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22

市道低迷所反映的世界大局 (雷鼎鳴)

近日港股持續低迷,與今年最高位相比,恒指足足跌了兩成,美股也下滑了近一成。市場此種信息,背後究竟有何微言大義?

世界正值多事之秋,影響股市的因素頗多,近期比較突出的我認為有3個:第一是美國加息,第二是新冠疫情對香港、中國及國際的影響,第三是俄烏戰爭引發出未來世局變化的擔憂。

美國加息雖有吸引資金回流到美的作用,但對港的作用似頗為輕微,一個重要的指標是資金有無淨流出。在香港的聯繫滙率制度下,貨幣基礎的增減正好能準確量度資金的流動,自20089月金融海嘯以來,貨幣基礎持續增大,這意味着大量的資金一直流入香港,從20081031日至今年427日,總共淨流入了17,823億港元,數額巨大,就算從去年年底至本周三,淨流入也有134億港元,但自俄烏戰爭爆發後到427日,則共流出了14.3億港元,數量甚少,不足以改變大局。不過,資金沒有撤出香港並不等於沒有減少持有股票,據一間金融公司估計,34月份香港的內地股票共被套現近80億美元,不過就算屬實,也不到中國股市總值的千分之一,影響一樣有限。

 

如何平衡健康與經濟 有待探究

 

新冠疫情沒完沒了,使人感到挫折。內地與香港都選擇了生命重於經濟的策略,這對經濟不免有負面作用,不似新加坡等地全面開放這麼能保持經濟發展。上海一停頓,整個中國以至世界的供應鏈便大受打擊,其他產品的生產也會因缺少某些關鍵元件而停滯,這對經濟及股市都有打擊。不過,以中國的抗疫經驗,疫情應可快將被控制,但長期而言,健康壽命與經濟如何平衡,還有待探究。

對股市及整個世界經濟最使人擔心的部分依然是俄烏戰爭暴露出的世界政治經濟風險。這場戰爭本來可以局限為一場區域性的衝突,但現時局面仍充滿凶險,隨時整個世界被拖入冷戰、經濟戰,以至熱戰的泥沼。有美國及歐洲的撑腰並提供大量武器,烏克蘭不會太快被擊敗,雖然最終戰敗的命運也是免不了。換言之,俄發動的閃電戰沒有成功,但同樣地,美國與西方所挑起的閃電經濟制裁戰一樣也無功而退。

 

高度倚靠俄能源 歐盟叫苦連天

 

制裁戰的失敗是可以一早預料到的。歐洲高度倚靠俄的天然資源,歐盟諸國要怕的,是俄反過來制裁她們,不肯賣資源給她們,把俄踢出SWIFT及充公俄的外滙資產,更是敗筆,這意味着俄就算得到美元或歐元,也無甚用處,為何俄要把石油與天然氣送給這些國家,以換取一些價值被侵蝕了的鈔票?俄羅斯要求用盧布才可購買她的商品,是完全符合經濟原理的神來之筆,西方世界沒有俄的能源便要捱苦,只能把俄羅斯需要的商品賣給她,以換取盧布,否則便買不到需要的能源,這便等於正常的國際貿易被恢復,制裁失敗,盧布滙價回復正常。一下子俄的外滙市場穩定下來,而且她的天然氣與石油奇貨可居,中國及印度等其他國家都樂於購買,反倒是歐盟不少國家叫苦連天,波蘭與保加利亞還被用作開刀對象。

不過,美國倒不一定損失,她的能源本比俄的昂貴,原本競爭不過俄,現在卻可多賺一些,所以她也樂於在後面撥火,要歐盟在制裁戰中只要衝,不要停。繼續下去,制裁便成為一種無效的持久戰,損耗各國的國力。

 

制裁中國 等同炮製全球大蕭條

 

對俄設限,西方傳媒稱為「制裁」,俄羅斯反制裁不交來盧布便不賣能源,西方傳媒便喚作「恫嚇」。同樣的模式,是否用在中國之上,恐怕已上了美國的議事日程。這種計劃顯然是愚蠢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商品的倚賴遠遠超過俄羅斯,一旦出此下策,如何會不被中國反制裁?美國人民一般常識甚差,把日本當作是中國的首都也大有人在(你沒有看錯!),對國際事務毫無認知,但他們對通脹卻是十分在意,一推動針對中國的制裁戰,美國的通脹便絕不會只是今天的8.5%這麼簡單,美國人的生活也會出大問題。

