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面對今年的經濟不景及疫症,共推出了2次大幅動用財政儲備的救市措施,第1次是預算案公布之時,第2次是4月7日加注,兩次估計共用掉2,766億元,若加上其餘收支引致的財赤,全年財赤恐怕接近3,000億元,破了香港的紀錄,超出GDP的十分之一。無獨有偶,美國及新加坡的救市開支亦是大約等於各自GDP的十分之一。
黑衣暴力侵蝕生產力
用掉這麼大筆儲備,對經濟的影響當然有負面的部分。香港今年2月份的財政儲備共有1.206萬億元,此外,財爺有權控制的基金結餘,亦即百年來香港政府投資收益帶來的累積財富,共有7,280億元,兩者相加,遠低於香港外滙儲備總值的3.95萬億元,這是因為在香港聯滙制中,有部份外滙儲備是用以保住貨幣的,這部份儲備嚴格來說不屬於自己。
表面看來,香港財政儲備十分風光,但我過去一再指出,因人口老化開支增加、工作人口比例減少等因素,若不小心控制開支,全部儲備總會在可見的將來用光。以現時的經濟環境看來,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不可能消失於無形。去年年中以後出現的黑衣暴力,不但直接重創經濟,更為嚴重的是侵蝕了不少年輕人的生產力,這些人學習現代社會生產知識的能力與態度,大受破壞,僱主不想僱用他們,以免自己公司受害。缺少了年輕人參以及貢獻的經濟,前途險阻自不待言。若情況不改善,政府仍要不斷救市,10年內所有儲備大有用光用盡的機會。
假若香港陷於這處境,社會各界,包括各商戶及打工仔,甚至大學,年年預計要得到政府打救才可生存下去,那麼港人多年來建立的獨立自主不求人充滿競爭力的工作態度,也會日漸消失,香港便不再是過往那個有活力的社會,與生機勃勃蓄勢待發的內地社會,會便顯得格格不入,並被快速超越。政府救市時,形格勢禁,士急馬行田,但也不能過度救濟,養成依賴性。
當企業倒閉潮出現及失業人數急升時,政府不用上些儲備是不可能的。但香港的情況與歐美相比,卻又好出很多。香港政府用的是積蓄,美國用的是借債!香港的財政儲備及基金結餘加起來是1.93萬億港元,等於平均每名港人擁有超過25萬港元存於政府的儲蓄;美國的外債(這裏不用算美國人內部互相借出及借入的內債)近21萬億美元,約等於其1年的GDP,這意味着每名美國人平均欠下其他國家約50萬港元,我們也可說,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平均便要背上50萬港元的債務,香港的則一出生便有25萬港元的財富。
投資須考慮長遠回報
此種差別是兩地過去不同的理財方法所造成。美國人不喜歡儲蓄,先使未來未必有的錢,他們能這樣做,主要因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與經濟力量,及美元霸權。香港雖無此條件,但長期的審慎理財,前人辛勤工作節衣縮食積下來的儲備,終證明十分有用。若無這筆儲備,政府可靠甚麼救市?加稅會使事情更糟,香港不能用貨幣政策,剩下的,只能是借債。但債也是要還的,別人若不看好經濟前景,或還錢能力,便要高息才肯借了。
將來政府應如何理財?未來幾年財赤恐怕都不可免,但這樣政府更要負上更多的責任,每筆錢都應審慎考慮,避免浪費。這並不意味着某些投資項目為了省錢便不考慮,某項投資只要長遠回報收益的折現值,大於成本的折現值,便應進行,因為這會為社會帶來財富,填海造地、投資科技、培養有生產力的真正人才,不但不是浪費,還是審慎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
(晴報 202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