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23

西方媒體的認知戰走向挫敗 (雷鼎鳴)

 

近年美西方對中國發動的戰爭中,有一戰場主打的是認知戰。在佔世界人口12%的西方世界中,其主流媒體過去一直在話語權中佔有近乎壟斷的地位,它要說你邪惡你便是邪惡,它自稱正義便是正義,其他人等缺乏平台反駁。若實事求是的去評價,西方主流媒體歷史上也確曾偶然是正義化身,例如尼克遜的水門事件被曝光、美國大兵越戰期間在美萊村屠殺平民,也被揭發,我們實應對這些無畏的記者致敬。不過,今天美國的社會,包括傳媒,與半世紀以前相比,卻早已面目全非,我與很多當年同期在美留學及工作的朋友談起此事,都深覺一個偉大的社會在急劇倒退,今不如昔,使人傷感。

美西方傳媒還剩有多少公信力?最好的檢驗是問問它主要的受眾,亦即美國人民。有一個叫「路透社學院」(Reuters Institute)的機構與牛津大學近年有發表各個國家及地區人民對新聞報道的信任程度,20216月發布了一個當年1月尾2月初對46個國家及地區人民進行的問卷報告,發現只有29%的美國人信任看到的新聞,是這46個國家及地區的包尾大班!最高的是芬蘭這個較為與世無爭的國家,这里65%的人信任傳媒的報道;至於香港,有40%的人相信傳媒,成績普通,但卻已勝過台灣的31%、英國的36%及美國的29%多矣。

去年僅26%美國人信任傳媒

20226月這個機構更新了調查結果。一年過後,美國的傳媒有無長進,爭取到多一點的信任?沒有,信任傳媒報道的美國人進一步下降至26%,美國排名仍是46個國家及地區中最低;台灣也不遑多讓,再緊隨美國,跌至27%;英國亦跌至34%;香港則稍有進步,在一些充滿偏見的媒體不敵《香港國安法》而消失後,港人信任媒體的比例微增至41%

2021年初調查之時,美國的低信任比例也許是反映了特朗普年代奇怪的傳媒生態,但到了2022年初,美國政府已是民主黨拜登的天下,美國傳媒與民主黨關係一向較好,但美國人信任傳媒的比例卻更低。由此可見,美國傳媒失去公信力並非由哪人當總統可以決定。

在美國傳媒大肆報道的國際新聞中,最為突出的自然是對中國的不斷抹黑。既然美國人民不相信其新聞報道,那麼他們還會受到這些報道的影響嗎?答案是不被信任的媒體還是會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一看數據便知。

美國的民調機構蓋洛普多年來一直有做美國人對中國好感度的調查。1989年初,72%的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19892017年之間,好感度在33%50%之間徘徊;在2018年的調查,可能因為特朗普到過故宮與習近平會面有滯後效應,好感度稍升至53%2019年的調查應已反映到貿易戰及美媒體的抹黑,好感度急降至41%。此後連年下跌,2020年是33%2021年是20%2022年是20%2023年更可能因調查時撞正氣球事件,降至15%

在過去幾年,中國有何變化,以致這麼少的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從宏觀經濟角度看,中國經濟縱使在新冠疫情期間,增長率還是超過歐美,幾年後中國名義GDP成為世界第一已是勢不可擋,美國人喜好當世界一哥,對此會感不快,好感消退,不足為奇。在此期間,中國完成將1億絕對貧困的人口脫貧,科技、基建等進步一日千里,但美國的媒體若非完全不報道,便是陰陽怪氣地胡說一頓,美國一般人民根本沒有知情權,對中國的觀感又怎會受到影響?