更嚴重的是世界的供應鏈會斷裂。今天世界的商品生產分為多個環節,不同環節在不同國家生產,整個系統複雜巧妙,效率高超,但若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則整條生產鏈便會垮下來,甚麼都生產不出。一搞互相制裁,尤其是劍指中國此等世界最大的工業生產國,豈不等同炮製全球經濟大蕭條?股票市場中人嗅到有國家謀劃此勾當的氣息,風險在前,市道低迷有何奇怪?要阻擋此事發生,卻要世界人民了解「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性,大家同坐一條船,和平合作才是出路。

 

(晴報,經濟日報 2022-4-29)


4/22/2022

疫情後可否有文藝復興? (雷鼎鳴)

 

新冠疫情全球肆虐已兩年有多,今年稍後香港還可能有第6波、第7波,真的是沒完沒了,使人感到挫折。看樣子,此病毒不會如沙士般突然消失,但若是如1918年所謂西班牙流感般毒性減弱,也可使人鬆一口氣,最怕是像中世紀的黑死病鼠疫般橫行數百年。我素來對世事樂觀,但同時相信要有底綫思維,做好最壞準備,才能積極面對困境,做事才不會進退失據。

黑死病疫症對我們的底綫思維最有參考價值,最壞的情況也準備好,自然不會慌亂。黑死病在歷史上共有3大波,第1波在6世紀至8世紀,主要在拜占庭帝國的貿易路綫上,對歐洲並無構成廣泛影響。

鼠疫病菌曾肆虐歐亞

2波最嚴重,起源可能是元朝時蒙古的鐵騎把鼠疫病菌從苗疆帶到各地,在中國光是河北省便死了9成人口。此病菌橫掃歐亞大陸,1346年金帳汗國的可汗札尼別帶兵包圍克里米亞的沿海貿易城市卡法,攻城時採用了可能是歷史中首次的生物戰,把自己軍隊中中了招死亡的士兵屍體彈射到城內,以使疫症散布開去。卡法城內居民主要是意大利的商人,他們嚇得要死,連忙乘船逃亡,有些跑去君士坦丁堡,有些到達西西里,到達後者的時間是134710月,共有12艘船。西西里人見到船上布滿屍體,不准船員上岸,要他們先留在船上40天(意大利文quaranta giorni意指40天,這也是「隔離」一詞quarantine的來源),但這並未阻截到疫情散布開去,134712月至1351年此段高峰,疫情席捲歐洲,死掉了三分之一人口。全球範圍內,死亡人數估計在7,500萬至2億之間,非常慘烈。此後的300年,疫情仍斷斷續續的復發。

3波則在19世紀中葉以後,就算在今天,每年全球仍有2,000宗鼠疫個案。

由此可知,疫情可以長達數百年,揮之不去。若是如此,「與病毒共存」便不應理解為「躺平」,而是說明一種現實,但如何面對這現實?「動態清零」是一種積極的策略,一發現有人中招,便大力截斷傳播鏈,以「清零」為目標。這目標不會真的達到,但盡力使中招人數趨向零卻是可能,而且是有益的。

黑死病促成社會變革

我們若研讀黑死病的歷史,卻應另有領會。只是把注意力放在控制疫情上,不免太過被動,我們應有更積極的考慮,思考如何更積極地駕馭疫情所帶來的社會力量,從而引導世界向更美好的方向走。不少歷史學家都認為黑死病有助促成西方世界文藝復興及後來科學革命的出現,這種見解有道理,值得參考。

在第2波黑死病出現前,歐洲是處於一種封閉及思想落後的狀況,自聖奧古斯丁以後的700800年未出現過一個思想家,醫療工作全由神職人員負責,美其名為學院式醫學,實則是毫無科學根據的「玄學」。法國的皇帝曾問巴黎大學醫學院的教授疫情的成因,所得答案是1345320日土星、木星、火星合相所致。在社會結構上,則是一大批農奴服務封建貴族地主,貧富懸殊。但黑死病短短幾年內便幹掉了歐洲三分之一的人口,一切便都要改變了。

