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對全球180個國家,甚至只有企鵝居住的麥克唐納群島狂加關稅,震驚世界,但恐怕在中南海擊起不了一點漣漪,因中國早有底綫思維,作足準備,否則怎會第一時間推出反制措施?
這些所謂的對等關稅,不但遭到世界多國的譴責,而且在美國民間及經濟學界,劣評如潮。我很多時不同意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Krugman)的觀點,但這次卻同意他的說法:「這些關稅錯的地方太多,不知從何開始說起。」事實上,我也需要幾篇文章才能講得清。
破壞自由貿易體制 衰退概率增
過去幾年,我多次在文章中或課堂上都表達過一種憂心。近數十年世界有不錯的經濟增長,重要的動力之一正是全球化下的各國貿易,促進了各國按自己的比較優勢分工,從而使生產力顯著提高。現在特朗普破壞了世界的自由貿易體制,全球化走上回頭路,邏輯上生產力的進步會大大減慢,甚至倒退,世界經濟出現衰退及甚至蕭條的概率急增。最受影響的當然是全球各國,包括美國的窮人。
我中學時已立志研究使世人脫貧的道路,所以後來選讀經濟以達此志業。現眼見全球衰退危機赫然在目,能不先天下之憂而憂乎?我相信同行經濟學家憂心如焚的,十分普遍。
要弄懂特朗普關稅戰的背後目的及成功或失敗的機會率,我們不但要有正規理論及數據的依據,亦要考量其團隊過往的言行及業績,小事也不能放過。其計算不同國家要徵收多少關稅的方程式,本來是一種包裝,以證自己政策有板有眼,有科學根據,但以逆差除以入口再除以2的方程式,再訂下限為10%,卻起到弄巧反拙的作用,稍懂經濟學的人很快便都發現這方程式與關稅理論沒半點關係,純粹是笨拙的包裝,亦迅速成為行內的笑柄。
見微知著,我們可知政策制定者行事粗糙,不經大腦,被傳媒質詢方程式有何根據時,全部支吾以對,無法回答,這怎麼能說服美國人民他們的政府有足夠分析力?盛傳此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是特朗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此君在經濟學界並無地位,部分原因恐怕是他犯了學術界的天條,在他的學術著作中,多次把「證據」的來源說成是一位叫「Ron
Vara」的權威人物,但後來卻被人發現此人原來是他虛構的,子虛烏有。他還因為護駕特朗普而坐了4個月牢,由此可知,他被委以要職的原因,大有可能是護駕有功,雖失去學術誠信也不重要。這個團隊質素如何,可見一斑,也難怪馬斯克(Elon
Musk)都要與他劃清界线。
首任期掀貿戰 美貿易逆差反增
其包裝之粗暴,尚可見於其推銷的政治修辭中,美國向全球徵稅,包括並無人煙的地區,竟被說成是美國再不會被人欺凌,把制定關稅日當作是美國人民的「解放日」。黑白是如此顛倒!
特朗普本人及其信任的人,過去業績亦見不得人。在他上一任發動貿易戰時,揚言用關稅去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懂經濟學的人都知逆差是因美國的消耗大於她的生產,要靠外國輸血救命,關稅不是主要問題。實踐上,拜登(Joe Biden)政府也延續了關稅戰,但7年下來,蓋棺定論,美國貿易逆差上升了50.1%;而美國要打擊的中國,順差卻增加了120%!特朗普發起的政策何其失敗!
在兩國博弈中,低估對手很不智,但同樣,高估對手一樣會犯錯。有部分評論人把今次的關稅戰看成是美國一個整體大計的一部分,不可輕看。我相信美國政府總會有一些政策傾向,甚至是有一些部分成形的大計,美國人才濟濟,定有一些聰明人有些想法,但以特朗普團隊如此差勁的紀錄,我更相信他們仍是處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與二次大戰後美國的策略家締造了戰後的新秩序,水平差別不可同日而語。
要判斷美國究竟意欲何為,坊間有多種猜測,但我相信除了明白當事人的性格、過往紀錄外,很重要的根據是看他們的重要人物曾經說過甚麼,及美國當前的困局。美國的難題極多,政府欠債36萬億多美元,財赤每年近1.8萬億美元,貿易赤字9,000多億美元,利息與軍費都接近此數,產業空心化,美元滙率過高,科技被中國追上,軍事力量已無把握稱霸全球,這些加起來近乎無解之局。特朗普或想併吞加拿大、格陵蘭及巴拿馬,副總統萬斯(JD
Vance)要搞保護主義,使製造業回流美國,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則憂心美元滙率太高。我很留意美國有識之士的看法,極端分子的觀點我也不放過,但我不認為他們已發展出甚麼宏圖大計去作為指路明燈。
美「自殘」行為多 顯病急亂投藥
要看有無重大戰略思想指導,一個標準是看美國政府有無一些打擊自己目標的自殘行為,這些倒是不少。特朗普若要取得加拿大,便不應發表侮辱加拿大的言論,激起加拿大人民的反感,使他們更願意在關稅戰中頂着美國壓力。要把製造業帶回美國,便不會愚蠢地增加鋼鋁的關稅。這或會稍為增加此行業的就業,但鋼鋁成本增,卻大力打擊了就業人口大得多的汽車業,增加失業人數。我們不用過度解讀美國關稅戰的長遠意圖,以特朗普的風格,他要的是以此為勒索手段。勒索誰?誰不聽他指揮同向中國加關稅,他便不會真正撤銷對這些國家的關稅。中國對此早作了準備,所以在戰略上可藐視對手,但細看中國的準備工夫,可知她戰術上十分重視對手。中國的博弈手段,下次另談。
(香港经济日报 202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