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7

特首選情與阿連斯基法則 (雷鼎鳴)


特首選情雖尚未進人直路衝刺階段,但形勢已初步明朗。胡官就算夠票入閘,起的作用也只是𠝹走薯片的票,當選的機會低於千分之一。葉劉有實力,中央也信任,但時也命也,若有150票提名,或會分薄林鄭月娥的部分票源,特首之位恐也只是擦身而過。最後林鄭與薯片仍是真正的主角,但我相信林鄭勝出的機會大得多。非建制的300多票加上部分地產商的票不足以阻擋她的當選。

 

未來選舉的結果,不少人應已心裏有數,但選舉過程與香港能否長治久安,仍有不少變數。要分析與預示選情,我們要先確立幾點認知:

 

【認知一】

 

中央已闡明當特首的4個條件,即要愛國愛港、中央信任、管治能力、港人擁護。

 

在「一國兩制」的框架下,這4個條件十分合理,但世上無完人,哪一個條件的比重較高,卻值得我們留意。假若年多前的政改能夠通過,港人可以自行投票,那麼民間的認受性自然十分重要,但現時是1194名選委投票,中央的信任卻變成是成敗的關鍵,不搞通這點,選舉工程的成效也只是鏡花水月。

 

【認知二】

 

林鄭本來不願出選,後來改變主意,局面便完全不一樣。我完全相信林鄭在梁振英決定不參選前的確沒計劃出選。此說有何根據?

 

我認識林鄭,也曾直接問過她,但她的身份使她不便回答這問題。其實,就算她答「不會出選」,這也無甚參考價值,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從我信任的而又是她的密友圈中探聽,我從前得到的印象是她不會出選。當特首顯然會使到她不能有正常人的家庭生活,犧牲甚大。我們要注意,十多年前為了與她家中的一個男人及兩個男孩在一起,她寧願在官階上降了一級也去了英國,可見她重視家庭。

 

更明顯的是,在宣布參選前她並無進行過為自己鋪路的參選工程,起步慢便會吃虧。在宣布參選後的開始階段,其選舉工程也使人有倉卒之感,林鄭在政府為官多年,若一早有打算,不會如此無規劃。不過,我亦深信,一直都有人向她勸進,所以她若有過猶豫,不用奇怪。

 

【認知三】

 

若梁振英參選,林鄭自然不出,局面會是梁振英、葉劉與薯片之爭。CY未必夠150票入閘,葉劉在選委中很可能有不少反對者,薯片勝出的機會很大。不少人懷疑中央會否信任薯片,我相信此種信任是存在的,但在不同時候其程度卻不一。薯片本非CY馬房中人,為何在2012年可連任財爺?這顯然是中央支持之故。從管治權術的角度看,財爺有理財經驗,中央則把香港視為經濟城市,留下他既可較能守護到特區的錢,又可起到人事平衡的作用,所以他留任順理成章。至於說他Hea,我不認為這是一個公平的批評。薯片傾向自由經濟,此種信念的最高境界是垂拱而治,無為而治,政府在可能的範圍內儘量讓市場自己解決問題,所以貌似Hea是必然的。但邏輯上而言,某人若是很Hea,卻不一定等於他有無為而治的理念(無為也先要建立到一些機制才可放心無為),可能某人是真正懶散的也說不定。

 

我估計中央對CY、葉劉、薯片3人相爭的局面並不喜歡,因這容易變成混戰,在建制派中也會造成分裂。但更大的問題或許是中央在後期對薯片的信任程度不及從前。何以見得?香港的非建制派在ABC的階段時(即集中火力反CY時),屢屢對薯片暗送秋波。這雖可被看成是「死亡之吻」,但本來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只要薯片肯與他們保持距離便可,反正薯片本人也很難歸類為泛民或非建制。不過,薯片可能也有苦自己知,若林鄭不出,他勝算較大時,不用靠非建制的票也可能勉強勝出,現時則難矣哉。這樣便迫使他墮入一困局,若肯簽名正式接受非建制的提名,他便會使中央對他的戒心大增,但若不接受,未必夠票入閘,遑論最後勝出。在利害關頭下,他接受的機會很大,所以最後是他與林鄭之爭,但容易輸掉。

 

【認知四】

 