首先是思想上的改變。早在1345年,維羅納(Verona)的詩人彼得拉克(Petrarch)發現了古羅馬政治家Cicero的手稿,為其見解及文采傾倒,深覺今不如昔,大力推動重新發現古代的文明。1353年,薄伽丘(Boccaccio)完成了著名的《十日談》一書,大肆嘲諷了當時的教會及社會,影響極大。此兩人可算是吹響了文藝復興、社會要變的號角。

第二是科學精神的重現。當時的「醫生」對疫症束手無策,他們崇尚哲學,對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一無所知,在死亡人數如此慘烈的情況下,自然權威盡失。從此西方社會慢慢再走上科學求真之路,間接帶動了後來的科學革命。

第三,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勞工嚴重短缺,土地無人耕種,地主與農奴的地位出現變化。農奴工資上升,議價能力改善,對封建制度造成巨大衝擊。

第四,不少農奴重獲經濟自由,收入上升,出現更多商業活動。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Medici Family)便靠羊毛貿易與銀行致富,有餘錢資助了米高安哲奴與達文西的偉大藝術創作。

各國合作抗疫方上策

從上可見,如此嚴重的疫情後來也變成好事,但這並非必然的,要視乎人類如何掌握好方向。今天世界局面已出現千瘡百孔,新冠疫情如X光機般把多國政府的無能、人民的不理科學不戴口罩、不打針任性妄為、政客的只顧自身政治利益胡亂挑動國際矛盾,全都照得纖毫畢現。疫情的控制本就需要各國加強合作,互相支持,現在則在反其道而行。人類更積極的態度,應是利用疫情帶來的生死教訓,警醒我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可貴及必要性。

 

(晴報,經濟日報 2022-4-22)

4/15/2022

台海誰打第一槍? (雷鼎鳴)

 

上周美國國會眾議長佩洛西本來會帶領議員團訪問亞洲,也打算順便跑去台灣訪問,但經中國外交部嚴辭批評其觸犯中國領土主權後,佩洛西突然以染上新冠病毒為由延期訪亞及訪台。日後是否還敢訪台,不得而知,但有不少人認為美國政府評估中國的反應後,也要戰略性地退卻,不會真的到台刺激中國。

我不認為佩洛西是怕了中國所以要退縮。更可能的是,美國政府正在使陰招,但出手不順利,隨時得不償失,所以要收回這一步棋,以後再作計較。

美推動西方國家制裁華

美國要使甚麼陰招?美國的戰略大方向是千方百計遏制中國的發展,延遲她超越美國的時間,這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見,不是陰招。但究竟用甚麼戰術去達此目標,卻是陰之極矣。從美國對俄不敢用兵,但卻推動其盟國或對俄不友好的國家發動全方位的經濟制裁,我們大可推斷美國對華也會採用近似策略。但這裏有個情況,美國若單獨制裁中國,恐怕傷得更多的是美國自己,從其對華貿易戰中一敗塗地的戰績便可印證此點。因此,若要制裁中國,便不能如特朗普般單幹,而是要一眾西方國家願意加入。

這需要一個藉口,本來香港的黑暴及憑空揑造的所謂新疆種族滅絕可以用作藉口,但香港黑暴分子搞得天怒人怨,不少港人也支持《香港國安法》,這次顏色革命難以為繼;至於新疆,50多個伊斯蘭國家沒有一個同意譴責中國,她們似乎根本不相信中國在滅絕信奉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所以西方此種宣傳,作用一樣有限。剩下來的,便是希望中國統一台灣時,用的方法是軍事進攻,死的人愈多,便愈方便美國做宣傳。