美西主流媒體落力抹黑中港

至於美西主流媒體最賣力論說的,倒有3件。一是說香港變了天,人民失去了自由民主法治,十分痛苦。眾所周知,有了國安法香港的黑暴分子大感失落,但香港早已穩定下來,重新在打造更好的明天。我也讀過不少美西傳媒對黑暴時期的報道,清楚知道他們把一些重要事實藏了起來,絕口不敢報道,西方世界人民不明情況,自然受騙。二是說新疆有種族滅絕,中國政府邪惡無比。但新疆在非疫情期間每年有1.5億遊客,2021年有21國的外交人員到訪,2022年有32個伊斯蘭國家的政治及宗教領袖前往,2023年只過了3個月,已有8個非洲國家的外交人員訪問,他們得到的結論,與那些從未到過新疆的西方記者截然不同。三是說中國會侵略台灣。把未有發生之事不倫不類的論述,不值得反駁。

在越戰時,美國人民反戰情緒高漲,原因之一是他們有可能被徵召入伍到戰場送死。今天美國早已廢除了徵兵,人民不用怕被迫送死,所以對國際大事並無多大興趣。不過,最近的TikTok事件,可能會對1.5TikTok用戶構成重大損失,年輕人見識了國會中一大批愚蠢及橫蠻的議員如何用洪荒之力迫害TikTok,發展下去,可能會使這一輩的年輕美國人問這問題︰美政府抹黑得了TikTok,對中國難道不是抹黑嗎?我在澳門科技大學聽新加坡著名外交家評論家馬凱碩(Kishore Mahhubani)演講,他与美國关系良好,也不由感歎過去高估了美議員的IQ

(晴报,經濟日报 2023-3-31)

3/24/2023

銀行風暴的真正原因 (雷鼎鳴)

 

近日歐美接連有銀行倒閉或資產大跌後被賤賣,首先出事的是美國的一間中型銀行矽谷銀行(SVB),接着有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及第一共和銀行(First Republic Bank),後來更有屬於「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GSIB)、港人熟悉的瑞信。

網上有傳言,近日香港及新加坡的銀行業務甚盛,常排長龍,原因是很多人把歐美的存款調回港星兩地,以策安全。我不知傳言是否屬實,但在銀行處理帳目時,又確是等得比前要久。為何會出現此種情況?

若說這些銀行像雷曼般靠有毒資產過度擴充而爆煲,並不準確,它們的崩潰,原因頗不相同,起碼表面原因是這樣。矽銀的例子很典型,它是被美國聯儲局及美國政府所累。

美急加息 銀行所持低息證券貶值

矽銀是美國第16大銀行,它投資其實十分保守,不太碰高風險資產,據去年12月底公布的報告,它的投資組合中,美國政府債券(Treasury Bills)共172億美元,佔總投資量的13.76%;投在按揭證券的資產共915億美元,佔總投資量73.09%。這些本是銀行的正常投資,持有美國政府的債券及借錢給客戶買房子,還不夠安全?

只是禍從天降,避也避不了。美儲局自2022年初急速加息,從0.25厘加至今年2月,共加了8次息,達到4.75厘,本周還再多加0.25厘。本來加息也沒甚麼大不了,只要銀行的投資回報率高於其發放給存戶的利息,銀行便仍可賺取息差,繼續盤滿砵滿,而銀行存款利率也一直處於低位。實際情況可沒有這麼簡單。

加息後,銀行過去買入的低息債券或借出的低息按揭,立時價值比不上新發行的高息債券或高息按揭,帳面上,銀行一直持有的低息證券價格便會大跌。要注意,這只是帳面上的資產價格下跌,只要資產不出售,損失便不體現。但帳面上的損失已足夠打亂局面。

今年119日,矽銀公布自己有150億美元的帳面虧損,而此銀行的資本總額也就只得160億美元,開始時,那些分析員還不知道危險之所在,矽銀股價還急升,但當市場冷靜下來,自然有些人認為帳面損失也是損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提款走人是自保之道。在39日一天內,矽銀存戶便提走了420億美元!

瑞信情況與矽銀卻不盡相同。加息也使它蒙受損失,但它的困境與擠提更為接近。這所有166年歷史的瑞士金融機構,本來甚得國際存款人的信任,但瑞士去年放棄了維持200多年的中立國政策,凍結了俄羅斯存戶190億美元的資產,這顯示瑞士的銀行在政府放棄政治中立、倒向美國後,是會把與其立場不合的存戶之資產奪走,以後誰敢再相信它?瑞信流失了大量存款,這又迫使它賣掉一些低息證券,帳面損失變成實質損失,遭瑞銀賤價收購。

瑞士中立不再 瑞信流失大量存款

瑞信的問題是它受瑞士政府的愚蠢所惑,沒有守得住極有價值的政治中立,制裁別人變成制裁自己。以此為先例,瑞士政府若繼續盲從美國,這國家的金融地位就算不完全崩潰,也會大幅削弱,誰說胡亂制裁別國不會傷及己身?

