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兩國國力競爭激烈,誰更勝一籌?
在硬實力上,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以購買力平價計,是美國的1.35倍,製造業產值幾乎是美國的兩倍,發電量是美國的2.5倍,造船量接近美國的240倍,頂尖科技論文數量已超越美國,科技有不少項目比美國先進,軍事裝備如高超音速導彈,也有一些領域世界領先。
今天我們若說硬實力中國仍不及美國,雖可能仍是事實,但說此話時,我們恐怕會頗有猶豫,不太肯定是否跟上中國的發展節奏。在軟實力上,美國的優勢依然較大,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是美元霸權仍在,第二是西方媒體抹黑中國久矣。今天我不討論美元霸權,只集中在西方媒體抹黑後,世界各國人民對中國觀感如何?
對華觀感正面國家 有所增長
今年春天有兩個大型的國際民意調查,可為我們提供一些數據。這些民意調查不見得是客觀無偏見的,但仍有參考價值。兩個調查的時間與覆蓋的國家都有不同,結果也有差異。
第一個調查是皮尤(Pew)每隔幾年便搞一次的對中國態度的調查,時間段是2025年1月初至4月初左右,共在25個國家進行了訪問。在這25個國家中,9個國家的人民對中國有正面看法的,比持有負面看法的人數要多,另外的16國人民則對中國抱有負面看法的較多。換言之,25國中的36%對中國觀感較正面。不過,較之於2022年同類的調查,中國已有進步,那年持正面的,只有31%的國家。此外,在各個國家中,年輕人對中國有好感的比重較高。
上述對中國有較多負面觀感的國家幾乎都是西方國家,再加上日本、南韓與印度,當中最不友好的是日本(86%對中國態度負面)與南韓(80%),接着便是美國(77%)了。此種結果並不叫人驚奇,有幾個因素引致了這些結果。
日本自命高貴 遭華拋離感不忿
第一,西方媒體的公信力雖然不斷下降,但在國際資訊流通上,它們的市場佔比甚大,同樣的謊言重複多了,人民的腦袋總會受到影響。在西方國家中,它們的影響力又較大,誤導能力更高。
第二,世界各國對軍事大國一般都會有戒心,美國是軍事超級大國,也不是這麼受人歡迎,但她有西方傳媒替她說話,可化解一些恐懼;而中國則是新興軍事大國,實力直逼美國,容易使別人認為她有威脅性。
第三,左宗棠說過,「能遭天磨乃真漢,不招人妒是庸才。」中國不走西方世界的舊路,自己卻成為人類歷史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成績亮麗,不招人妒才奇怪。而其中最為不忿的恐怕是日本,不少日本人自命高貴,不是亞洲人可比,百多年前已鼓吹脫亞入歐,今天見到中國把她遠遠拋離,當然不是味兒。南韓情況與日本並不盡同,但被鄰近的中國追了上來,也會不舒服。至於美國,更是如此,修昔底德陷阱不一定存在,但其背後的思維,即不想失去霸權,是頗有影響力的。
亞洲不少國家,如印尼、馬來西亞等,則似不會對中國的強大反感,除了其國民有不少是華人外,他們也知中國國力太盛,勝她們太多,根本妒忌不了。不少中等收入國家與大部分非洲國家人民也會有相同心理,與中國差距太大,不用妒忌。
第二個民意調查是丹麥的機構Nira Data所做,其時間段是2025年4月9至23日,在全球100個國家中抽樣訪問了111,273人。樣本較大,時間則在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推出所謂「對等關稅」之後。
這個調查的結果與上一個頗有分別,它的報告也稱為「民主認知指數」(Democratic Perception Index),最主要的問題是要求被訪者告知對多個國家究竟是持正面還是負面觀感。
這調查發現,扣掉中國自己後,99個國家中的人民,對中國觀感正面的百分比,較持負面觀感的百分比,共高出14個百分點,所以中國被打分正14點。在2022年,中國的分數還是負3點。近年來,中國的國際形象不斷進步。美國在2022年本來有26點,領先中國,但到了2025年,卻已跌至負5點,比中國低了19點!
倘美不收斂 軟實力續被華領先
按此調查,軟實力的一個重要指標,即世界人民對一個國家的觀感,中國已勝出美國不少了。這個結果比皮尤的,我相信較為可靠。皮尤只找了25個國家,當中還是以西方國家為主,Nira則找了100個國家,很多非西方國家也加了進去,減少了西方國家為中心的偏頗。
也要注意,美國在2025年分數狂跌,與特朗普亂搞一通、狂加關稅有密切關係,美國若不收斂,其國際軟實力會被中國繼續領先。
(香港经济日报
2025-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