台若宣布獨立京必動手

這仍有個難題,至去年12月,世上共有181個國家與中國建交,與台灣維持外交關係的只有14個蕞爾小國,而與中國建交的最根本條件便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181個國家全都同意這原則,那麼她們會有甚麼理由或藉口去反對中國收回台灣?美國所能利用的藉口不外是地區要穩定,若中國用武力,美國與西方親美的媒體自會像在俄烏戰爭中一般炒作,把中國說成是欺凌弱小的強權。若中國按兵不動,此種炒作便炒不起來,若是台灣方面宣布獨立,或美國改為承認台灣,則中國幾十年來一早已聲明,這會被視為挑釁,中國必會動手。美國要煽動其他國家去制裁中國便顯得出師無名,因此,美國的戰術只能是挑釁中國去開第一槍,接着乘機說中國是在沒有被挑釁的情況下主動出擊。

按此推斷,美國不會願意打第一槍,她只是想布一個局,這一槍一定是要中國打的。美國可以賣過期武器給台灣,但不敢賣先進武器,否則若台灣軍隊如阿富汗軍隊般把武器送給中國軍隊,這如何是好?佩洛西若在被中國嚴辭譴責為挑釁的時候跑到台灣,就算中國立刻揮軍直攻台灣,也不易說挑釁方是中國,這樣便達不到美國把其他國家推向制裁中國的戰術目標。所以佩洛西見沒有可乘之機而打退堂鼓十分合理。

中國不會受美挑釁揮軍

在軍事上,近年中國領先世界的多倍音速彈道導彈的出現,及擋無可擋、美國也未擁有的高音速遠程巡航導彈的試射成功,已經使中國有把握贏得台海之戰,但不戰而屈人之兵永遠是更好的策略。中國在考慮的是如何用最低的政治與經濟代價收回台灣。在美國預設的戰場上打仗,不合兵法,所以中國不會隨便受美國挑釁動手。也許美國早已打算放棄民進黨政權,美國把民進黨治下的台灣只是看成是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美國若不斷挑釁中國,希望其打第一槍,也有個危險,若是過分了,中國便大有理由義正辭嚴地指出是美國及台灣在挑釁,形同她們已打了第一槍,就算立時揮軍採取行動也不為過,美國的挑釁陰招也奏不了效。

其實美國就算盡其力量對中國翻版對俄戰術,也不見得美國便能成功。俄被踢出SWIFT後,被俄連環還招,盧布滙價表現堅挺,中國及印度等大國都願意買俄的能源,而且國際貿易交易貨幣可以不用美元,直接衝擊美元霸權。更值得注意的是,願意跟從美國制裁俄的,只有48個國家地區,其總人口不過是世界的八分之一。由此可知,美國傾全力設局制裁俄羅斯,效果也有限,而且美國也損失甚大。若是制裁中國,我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中國不受挑釁所惑,仍是最合理的策略。

 

(晴報,經濟日報 2022-4-15)

4/08/2022

下任特首的人選與任務 (雷鼎鳴)

 

下屆特首的唯一人選,今天已是呼之欲出,便是李家超。選委會召集人則落在梁振英身上。這個判斷,我大約半年前經已確定,因為李算得上是中學校友,所以當時在WhatsApp同學圈中早已熱烈討論。既然已知答案,我對坊間的不少臆測便都不感興趣。

 

夠定力應付腥風血雨

 

我當然不是未卜先知,作此判斷有兩個原因。第一是朋友中頗有隱世高人,他們熟知政情,判斷一向準確。第二是找李家超合乎中央委任重要幹部的邏輯。在中國,能夠坐上高位的,一般須經過不同級別的考核,封疆大吏更要有足夠資歷及表現。香港雖十分缺乏政治人才,但也不是全無選項,梁振英、李國章、葉劉、冼國林等,全都作風硬朗忠誠可靠,適合時代需求,鄧炳強則在文職管理上資歷尚淺,再下一屆則是大熱,不是小熱。既然合資格的不只一人,那便要看中央垂青哪人。我們看看前4位特首,回歸前,陳方安生是英國人選的二把手,中央信不過。選了董之後,也把他先放在行政局中栽培一段時間。董後曾上,曾是二把手,順理成章升上去。第3位特首本來也是當二把手的唐上,但他突然出事,又殺出個程咬金,中央的原本部署便打亂。第4任林鄭,眾所周知,也是活脫脫的二把手升上。至於張建宗,因種種關係,中央不認為適合當特首,所以在去年七一便反常地用李家超把他換下來,由此觀之,當時應該便知道中央屬意誰人了。李不是政務官出身,在中央眼中是一種優勢,何況未來10年,香港很可能要面對艱難的國際環境,紀律部隊出身的,更有定力應付到腥風血雨,找李出任,不值得奇怪。