美國的情況一樣是自作自受。為何美儲局要加息?這是因為要壓低通脹。為何有通脹?這是因為美儲局大印鈔票。為何要印鈔?這是因為美國政府胡亂用錢,入不敷支還要去打仗。從前中國等國家還肯借錢給她,現在她連債主也無端得罪,但還是要借,便只能自印鈔票,自己借給自己。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印鈔票也變不出魔法來,據美國的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估計,因加息而導致的銀行帳面損失,已超越6,500億美元,這筆巨額虧損不會自動消失,而是要美國社會承擔,矽銀只是首先中招的一員而已。

歐美應休養生息 停到處挑起戰火

美儲局及負責挽救存戶的FDIC是否有能力保護銀行及其存戶?恐怕有心無力。FDIC自己的本錢只有1,280億美元,而且還是帳面不停縮水的美債,如何夠力量填補得了6,500億美元的損失?美儲局更不濟,它持有極大量的美債,帳面損失已達3,300億美元,但資本額卻只得420億美元,若非它有公權力,能印銀紙,早已陷入破產。

在此等態勢下,歐美社會最應該做的是休養生息,搞好經濟,不是到處挑起戰火,制裁這制裁那,但她們目前還是不會作此想,所欠的債,終是要還的。

 

(晴報,經濟日報 2023-3-24

3/17/2023

中國促成沙伊和解 俄烏和平有望? (雷鼎鳴)

 

每年中國的人大政協會議,都是領導層放下其他工作,把精力時間都集中在與會議有關事務的時刻,但想不到今年兩會進行期間,中國竟同時做了一件轟天動地的大事。310日,王毅連同沙特阿拉伯及伊朗要員在北京宣布,經過4天的會議,沙伊兩國願意重建外交關係,雙方並計劃重開大使館。

此事本身已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足以實至名歸地取得諾貝爾和平獎。當然,此和平獎被西方世界操控,近年屢有頒給破壞和平的人,不要也罷,它也絕不會頒給中國政府官員。沙伊兩國在中國調停下和解,還可使人憧憬俄烏戰爭有無和平的可能,後者更是愛好和平者的期盼。

一帶一路「錢景」 使華更值信賴

為何沙特與伊朗的和解這麼重要及中國的角色這麼受到注目?首先是沙伊兩國積累數百年的世仇,其衝突極難完全化解。在伊斯蘭世界中,沙特與伊朗都是大國,雙方都以伊斯蘭教義治國,但對教義的解讀不同。沙特是遜尼派主導,伊朗則是什葉派,兩派不和。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國王巴列維被推翻,從此伊朗不再是美國親密盟國,反而成為美國死敵。沙特則一向與美國關係良好,近年才摩擦不絕。伊朗因為被美國多方制裁,經濟大受打擊,所以對石油價格能否高企,十分重視;沙特則重視較長遠石油利益,對短綫油價是否理想不太在意。我們若再注意到民間屢有針對對方的激烈抗議活動,甚至殺害教士事件,便知要兩國握手言和是何等困難。

但中國還是成功了,這固然由於中國國際地位增強,早已是伊朗最大貿易國,同時是沙特最大出口國;也是由於沙特近年似看透了美國只顧自己利益,在中東則不斷製造亂局,所以不再信任美國。中國的一帶一路亦使兩國看到了前景,主張貿易和氣生財的中國自然更有可能被視為可信賴的中間人。

烏強要加入北約 恐招致滅國

中國連與其他國家結盟也不肯,更不願當世界盟主,但把中東這火藥庫逐步締造為和平地帶,符合中國利益。沙伊兩國的和解能維持多久,仍充滿變數。此事使美國大失面子,中東不和,反而有些國家會尋求美國支持,在美國近年石油已可自給自足的新條件下,美國並不需要中東的和平,她會否搞局,挑撥離間,有待將來的事實證明。以色列則顯然不想見到兩個敵國互相握手言和,她會有何行動,仍是未知之事。

