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經濟增長率從過去平均每年8到9%或更高,降至現時7%以下,不少人認為這是「新常態」。但我並不認同增長率的下降有其必然性,問題是能否找到新的經濟增長動力。
認為中國經濟增長會放慢的人,並非無的放矢。中國人口已開始老化,年齡中位數早已跨過35歲,比起印度的26歲是老了不少。中國的勞動人口比例,已經停滯不前,並快將下降,經濟增長已完全不可寄望勞動力的增長。資本的積累顯然已是近年增長的主要來源。中國的總儲蓄接近GDP的一半,儲起來的資金幾乎全部會用作投資,資本的累積速度非常快,近十多年來,中國2/3左右的增長便是靠資本累積所推動。但經濟學中有所謂的「報酬遞減律」,當一個地方只有一條公路時,此公路對經濟有巨大貢獻;但若此地已有99條公路,第100條的貢獻便不會有那麼大。同理,過去中國缺乏資金時,資本對生產很重要,現在新增資本對經濟生產的作用越來越低,這也是為什麼經濟增長率會減慢的根本原因。
不過,倘若生產技術或效率不斷進步,資源配置又合理,可大幅度甚至全部抵銷「報酬遞減律」帶來的下行壓力。中國已有高儲蓄率,資本不斷積累,若無科技進步,儲起來的資金也無用武之處。好比有人練了九陽神功,但沒學懂乾坤大挪移,力量便發揮不出來。儲蓄起來的資金得不到好回報,人民漸漸地也會減少儲蓄,把生產出來的財富消費掉便算。由此可見,有科技或生產力的進步,資源配置得當可促進經濟增長,其重要性絕不亞於減低消費,增加投資。
改善生產力成果顯著
中國過去在改善生產力上,已有不少成果。首先是農村人口大規模遷移到城市。
1978年18%的人口在城市,現在已有56%,城市組織生產力的能力遠勝農村,同一批人,在城市的產值可遠勝農村。其次是科技上多個領域量與質的進步。世界頂尖科學刊物《自然雜誌》有編製一個「自然指數」,把刊於全球最頂尖的68份學術刊物的論文作者按國家分類,中國的科學家近年在這些質量最高的刊物發表的文章數量,早已高踞世界第二,高於德國、英國、日本,但低於美國。
2015年中國發表了6478篇,遠不及美國的17204篇,但差距逐年收窄。第三,中國在高新科技產品的生產附增值,據美國國家科學基金的統計,已達全球的27%至28%左右,而美國也只是不足30%,二者差距,迅速減低。第四,在不少高新科技領域,中國已漸有領先優勢,最明顯的是手機滲透率奇高,手機用戶全球人數最多,刺激了大量方便生活、理財、娛樂的應用程式出現。高新科技企業的總收人(不是總利潤),在2014年已達22.68萬億元,當中又以北京中關村的3.61萬億(等於深圳的7倍有多)最厲害,相信是因為有北大清華在附近。
不過,若要大幅度增加人民的福祉,上述成績恐仍未足夠。我們要改變一下思維方式。GDP增長的目的是要使人民更快樂,或使人民得到更多快樂的物質基礎, 但GDP本身的量度卻絕不完美,有些能改善人民福祉的因素尚未包含在內。假設我們多了五成GDP,每天的消費也可增加五成,這樣自然會使人民更快樂一些(大量證據顯示,快樂指數與GDP密切相關)。不過光是靠收入增加也不夠,收入對快樂的影響也有「報酬遞減」,每天的消費增加五成所帶來的快樂,可能遠不及我們的壽命延長十年八年,從而有更多的時間去消費去生活。
如此觀之,改善健康,延長壽命,其對快樂的貢獻不會低於生活上因科技的進步而帶來的方便。以中國目前的國情,有兩個方面是對健康與壽命有極大幫助的。
第一是環境保護。中國因工業化而引致空氣、水源與土壤污染,降低了人民得到的快樂。例如,從1990年至2012年,據世界銀行數據,溫室氣體排量上升了220%,等同每年排放了12.5萬億噸二氧化碳,高踞全球之冠。經濟學中有個發現,當某國的人均GDP較低之時,人民會寧願選擇工業化,不大理會環保;但當收入上升至接近一萬美元或更多時,他們會對環境越來越重視,願意付出代價保護環境。中國現時正處於這一階段。事實上,近年中國也的確用了不少資源去改善環境,光是2014年,已投資了9576億元(等於GDP的1.51%)去處理環境問題,但恐怕解決現時各種污染要走的路還很遠。
改善了環境,人民生活愉快了一些,健康也改進了,但此等得益,卻不易在GDP的增長上入帳。除非中國將來決定採納「綠色GDP」的概念,把環境的改善或破壞都納入GDP的計算中,否則各地政府也許沒有足夠的誘因花費資源用在環保上。
未來發展環保與醫療
第二是生命科學與醫療科技。生命有價值,健康也有價值,長壽與健康的生活,能為人民帶來快樂,但此種價值無形,其計算量度也較為困難,同樣容易使各地政府失去足夠誘因去改善人民的健康。在國際經濟學界中早已發展了好些量度生命與健康價值的定量方法,若使用這些方法,可估算出投資醫療科技、健康院、訓練醫生等,會為社會帶來多大效益。
不過,此等效益,卻未必能反映在GDP上。花費資源改善環境與健康,在深層意義上與提高GDP並無分別,都等於是推動經濟增長, GDP在數字上未受影響,只是因為在量度GDP的方法上有缺失。未來一二十年發展環保與醫療,會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
(TKP 2016-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