終會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就以上述數字作基礎,我們既然知道美國去年商品入口總值是3.3萬億美元,按平均關稅20%作假設,當中14%是外國人付(尚未考慮別國會以牙還牙),美國本土付出86%,如此一算,關稅只從外國帶來入口額的2.8%,即924億美元,其他都是美國人自己付,何來替美國帶來每年幾千億的收入?!

特朗普意圖中最應被注意的是他的選票考量。他希望得到華爾街及軍工綜合體的支持,也想新興高科技的資本家捐錢,但以選票數量而論,MAGA因人數眾多,雖然平均知識不高,卻可起關鍵作用。這些人排外,激烈反對新移民,對特朗普被以色列政府拖下水去花錢蹚中東的渾水也十分不滿,特朗普近期的中東政策頗使MAGA人失望(不少傳聞說這些人的代言人柯克(Charlie Kirk)被行刺正是以國政府所為,是耶非耶,我們或許永遠都不知道)。有見及此,特朗普有必要防止MAGA人離他而去,在聯合國的演講雖過火及荒謬,卻是使到MAGA人深感興奮的策略。

(香港经济日报 202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