有了促成沙伊和解的範例,中國便更有可能成為俄烏爭鬥的和平使者。俄烏戰爭本是一個無法用外交方法化解的困局,涉事的4方︰美國、北約、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有強大誘因死撑下去,不是靠外交行動便可改變主場。

美國一早便訂定計劃,口中不承認,但行動上卻思茲念茲都要把北約擴至俄羅斯邊境,長遠目的是削弱俄羅斯,使中國失去一個有力的援手。2014年美國在烏克蘭搞政變,把親俄政府換成親美政府,此後一直派遣人員到烏克蘭滲入到各軍政部門,目的便是把烏克蘭牢牢掌控(近來對台灣也有相近動作,其派赴台的所謂「台灣學人計劃」,在台議會中被詬病,正是由於在烏克蘭也有同樣的計劃),我們不能期望美國會主動退出。至於北約中的歐洲國家,她們被美國拖入困局,受損甚大,但苦於軍力受制於美國,無法自拔,惟有聽命於美國,美國這後台老闆不退,歐洲也難以脫身。烏克蘭更無自主權,此國有可能被肢解,甚至滅國,離開她的千多萬人口,可能永遠也不回去了,這是不懂時勢,強要加入北約的必然後果。俄羅斯視烏克蘭加入北約是對自己生存的嚴重威脅,不斷絕烏加入北約的可能,並取得戰爭勝利,不會退兵。

美後欄起火 銀行危機隨時爆

如此相持不下的局面怎生了得?俄本來沒有打算佔領烏克蘭全國的意圖,若要達此目的,派遣過百萬大軍也未必足夠,但俄開始時只派了19萬,顯然目標是要收復烏東部的省份。19萬兵力不大可能應付得了北約支持的烏軍,但俄已增兵,近來局面大變。俄經濟靠穩,軍工廠被激發出巨大生產力,彈藥、飛彈源源不絕,反而北約方面的彈藥近乎用光用淨,打下去應付不了俄的炮火飛彈。美國則後欄起火,用錢過多,印鈔票不行,加息則已使銀行危機一觸即發,再無限量送軍火到烏克蘭,自己便先吃不消。

中國與烏克蘭及俄羅斯都關係良好,也是兩國最大的貿易國。中國的一帶一路要途經烏克蘭,實不想此地戰火漫天,因會禍及一帶一路大計也。在俄羅斯佔了上風的時刻,中國未必不能為和平作中間人。雖然我不認為此事一次便可成功,但中國以中立國身份調停,總會加深國際上中國是和平使者的印象,別國抹黑,難度也會增加。只是美國必會想法破壞兩國的和平談判,我們尚未能樂觀。

 

(晴報,經濟日報  2023-3-17)

3/10/2023

ChatGPT的衝擊波 (雷鼎鳴)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聊天軟件ChatGPT近日火爆,在教育界及科研界猶如投下重磅炸彈,衝擊甚大,我們應怎樣面對及利用這新科技?

這軟件的意念並非很新,但正如擁有深度自我學習能力的其他AI軟件,只要給它足夠的訓練,其進步速度非常驚人,其成神成魔,人類能否駕馭?可能會成為時代的拷問。ChatGPT需要付費,我在網上見到的是每月20美元,參加後,對它提出一些問題,或發出一些提示,它幾秒內便會有洋洋灑灑的回應,似乎提示愈多,其內容便愈豐富。為了測試其戰力,我與一些同事都各自對它發出要求,發現這軟件目前在某些領域上已極為厲害,有些則語無倫次。不過,在不用太長的時間內,已可斷言它會升級至凡人不可企及的水平。

寫英詩似模似樣 懂得押韻

怎樣測試?文學上的創造力莫如寫詩,我便要試試這軟件的詩人基因有多厲害。我隨便給它一些提示與要求,用英文說清水灣的科技大學校園很美麗,叫它賦詩誌之。幾秒鐘內它便弄出一首詩,中規中矩;我再按一下手機,同一題材,它又來一首。每多按一次,此君便詩興大發,不斷作詩,無窮無盡,首首不同!篇幅關係,我只隨機地抽出較短的一首,讀者可自行判斷其功力若何。要注意,它是有押韻的︰

I breathe in the salty ocean air,

On a stunning hilltop,

I stand and stare,

At the beauty that is HKUST so fair.