 

人選已定,未來的道路卻是艱巨的。我屈指一算,下任特首起碼有6大任務要執行,可能還有其他,但以下是重要的,重要性排列不分先後。

 

研究港元制度B計劃

 

第一是國際環境的惡化。美國忌憚中國的崛起,已是不爭的事實,從最近幾年的事件可見,美國對在香港挑起事端很感興趣,未來亦想在台灣問題上,中國先打第一槍。美國連派兵到烏克蘭參戰也不肯,在台灣問題上很可能用對付俄羅斯的同樣策略:唱衰中國後再爭取或脅迫西方國家制裁中國,以遏制其經濟與外交發展。美國亦必會在香港問題上老調重彈,失實報道香港情況,或甚至挑起社會矛盾,把香港變成美國涉台輿論戰中的助攻戰場。雖然美國最後不會成功,但特區政府總要面對不少麻煩,先化解特區社會的矛盾,減少被利用作戰場的機會,當是特區政府的責任。

 

第二,在中美交惡中,港元卻與美元掛鈎,這是一件頗危險的事。聯繫滙率制度對美國十分有利,正常情況下,美國不會動此制度,但在俄烏戰爭以後,任何有腦筋的人都必須用底綫思維,例如香港被逐出SWIFT,不能用美元交易時怎麼辦?假設美要打擊中國的金融,她會不考慮衝擊港元嗎?此事技術性複雜,不是坊間的一些議論便可解決,政府應研究港元制度有何B計劃,研究結果不宜公開,但時間也不充裕了。

 

第三,香港經濟長期或會有新的增長動力,但目前仍非常疲弱,過去幾年財赤巨大,去年表面有盈餘,其實是借下巨債把借款當成是收入以掩蓋千億赤字。香港要走出困境,需要發展高新科技並與大灣區融合。此事不易為,特區政府要有路綫圖,依計行事,否則香港會愈來愈變得無關重要,地位日漸低落。

 

調整抗疫方法及節奏

 

第四,新冠疫情還未控制好,很可能還會有6波、7波。怎樣才能減少重症及死亡,而同時又保住經濟,可與世界及內地通關,想想也頭痛,但卻是不能迴避的難題。抗疫持久,人民必有挫折感及由此而來的怨氣,連上海此等抗疫模範也一樣面對同樣問題。不調整抗疫的方法及節奏,社會恐怕不穩。

 

第五,香港缺乏可用土地,房屋問題一拖再拖,此事的解決方法不少,但政府溫溫吞吞,不敢大刀闊斧,人民已失去耐性,行動比議論來得重要。

 

第六,香港教育出了大問題,這也是無法辯護的事實。怎樣使到年輕人更有獨立思考及分析能力,掌握到未來社會所需的專業技能,對中國歷史及文化都有正確的認識及感情,是刻不容緩要補的課。

 

以上任務,既符合一國、也符合兩制的利益。實施《香港國安法》及政制改革後,特區政府解決問題的阻力已減去不少,不完成任務便辜負了全國及香港人民的重託。

 

(晴報,經濟日報 2022-4-8)

4/02/2022

香港抗疫政策檢討 (雷鼎鳴)

 

林鄭在記者會中說新冠這麼嚴重的一個公共衛生危機,值得全面檢討,但她認為要等到下一屆政府才能做。


我同意這個說法,也許現時還未有條件作全面的檢討,但審時度勢階段性的總結及政策調整卻無須延誤。香港在抗疫戰中其實擁有不少有利的條件,我們有世界上最先進及有效的醫療體系,人民健康長壽名列前茅,大多港人十分合作,在戶外鮮有人不戴口罩,臨近內地這一個抗疫的成功典範,可以偷師,政府儲備豐厚,拿得出經費,但香港的成績怎樣?


