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港芝大的同窗叫我開壇講一講中美關係會如何發展下去,他們關心這問題是對的,沒有其他的問題比它更影響世界的前途,甚至人類的存亡。中美可否避免一戰,甚至冷戰也打不下去,雙方重拾友好?
貫穿這些問題的核心,是近年名噪一時的「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魔咒能否打破。所謂「修昔底德陷阱」是指正在稱雄於世的霸權不會容忍有新的能挑戰她地位的力量冒升,在後者氣候已成之前要趕緊將其打下去,起碼也要其自斷一臂,從此再形成不了威脅。當代著名的例子是日本七、八十年代經濟挑戰了美國一哥地位,致被迫在1985年簽了《廣場協議》,經濟之後一蹶不振。這個結果還算是不錯了,起碼熱戰並未出現。
中國軍力震懾美 熱戰概率大減
「修昔底德陷阱」是否真的存在,或很難躲得過去?不少專家對此頗不以為然,歷史上,也不是所有既有霸權與新興的挑戰者之間都一定會爆發戰爭。但「修昔底德陷阱」的概念之所以流行,主要還是因為中美之間的摩擦,不少西方評論人否定陷阱的存在,恐怕是受自我的道德及實力優越感所影響,他們不想承認美國在道德上會如此不堪,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優勝。七、八年前還出現過一批評論,認為中國各方面的實力都遠不及美國,根本構成不了威脅,美國動一動指頭便可威懾中國,所以雙方根本不會跌入戰爭陷阱中。
今天已沒有多少夠資格的評論人敢這樣說了。中國近年軍事力量突飛猛進,幾年前發展出的多種有「航母殺手」之稱的導彈,已足以使到美國航母在中美衝突時不敢靠近中國沿岸兩千公里以內,九三大閱兵中展示的東風41、5C、61等長程高超音速可載核彈頭的導彈,可直接威脅美國本土,從而震懾美國不可打攻擊中國本土的主意。美國自己的軍棋推演,也發現若台海出現戰爭,美國打不過中國。
此種「有實力才能止戰」的態勢,反而使到「修昔底德陷阱」的熱戰概率大減。不是說美國沒想過打,但明知打不勝,還打甚麼?傳說在中國閱兵當日,美國五角大樓的戰略家訂購了大量比薩,方便他們連夜開會分析中國的軍事力量,結果是其戰爭部部長从世界各地急召800將軍回來開會,要他們派兵到波特蘭等城市鎮壓示威,並嚴令士兵一律要「操弗」,這或許是看到美國軍人多有挺着大肚腩,而中國的士兵則人人似「吃過夜粥」如豹子般精壯。
美科技封鎖 反造就中國自主發展
軍事上勝不了中國,不等於美國願意「坐以待斃」。退而求其次的是發動貿易戰、科技封鎖、外交戰等冷戰項目,但美國在這些領域一樣討不了好。貿易戰最可看到美國的失敗,從2017年貿易戰開始到2024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雖減少了22%,但卻完全阻止不了中國的貿易發展。在此期間,中國對全球的貿易順差,不降反升,升幅達到119%!美國則繼續赤字,逆差又再上升了75%。中國在國際上的活動,毫不減少,金磚組織、上合組織、一帶一路等,繼續發展,貿易總量不断壯大,上升了50.1%。科技領域上,中國的「黑科技」近年層出不窮,使人眼花繚亂,美國的封鎖,反而造就了中國的發展。
由上觀之,「修昔底德陷阱」的動力,本來有驅使美國在軍事上打壓中國,但美國過於自信,在全球到處干擾別人,分散了實力,又嚴重低估中國的發展速度,今天她恐怕已失去了在軍事上發動戰爭而又能勝過中國的機會,故只能通過冷戰手段遏制中國。中國應感謝那些年年說中國快將崩潰的反華人士,沒有他們的迷惑,美國政府會更早清醒過來。不過,美國思茲念茲,老是想限制貿易,封鎖科技,外交上也以中國為假想敵,這些都不利世界的發展。中國應如何破局?
時間對華有利 自強不息助破局
中國最好的方法便是自強不息。繼續投資在科技、教育,以經濟持續高速發展為目標。外交上不怕事但不惹事,以一帶一路等戰略鞏固與各國關係,在加沙等國際事務上堅決站在正義一方爭取朋友。在「修昔底德陷阱」中,中國不是主動挑事的一方,穩打穩紮便好,時間對中國有利。現時中國的GDP,以購買力平價計算,是美國的1.33至1.4倍左右,領先美國還不夠多,美國不會甘於落後。但中國經濟增長快於美國,20年內,中國GDP大有機會變成是美國的兩倍,差別明顯,美國的打壓制裁中國,會變成可笑,亦會孤立自己,熱戰冷戰都再無意義,「修昔底德陷阱」也就自動消失了。
(香港經濟日报2025-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