On the bay rises curved concrete,

Crisp angles against the blue sky of heat,

A modern marvel that melts my feet.  

Where sunrays reflect off the sea,  

As the clouds drift ever care-free,

The campus stands glorious and pristine.  

Perfectly framed by the horizon,

The strong walls of entrepreneurship,  

Intellectual knowledge and invention.

Students come seeking true wisdom and power,

To be brilliant minds, even in the darkest of hours,

At HKUST, the future takes its flower.


也許此詩意境還不夠高遠,但起碼是似模似樣,假以時日,李白杜甫也許要甘拜下風!不過,目前它的中文能力還遠比不上英文能力。有同事用中文寫了一首詞,要軟件提出修改意見,同事用「不才在下」作筆名,寫下《西江月.香港科大》一詞︰

「碧海瓊樓蒼島,仙山飛架廊橋。安邦經世此為高,獨領東方聲教。學冠工商文理,胸懷四海同胞。東西南北聚英豪,畢力山河再造。」

ChatGPT怎樣回應?它竟對我這位工科舊同事提出「商榷」,改了他兩句詞,「胸懷四海同胞」改為「胸懷四海英才」,並說這更符合科大的辦學理念與目標;「畢力山河再造」變成「畢生托付山河」,解釋是這更能體現科大的使命與責任,將科技和智慧投入到社會建設和進步中。

這些改動,水平有限,又不押韻,可見其中文水平不及英文。但從這些例子中,我們似乎不是與機器對話,而是與另一人交談,這立時便引伸出一大堆問題。

學生依靠軟件 或疏懶退化

學生在考試中,尤其是在家中考take-home exam或寫論文,實在難以查核其有無抄襲。你每次問ChatGPT,它都會給你一個全新的答案,怎知考題答案是否抄來的?學生有此工具,容易疏懶,依靠軟件,能力可能退化。但當然也可反駁,新時代的要求已變,我們便是要年輕人更懂得使用新的科技工具,不用介意基本分析能力是否足夠。不單是教育界,在科研界,此種工具亦可對研究工作指出其不足之處或是找尋新方向,軟件可以有如審稿人。這些爭論無窮無盡,在世界多處的大學早已鬧翻天。

香港科大近日曾召開高層及各院系負責人的會議,並對全校師生發出指引。科大聲明,是打算擁抱這新科技的。這不奇怪,科大的人工智能研究十分強悍,明白AI,不會反對AI的。但聲明也定下靈活性,每門科目,教授要在4個選項中選定一項︰一,禁用ChatGPT;二,在成績評估時,可禁用某種工具;三,只容許在某些作業中使用它,但學生不能隱瞞;四,完全不禁。

我同意在過渡期,這是合理的對策。

 

(晴報,經濟日報 2023-3-10

3/03/2023

俄烏戰爭一周年的新局面 (雷鼎鳴)

中國政府在俄烏戰爭一周年之際發布了一份包含12點對於此戰爭的中國立場書,當中最為人注意的應是第一點的「尊重各國主權」、第2點的「摒棄冷戰思維」,及第8點的「減少戰略風險。核武器用不得,核戰爭打不得」。

尊重各國主權是中國持之有恒的原則,烏克蘭聽到特別順耳。但要注意,烏克蘭東部的幾個省份主要人口本是俄羅斯人,自2014年開始,據說被烏克蘭的新納粹分子殺了萬多人,俄羅斯也可視收回這些省份與領土完整並無衝突。至於摒棄冷戰思維,則俄羅斯十分認同,因為這是指北約無視俄方的利益與警告,不斷東擴,在烏境內早已設立了二十多個被疑作針對斯拉夫民族的生物武器實驗室,而且一旦烏克蘭加入北約,各種對準俄羅斯的導彈便會被部署在俄烏邊境,俄方哪敢不及早防範?不用核彈,未必是俄方同意的,但這一條卻是歐洲國家極度重視的,生死攸關也。

 