雖然曾經有過連續八十多天零個案的輝煌紀錄,但香港卻終究晚節不保,在繁殖率R0接近10,擋無可擋的Omicron前敗下陣來。本文執筆時,每百萬人口的累積中招人數直沖15萬大關,世界排名148(中招率最低的排第一),比全球的平均中招率高出一倍有多。

死亡率一樣差勁,每百萬人累積死亡近1000,與利比亞相若,排名131。香港當然與內地每百萬人累積只有100人中招及3人死亡不能相提並論,更尷尬及值得注意的是,死亡率遠遠跑輸給選擇與病毒共存的新加坡,這個香港金融中心的重要競爭對手,每百萬的死亡人數還不及香港的四分之一。

 

更有甚者,香港的防疫及入境限制及隔離措施,一直被評為世界最嚴苛的地方之一,這也造成了經濟及社會的巨大代價。有這麼好的條件,付出了這麼大的成本後,成績卻是如此差勁,香港的資源配置肯定出了問題,它錯在什麼地方,要如何政善?

 

抗疫成敗得失要有標準,以目前情況看來,目標起碼有四。第一是死亡及重症人教愈低愈好,第二是經濟與社會不用停罷,能保持活力,第三是與國際能較正常地通關,第四是與內地留全面通關。我不把清零作為目標,因為這恐怕是不能持續實現的,新冠似已成一風土病,毒性遠高於感冒,但它的存在卻已經如潛藏於民間的感冒般,不大可能消失。我們須想法防範及治療它,希望將來能把它的殺傷力感冒化。以我的理解,這也許是全球醫學界大多數人的共識。

 

動態清零和清零不是一回事,前者不是目標,它是一種策略,一見到某地出現零星個案,傾全力清除之,以保其不大規模擴散,擊垮醫療系統。動態清零可以實施,但必要條件是中招人數不是太多,否則難成功。中國一直靠動態清零,這策略成功地壓低感染率和死亡率,但中國一樣沒法長期清零,因為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近日連上海此等抗疫的首善之區也有爆發,正好說明長期清零的困難。

 

上述四個目標全部達到或弄出好成績,自然是人人都希望的,但在有限的資源制約下,這並不現實。它們之間又相互矛盾,現實世界迫使我們要有取捨,否則會兩頭落空。說得更直接一點,生命健康與經濟社會不停罷,是一種對立統一的矛盾,它們既有相輔相成的部分,但同時也有衝突的部分。與國際通關及與內地通關同樣是一對矛盾,互為促進也相對立。政策的最終目標是如何打出組合拳以達致最優的平衡,而不是顧此失彼。

 

生命與經濟社會為何是矛盾?若人人都病懨懨,經濟當然不會好,人民不滿,社會也動盪。但若要用洪荒之力杜絕病毒傳入,而且不再突然復發,便要對海內外都全面閉關,把香港變為一個遺世獨立的孤島。香港並無自給自足的能力,閉關幾週後,恐怕餓死的人多於染疫而死的人。

 

反過來看,經濟如果形勢好,香港才會有餘錢去提供足夠的資源抗疫,減少病亡。但若是只顧經濟,抗疫完全躺平,則中招及死亡人數也無法控制在低位,不利生命。由此可見,不走極端,中間落墨,二者兼顧,才是正道。

 

同理,通海外關而對輸入病毒防禦不力,內地便不敢跟香港通關。但香港與海外隔絕,假以時日,其國際性會大幅削弱。香港這國際金融中心與大都會便失去光芒,對內地的價值大跌,不通關也沒多大所謂了。當然,如果通不了內地關,香港對於國際資本的價值一樣也會暴跌,海外人士也再無興趣來港。如何選取適當路線,極高難度,但現時情況是最糟的,與海外和內地都通不了,機場與陸路海關都門可羅雀,香港不可能長期承受得了。

窮則要變,現在內地專家指出香港要因地制宜,香港也該逐一檢討政策,不追求絕對的成功,但求付出較少代價而得到較好的效果。


抗疫政策可分為幾大種類。第一類是防禦性的,成本較低功效大,不能放棄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現在Omicron的繁殖率太高,近乎無法遏制,這更需要加快打針,打足三針,身上加了個金鐘罩,才保護的了生命。政府這方面優柔寡斷,不敢強制或提供足夠激勵鼓勵市民打針,以致造成死了起碼七千多人的大禍。


