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2016

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 (雷鼎鳴)


英國脫歐公投後,世界的政經秩序不確定性大幅度增加,過去我們習以為常的假設不一定仍有效,需要我們重新檢視。例如,倫敦本是世界上最國際的金融中心,它緊密地對歐洲以至全球多個國家提供金融服務,亦被中國視作到歐陸投資的跳板,但將來在英國真正脫歐後,倫敦在這方面的能量必會打了折扣。

 

中國是全球出口第一大國,貿易總額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則排名第一。對這麼一個經濟開放程度極高的國家而言,英國脫歐對中國所帶來的影響必然是全方位及複雜的,中國可能需要一段較長的時間才能疏理出各方面的影響,並制訂到化解之道及找尋到新的機會。至於香港,經濟極度倚賴轉口貿易及金融服務,更難避免受到衝擊。

 

在過去的十年左右,中國似乎有一個策略,便是要拉近與歐洲的經濟關係,貿易比重增加不用再說,外匯儲備中也提高了歐元資產的比例。我明白這個政策的政治意義,但在經濟上我多年以來對此都大有保留。在政治上,美國人享受當世界一哥的感覺,對於GDP有凌駕美國之勢的中國,美國政府有頗強的誘因去為中國的增長設置障礙,所以中國有必要減低對美國市場的倚賴,把重點放在歐洲有其道理。不過,歐洲經濟活力不及美國,人民工作不如美國人般拼搏,且政府喜歡花費、揮霍,前幾年歐債危機的出現確認了此點。正如下文所述,歐盟的制度設計有重大缺陷,中國的資金往那裏放,貿易伙伴也以歐盟作主要對象,怎會不吃點虧?英國脫歐,其實正是歐盟本身有不穩定性的體現,中國既要親近歐盟,防範美國,要付出點代價是無可奈何的。

 

英國脫歐對中國的影響可分為直接及長遠的部分。最立竿見影的損失是從六月二十三日公投日起算,英鎊兌美元到七月初已貶了近百分之十一,在同一時期歐元兌美元也貶了近百分之二。中國的外匯儲備中,準確地有多少是英鎊資產,多少是美元資產,我們無從得知,但不會是小數。中國的外匯儲備素以美元作單位計算,我們大可預期,在短期內中國的外匯儲備有下行壓力,不一定是因為流失外匯,而是非美元的外匯資產貶了值。

 

第二個直接影響是中國有必要檢視倫敦在新的形勢下,是否還是中國與歐洲建立金融關係的最適當地方。若英國是歐盟一分子,以倫敦金融業成熟的程度及金融人才的質與量,它當然最合適不過,但時移世易,歐陸其他城市不會搶走倫敦的生意嗎?去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英國,才簽了「倫港通」的無約束力協議書,其中一個目的相信是與金屬定價有關。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金屬進口國,但在國際上卻無金屬定價的話語權,港交所已收購了位於倫敦、全球最大的基礎金屬交易所LME,若再加上倫港通,可增加中國的議價能力,但現時此事恐有拖延。

 

英國更有求於中國

 

在脫歐後,英國對中國的吸引力會有所下降,從對中國有利的角度看,自我削弱了力量的英國當更有求於中國。歐盟的經濟實力也會因英國的離去而大受影響,這對中國的議價地位可能有正面作用。

 

不過,英國脫歐對中國更長遠的影響,卻可能是它會造成一種新的長期不確定性,使中國不得不調整政策,以作提防。歐盟先天性地含有一個不易化解的不穩定性,在貨幣制度上,歐盟二十八個成員國中有十九個都使用統一的貨幣,但各國又都有自己的財政政策。這便造成一種矛盾﹕統一的貨幣使到各成員國利率趨同,也無法用匯率升降去化解經濟衰退。若某國胡亂用錢,出現財政赤字的政府需要借錢,卻不能訂出更高的利率,這可能使到它的借貸出現困難。又若兩個成員國一個正陷衰退,另一個則景氣暢旺,但兩國的利率都一樣,這會使到經濟失去自我調整能力。

正因如此,歐盟各國,特別是歐元區的,需要大量的互相妥協去化解各國財政政策所帶來的矛盾,例如某些國家可能會被要求削減福利開支。此等協議不可能是用民主過程來制訂的(人民不會喜歡本國政府放棄主權,聽從歐盟總部指揮,削減開支或加稅),唯有靠專家的精確計算以平衡各方利益。這便造成了整個制度的不穩﹕統一的貨幣需要各國實施顧及不了民意的財政政策,否則歐盟會需要大量的跨國補貼(像德國補助希臘般),因此歐盟本身並不一定有足夠的民間認受性,英國的脫歐公投成功,正反映了不少普通人民對歐盟的不滿。英國脫歐也就帶來一個訊息﹕歐盟有些成員國可能會仿效英國搞公投而脫離。

 

但當然歐盟也能帶來不少好處,如成員國之間可自由貿易,人民可自由往來工作等等。在經濟好景時,人民大概不會要求脫歐,但經濟有衰退時,各國人民卻不一定願意共患難。

 

如何應對沒有歐盟的歐洲

 

由此可見,歐盟分崩離析的壓力一直存在,英國脫歐加強了這種可能性。在此形勢下,中國更要多一手準備﹕要有何種政策去應對沒有了歐盟的歐洲?我相信中國對此尚未有對策,但智者需要千慮,英國的公投反而提醒我們要為此早作準備,在波譎雲詭的國際環境下更是如此。

(YZZK 2016-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