美覬覦俄資源拒締和平

這份立場書的內容大致代表了美西方以外,亦即與涵蓋了世界人口88%的國家之態度頗為接近。美國反應冷淡,甚至不認同,是意料中事,北約不理會俄的抗議,不斷東擴,背後推手便是美國,她的意圖便是要大幅削弱或甚至摧毀俄羅斯,怎會願意看到和平出現?俄羅斯乃世界最大國家,天然資源充沛,把她打倒才可掠奪她的資源,這與制度與意識形態無關,90年代俄羅斯倒向西方,但美國對掠奪其資源及人才並無手軟,當時我見到一大批俄羅斯的頂級數學家被美國的大學低薪羅致,甚感驚訝。有此段歷史,俄羅斯人對美國一定充滿戒心。

歐洲不少國家對俄烏戰爭有苦難言。歐洲在此戰中經濟利益受傷極重,連北溪天然氣管道也被美國秘密炸斷(經近日消息曝光後,若仍不知是美國特工所為(也可能有它國特工幫手)便是白癡了),情何以堪?難怪歐洲人民厭戰情緒高漲。歐盟國家陷此困局其來有自。歐盟中的大國並非不想擺脫美國的干擾,所以要建立歐盟此一經濟共同體,但統一她經濟板塊的手段主要是靠使用同一貨幣,各國放棄了貨幣自主權,但財政政策卻是各自為政,有些國家可當大花筒需要借債,有些則節衣縮食,但大家都要共用同一歐元利率,這並非持久可團結的制度,只能貌合神離,被美國所利用,軍事上亦受制於北約。但北溪被炸,歐洲又失去俄的能源供應,德國等國家的政府政治上是否挺得住,頗成疑問。

 

俄有本錢意志打持久戰

這場戰爭打下去怎麼辦?與西方媒體宣傳的不同,俄羅斯及普京已日漸佔到上風。俄天然資源豐富,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根本不願捲入此事,她們繼續與俄貿易,俄的經濟雖不及戰前,但基本上運作暢順,經濟崩潰不會發生。在俄烏戰爭之初,世界銀行預測俄的GDP 2022年會下跌11.2%,而且難以復蘇,但實際上2022年只跌了2.1%IMF現在更調整預測,認為今年明年都會有增長。在外交上,俄與中國關係更深,能源賣給中國,換回大量工業產品。美不斷訛稱中國向俄售武,目的便是合理化自己向烏克蘭售武,又或知道若將來中國真的援俄,美西方這場戰爭便很難打,所以先出出口術防範中國這樣做。對美國形勢不利的是,在俄境內發動政變推翻普京並不可行,這場戰爭在俄有強大的支持度,普京的支持率亦極高,一些蚊型政黨的反普京根本沒有任何作用。

扳不倒普京,俄羅斯經濟又站穩,可打持久戰,而且有意志打持久戰,麻煩便回到烏克蘭與美西方一邊。烏克蘭移民外逃的已佔了其四分之一人口,而且很少會回國了。國家被打碎,將來可能被肢解,就算不滅國,整體國力也會被摧殘殆盡,若戰事能早點結束,和談割地早日完結,從此烏保持中立國的身份,已是最好的結果了。這是烏方政府受惑於美西方要加入北約的必然結果。能否靠打敗俄羅斯去避免此種悲慘命運?機會太微,力量不足,更重要的是,俄若戰事失敗,她使用核武的機會便大增,烏克蘭及整個世界都承受不起這後果。

 

歐洲國家避捲中美之爭

美國用的策略是挑動歐洲國家捲入此戰,自己只提供武器及情報,死傷的是烏克蘭人,但這策略不能持久。歐洲國家利益受損太大,就算名義上仍支持烏克蘭,站在美國一方,但支持可變為消極,到時美國若仍要搞下去,便要評估自己的經濟是否經受得起,美國的選民對此戰並不熱衷。

中國近乎置身事外的策略有其玄機。俄國倒向中國,對中國有利。歐洲眼見聽從美國的後果便是經濟大損,對中國的態度會如何?倘若中國落實統一台灣的進程,美國的盟國會否還對美國言聽計從?有俄烏戰爭的教訓,歐洲國家是傻的才會捲入中美之爭。

 

(晴報,經濟日報 20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