其實多個國家的兒童也要強制接種多種疫苗,為何香港政府不敢強制接種新冠疫苗,當然健康有問題的可豁免。就算政府不願強制,把過去派的5千元與將要派的1萬元與打針掛鉤,必有奇效。不明白政府為何不肯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導致香港今天長者接種率嚴重不足,依然處於危險狀態中。

 

第二是醫療的容量。在Omicron出現前,香港死亡率控制得不錯,但當中招者急升後,醫療系統完全無法應付,重症及死亡人數都大升。由此可見,解救之道必須把中招人數控制在醫療系統應付得了的範圍。在現階段完全放任不可行,因醫院根本受不了。大幅增撥資源,用方艙醫院等方法擴充容量,爭取內地醫護來港支援,都十分需要。早前沒有這麼做,現在需逐步糾正錯誤。

 

第三,香港靠圍封檢測,在中招人數少的時候有效,人數一多便無法應付。就算知道誰中了招也無法安置,幾天過後,會有人新被感染也有人已痊癒,檢測得到的資料會迅速過時。全民檢測在去年做是好事,待到將來疫情受控後,全民檢測也有助防止病毒死灰復燃,今天則是浪費資源失去焦點。此外,政府的追蹤系統及大數據科技頗為落後,應從速建設,否則第六波第七波殺到時仍會手足無措。


第四,政府用禁飛、長期酒店隔離、及禁止外國人來港等阻截方法,社會成本極大,持久下去可以毀掉香港相當大的經濟板塊,應代之以更精確的方法。要驗過核酸才入境仍然必要,因變種病毒的潛伏期已大幅縮短,若是中了招,幾天內已可驗出,酒店隔離期現時減至7天是正確方向,將來或許可再放寬,讓他們留在家中隔離。若某個地方的中招率遠低於香港,你把來自這些地方又連續兩次核酸驗到陰性的返港本地居民關在酒店中,而現在驗到陽性的港人卻可留在家中,有何邏輯?

 

不少港人對近日取消禁飛令及縮短隔離期有疑慮,我倒支持政府這政策,它是走向生命、家庭團聚及經濟更佳平衡點的一小步。到將來長者接種疫苗的人數大增後,再進一步放寬入境限制較合適。但放寬到什麼程度,卻要看其它的措施是否順利,若是幾乎所有人都打了針,醫療能力進步,死亡率大減後,重啟海關放寬外國人入境順理成章,今天則仍有困難。

 

(中環一筆 2022-3-31

4/01/2022

俄烏戰爭的中美俄三角關係 (雷鼎鳴)

 

在俄烏戰爭中,美國對俄的策略是利用經濟制裁手段打殘她。把俄看成是窮凶極惡的敵人,可顯示出北約仍有存在價值,不能解散,美便可繼續通過北約控制歐洲。

美國可否滅掉俄羅斯,或控制住俄羅斯,從而使她成為圍堵中國的一分子?這不可能,俄雖然在蘇聯解體後國力大幅下降,但擁有的核武比美國還多,先進武器也不少,例如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只有俄羅斯與中國掌握此技術,連美國也沒有。若俄有亡國之險,北約哪會不怕她鋌而走險?俄的匕首導彈擋無可擋,若加上核彈頭,豈不全民嗚呼哀哉?20多年前,俄已多次主動獻身要加入北約,但遭拒,若是要靠俄幫助圍堵中國,把她也拉入北約便可,哪用這麼多折騰?

