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2024

美國退化成大清帝國? (雷鼎鳴)

新加坡前外交部長楊榮文熟讀歷史,也是一位傑出的國際大局評論家。月前他曾指出,美國現時的各種反華政策,終會孤立了自己,甚至把美國變成大清帝國般因閉關鎖國而垮了下來。

美表面繁榮 似乾隆盛世走下坡

把世界唯一的軍事超級大國比作被視為亞洲病夫、腐敗無能的大清帝國,會否過於譁眾取寵?我看未必。有智慧的人觀勢,必會着眼於深層基礎,不會被表面現象所惑。美國出了甚麼問題,以致被認為其立國成功之本,正從根部爛了起來?這需要我們把今天的美國與大清帝國的異同作比較。我認為美國仍未發展至晚清般的奄奄一息,較可相比的是表面上依然繁榮,但正在走下坡的乾隆盛世。

乾隆年間,大清國力依然鼎盛,其領土比今天的中國大得多,其軍事力量在亞洲恐怕也是無敵的。當時誰會料到幾十年後,大清會在鴉片戰爭中一敗塗地?今天的美國,自蘇聯解體後已獨力稱霸30多年,但這並未能使她逃過被趕離阿富汗的命運。她在中東的影響力也不斷下降,連实行了50年,石油只以美元計價的安排,也正在改变。在與中國的競爭中,美國雖竭力遏制中國的發展,張牙舞爪變成力不從心。國內生產總值(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10年前已被中國超越,她能不膽顫心驚?

美對華抹黑 猶如清朝鄙視西方

美國今天的回應方法是大肆抹黑中國,在美國媒體上任何對中國的正面報道,近乎絕迹。大清帝國擺出的架勢,一樣是對西方事物,貶為奇巧淫技,用鄙夷目光視之。所得的後果兩者也頗為接近,美國人民對中國毫無了解,連踏足內地或甚至香港,也害怕被扣留起來,不能回國。不過,美國人的行為也符合經濟規律,價廉物美的中國商品他們依然購買。大清帝國對西洋的認識也變得愈來愈膚淺無知,無法及時吸納西方國家的先進科技。這與康熙年間皇帝也對西方科學與數學有強烈興趣,反差甚大。

但我們也要公平一點對待乾隆年間的中國人民與今天的美國人民。乾隆時西方的工業革命處於既濟未濟階段,尚未能對生產力造成翻天覆地的影響。西方國家在中國賺的錢,主要不是靠工業,而是靠鴉片,清政府看不起西方國家,也非沒有理由。今天中國的科技業及製造業仍在起飛階段,有些領域還比不上美國,後者強作輕視,也有不少人認同。

減少接觸,不相競爭,不相往來,終究也會帶來荒謬的後果。我記得內地有套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當中述及在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有間汽車廠,其領導人與世界脫節, 有間日本汽車廠的人來參觀,中方竟害怕自己的「先進」技術被學去,封鎖了不少車間。殊不知當時日本汽車廠的生產力,早已高出中國幾個檔次。今天,美國的政客還是以為中國樣樣落後,以為美國的工業科技會洩密,必須防範。但有些科技中國有,美國沒有,美國要害怕別人偷自己不存在的東西嗎?

挪威有位前環保部的部長Erik Solheim,常常訪問中國,可說是位中國通。他近日接受著名網上評論人Cyrus Janssen的訪問,對中國的環保工業讚不絕口。電動汽車、新能源電池、太陽能與風力發電等,中國已大幅領先世界。Solheim也認為,當前世界真正現代的城市在中國,尤以南方城市深圳、廣州、杭州等最為現代,而且環保。他對美國力圖與中國脫鈎,認為十分不智。他的建議是,美國應盡力吸引中國公司到那裏投資設廠,因這樣才可最有效率地學到中國製造業的先進之處,並且激發到美國本土的競爭心。千方百計阻擋美國的企業面對中國的競爭,只會造成美國競爭力不斷不降。正如大清帝國當年看不起別人的成就而不奮發向上,終於導致帝國崩潰。

中國人民奮發向上 無懼競爭

經濟全球化是促進競爭、人類生產力快速前進的重要因素。在改革開放之初,中國的生產力落後,也在害怕自己在國際競爭面前一敗塗地。但結果與此剛好相反,中國人民從「做又三十六、不做又三十六」的懶散狀態,在競爭的壓力下蛻變為世上最勤勞的人民,中國現在又怎會害怕競爭?既歡迎外國來華投資設廠,也願意到外國投資,不怕別人偷學中國的本領。但美國反而害怕了,無復建國初期那股不怕艱辛敢競爭的銳氣,與老化的大清終究有共通之處。

(香港經濟日2024-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