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4/2011

再論中國儲蓄率為何居高不下 (雷鼎鳴)

上周末在北大及清華連續參加了兩個國際學術會議,無獨有偶,會議中宣讀的文章有多篇都是要解釋為什麼中國的儲蓄率近年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可見,中國的高儲蓄率已成為國內外經濟學家及政府所關心的熱點問題。

2009 年中國的總和儲蓄率是GDP 52%,是世界最高。外國人注意它,主要是害怕中國人民忙於儲蓄,不肯消費,於是缺乏進口外國商品的動力。但其實就算中國的消費量沒有大漲,中國所儲蓄起來的資金也不見得會投閒置散,它會被用作投資,一樣可促進貨物進口。


尋找黃金儲蓄率

中國自己也應關注高儲蓄率,但這應該是基於另外的理由。第一,國外金融市場動盪不止,用出口推動經濟增長殊不可靠,減少儲蓄提高內需也許是可行辦法之一。第二,儲蓄多意味著現時的消費減少,但儲蓄起來的資金可用作投資,從而增加將來的收入與消費。反之,若今天多消費,將來的消費便要減少。

究竟儲蓄率(或消費率)訂定在什麼水位,才最合乎人民的長遠利益?

經濟學中有所謂的「消費黃金準則」(Golden Rule of Consumption)理論,可有助我們反思儲蓄率高企是否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假設我們把全部收入都用清,永遠不留一分錢,那麼我們現在的確可享高消費所帶來的快樂,但退休時卻會不名一文,餓死街頭。

如果全國所有人都不儲蓄問題則更嚴重,過去積累的資本終會用乾用淨,難以支持生產,整體經濟也會一沉不起。反之,若我們的儲蓄率接近100%,經濟增長似乎可因資金積累快而得以提高,但這也意味我們都要為高儲蓄而紮緊褲頭,未到將來美好的明天便已餓死,得不償失。由此可見,零與百分百的儲蓄率都非好事,能夠把人民長遠快樂最大化的「黃金儲蓄率」必在二者之間。

我不確知中國52%的儲蓄率是否高於「黃金儲蓄率」,但偏高的可能性很大。

高儲蓄的確會帶來很多好處,國庫充盈,人民的銀行存戶飽滿,就算在金融海嘯的壓力下,中國經濟仍可履險如夷,但高儲蓄不但意味著人民犧牲了部分今天的消費,同時也意味著積累到的資金有部分可能被浪費性地消耗掉。

為什麼儲蓄起的資金有部分可能被浪費?這需要我們仔細分析高儲蓄的來源。


國家資本主義浪費性極大

我近日再檢視過一些更深層次的數據,認為6 13日拙作〈中國的儲蓄率為什麼這麼高〉中部分的說法要稍作修訂。

正如上述拙作所言,中國的家庭儲蓄率(儲蓄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比例)的確連年上升,政府消費佔GDP 的比重也是十分穩定,但這裏也隱藏著另外兩個現象:第一,家庭收入佔GDP 的比重持續下滑,更多的資源跑到政府及企業手中。第二,政府的消費率(包括支付公務員薪金等消耗性開支)雖穩定不變,但政府的儲蓄率及投資率卻在上升。

2008 年來自家庭的儲蓄額佔GDP 22.9%,與1994年的21.9%分別不大,原因是家庭雖把更大比例的收入儲蓄起來,但家庭收入的增長卻比GDP 增長緩慢,所以儲起來的總額佔GDP 的比例變化緩慢。同是2008 年,來自政府的儲蓄是GDP 8.4 %,比1994 年的5.9%有所增加。2008 年的企業儲蓄是GDP 22%,比1994 年的14.7%更是大幅上升。


君子儲蓄求淑女

從上可見,我們需要回答幾個問題。政府的儲蓄及投資比例比九十年代時顯著增加,國進民退,這是否好事?

企業的儲蓄及投資為何上升如此迅速?家庭的儲蓄(佔其可支配收入的比重)為什麼也在不斷上升?

第一個問題涉及有意無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策略,我並不認同。我在去年11 22 日拙作〈國家資本主義不利中國發展〉一文中,已剖析過為什麼這種發展策略表面看來可十分風光,但浪費性極大,在此不贅。

第二個問題不難回答。我在今年5 23 日的拙作〈中國的投資回報率為何能一直高企?〉中曾指出,中國的實質投資回報率平均仍超過20%,在如此高的回報吸引下,企業把大量收入儲起來投資,是不值得奇怪的事。

第三個問題最難回答。中國的銀行利率扣除通脹後是負利率,為什麼普通的家庭願意選擇這麼高的儲蓄率?這問題我以前已試著回答過,現再補充一些新的答案。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大名鼎鼎的魏尚進老弟對此有獨特的看法。他認為,這是八十年代初中國大量引進超聲波驗孕技術所引致。有了超聲波,孕婦便可及早知道腹中胎兒是男是女,於是可以決定是否墮胎。這技術在二十多年前在內地已經普及,據清華的李宏彬所發現,內地年輕人口男遠多於女,與此技術關係密切。

內地年輕男女比例高達113 100,十分失衡,男的如何可在婚姻市場中有效地求得佳偶?提高儲蓄率,增加自己的財富顯然是途徑之一。我們雖或不喜歡如此的求偶方式,但卻不可否認此乃不少人所認定的有效策略。此種方法不但在中國普遍,在國外亦然。

魏尚進找到跨國數據,證明年輕男女的比率對一國的貿易盈餘有顯著影響(高儲蓄引致低消費、低進口,再造成貿易盈餘),因而也可推高匯率。港人回內地娶妻,把已經不夠的女人帶走,或者可被視作把人民幣匯率推高的「罪人」!


儲蓄防老推高儲蓄率

魏尚進的發現當然有其道理,但若論人口因素,我相信有另一原因未受足夠關注。中國近年來生育大幅下降,在大城市中,據我的研究發現,有近四分一年過四十的婦女並無子女,一孩政策所給予她們生育的權利,她們根本不感興趣。在沒有子女的家庭中,養兒防老的方法並不適用,取而代之的便是靠儲蓄。

中國自九十年代中開始,基本上廢除了過去以企業為單位所提供的「隨收隨支」退休保障,改用類似新加坡「中央公積金」的「社保基金」為核心的退休保障制度,其效果與香港的「強積金」有共通之處,就是有了強制性的儲蓄。這也應該是儲蓄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中國大城市的樓價驚人,直逼不是很多年前的香港,內地人無處覓蝸居的心情,香港人不會感到陌生。買房子需要節衣縮食,不先儲下大筆首期,如何有資格買房子?倘若中國的城市化過程與過去三十年一樣發展迅猛,以億計的人口從農村湧到城市,儲錢買房的現象還會繼續下去。

中國的家庭及企業都採用高儲蓄的策略,背後有其理性的原因,政府不用干預,但政府佔用的資源愈來愈多,意味著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速度受到壓抑,消費比率不能合理地上升,這終不是好事。國退民進才是正確的政策

HKEJ  2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