美國的頭號對手是中國,美國的著名戰略家,如最近大紅的芝大教授米爾斯海默(John Mearsheimer),2015年便警告北約千萬不要東擴,也千萬不要讓烏克蘭加入,否則俄必揮軍進攻烏克蘭,而且俄會被迫完全倒入中國懷抱,不利美國。現時情況正是這樣,美國擔心的噩夢出現了,美國的策略完全錯誤。美國與北約、日本及澳洲對俄的制裁雖厲害,看來搞不死俄,俄已開始反擊,要不友好的國家用盧布才肯賣石油天然氣給她們,中東的產油國也不肯聽美國指揮,拒絕大量增產石油以抵銷對俄禁運的影響。看來歐洲及美國要比俄還早一步承受不了制裁所帶來的經濟損害。

 

中俄合作 形成打通歐亞主軸

在俄烏戰爭之初,美國便擔心中國會幫助俄國,那麼俄便不會怕這些制裁。所以美國政府一直愚蠢地提出警告,若中國對俄有實質援助,使到俄可在制裁中脫困,便要中國付出代價。中國的電視主播及評論員劉欣說得好,這等於叫中國幫助美國打殘自己的朋友俄羅斯,以便美國將來要打擊中國時會更容易一點。

其實美國是太低估中國戰略家的雄才偉略了。中國是圍棋高手,圍棋着重布局,不似美國的棋屎貪食卒,只顧短綫利益。中國的大計是以一帶一路為核心,打通整個歐亞大陸及非洲,通過中國式的基建狂魔去重建這些地方的公路、鐵路、機場、輸油管及港口等,若成功,包括中國在內的70多個國家都會獲得巨大經濟利益,其開發計劃比二戰後美國主導重建歐洲的馬歇爾計劃規模大上10倍,而中俄若緊密合作,自會形成整個打通歐亞計劃的主軸,整個計劃便成功了一半。故此中國絕對不會譴責俄羅斯,更不會制裁她。

 

美制裁俄殃及全球 華拒加入

在招式上,中國如何頂住美國咄咄逼人的文宣進攻?中國是太極拳的發源地,首先便來一招「如封似閉」,使美國失去道德地位。中國指出,俄烏戰爭根本是北約搞出來的,俄2008年便一直警告,絕不會讓北約這軍事集團在烏布置武器對準俄羅斯。若北約一早聲明不會讓烏參加北約,根本便不會有戰爭。那麼美國還有甚麼資格說別人不譴責不制裁俄羅斯便是道德有問題?更搞笑的是,拜登一時說普京是戰犯,一時又說不能再讓他掌權,印度一位名咀Arnab Goswami罵美國罵得對,美國派了這麼多軍隊去侵略利比亞、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等國家,對平民也狂轟濫炸,怎麼還敢用仁義道德訓示印度,要印度也加入制裁?事實上,除了北約國家及南韓、日本、新加坡外,鮮有國家願意加入制裁行列,美國有國際關係專家亦指出,世界上多個國家完全認同中國的立場,禍是美國搞出來的,制裁亦殃及世界經濟,憑甚麼讓她們當旁觀者也不容許?

中國耍了招「如封似閉」,習近平又說「解鈴還須繫鈴人」,把道德譴責奉還後,再來了招「雲手」招式連綿不斷,美國難以捉摸。中國正是擺明是旁觀者,俄派兵攻打烏不關中國的事,俄自己的策略根本不用中國批准,中國不會停止與俄的經貿關係,但同時中國又願意當和事老,勸喻雙方以和為貴,這便又反襯出美國售賣軍火給烏,唯恐天下不亂的不當,而中國卻是和平的化身。

 

美勢成輸家 累北約枉招損失

本文執筆時,俄烏談判似大有進展。俄的戰略目標從來不是秘密,她完全明白,佔領烏克蘭是愚蠢之事,她要的是保證烏絕不能加入北約及發展大殺傷力武器,烏要成為中立國,境內的新納粹分子要遏制,俄也不會讓克里米亞離開俄羅斯。西方傳媒在報道俄烏戰爭時誤導性報道不少,俄讓出平民的逃生通道讓難民離開,正是因為普京懂得政治,不以殺害烏人民與佔領烏為目的,將來在烏弄個親俄政府倒是大有可能,澤連斯基的下場要看他造化。俄在談判中似已得到她需要的大部分,和平有曙光,股市亦反彈。俄烏之戰的結局,看來美國最終還是輸家,不但中俄合作成功,北約國家也在怨恨制裁令自己損失。

 

(晴報,經濟日報 20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