林鄭與薯片之間的分別可能被誇大。我認識薯片與林鄭都有多年,交往也算不少,與薯片的多半是在飯局及預算案的諮詢中,與林鄭則多在長遠人口策略督導委員會及扶貧委員會的會議中,兩人誰當選,我個人都覺可以接受。其實兩人出身背景差別不大,長期都是公務員,意識形態與理財哲學不能說完全一致,但差別並非根本性,正如上文說過,薯片並非泛民或非建制,林鄭也絕非福利主義者,在一些會議中我見到她多次與一些免費午餐派對撼,印象深刻。她制定的貧窮線我不認同,但其應用之處主要在於量度有多少人脫貧,而非完全據此而派發福利,破壞力便大不到哪裏去。若然她的「新」理財哲學是根據《基本法》107條把政府開支佔GDP的比重限制在足夠低的百分比,那麼此種哲學與過去其實無大分別。當然兩人的風格與性格都大有不同,但我並不很重視這些。

 

【認知五】

 

CY的路線一直得到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央支持。我們不要忘記,在佔中後期,習近平會見過CY,並有「疾風知勁草,板蕩識忠臣」兩句相贈,香港雖有人力圖貶低此兩句的含義,但習近平所表明的態度卻是清楚不過的,他也無必要誤導人民。林鄭與薯片都是CY任內政策的主要制訂者,與現任政府的路線都同樣脫不了關係。坊間對哪位領導人支持哪位競選者的種種傳說,我認為是一派胡言的居多。以現代資訊的發達,向習近平謊報軍情,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

 

【認知六】

 

中央希望特首能高票當選。某政壇高人告訴我,董老曾兩次約見薯片,勸他退選。我不知此事真偽,但類似活動應該有出現過。為何如此?一是怕分散選票,致當選人難以得到高票,二是怕兩人之爭會分裂建制與公務員,不利將來的管治,所以中央希望票都盡量集中到更獲信任的林鄭身上。

 

去年9月,我與一些學術界朋友曾建議中央不要表態支持哪一位候選人,後來中央亦的確沒有明顯的表態支持誰,我們對此也頗感高興。但近月的一些動作應已暗含撐林鄭的成分,公布河套及故宮文化博物館事宜的時間,可以被視為某種隱晦的表態。

 

香港的非建制或反對派其實早已明白此點,所以在CY不再成為攻擊的標靶後,矛頭突然都集中在林鄭身上。其實若是薯片當選,不出3個月他也一定會成為新的標靶。為何如此,我們需要分析一下反對派近幾年來不斷使用的策略。以下所說,反對派的附和者不一定都懂,但背後發功的高人應是心知肚明的。

 

13項戰術

 

近日冒起的評論界新星盧安迪小友在本報的專欄中提到阿連斯基(Saul Alinsky, 1909-1972)其人其書,這的確是了解近年香港反對派套路的關鍵。阿連斯基是位馬克思主義者,是美國社區組織運動理論與實踐的大師,在芝加哥大學畢業,曾在芝加哥煽動過多次社區運動,亦曾將其經驗歸納為13項戰術法則,並出版了幾本書去討論這些戰術,其中最重要的是《激進者的法則》(Rules for Radicals)。希拉莉大學畢業時的畢業論文便是研究阿連斯基的模型,奧巴馬亦深受阿連斯基的影響,不但在芝大教書時教過他的理論,在競選總統時所用的策略亦多處有阿連斯基的影子,2012年有位叫Jeff Hedgpeth的作者寫了本書詳細列出奧巴馬與阿連斯基的關係。

 

阿連斯基的13項戰術十分厲害,他的著作早已被激進分子視為天書,奧巴馬贏得大選得益於此甚大。篇幅所限,我只能簡介其部分內容,讀者可自行找來他的書,並判斷香港的反對派受他或美國民主黨的戰術影響有多大。13項具体戰術以外,阿連斯基煽動激進運動的心法尚有兩條:一是為了目的,可以不擇手段,某種策略是否合乎道德,完全取決於它能否有助於打倒對方;二是任何行動的有效性,量度標準是敵方是否被刺激到失去冷靜,作出對其自身不利的反應。例如,他可以組織100名大漢,吃飽了焗豆後到音樂廳假裝聽古典音樂演奏,在音樂會中這100人不斷放屁,以騷擾其他在聽音樂的有產階級,從而沒有違法地激怒他們,使他們失去冷靜,犯上錯誤。你要講道理去說服這些人?浪費時間!他們的目的是鬥爭,要贏,但不是在口舌辯論中勝利。

 

13條法則其中一條是可用盡一切方法製造話題——哪怕都是無聊與胡搞的——去嘲諷、奚落對方。這些嘲諷是否公平完全不是問題,愈是不公愈容易激怒對方,使他們犯錯。記著:他們的目的是要引導對方作出某種他們預料中的反應,若某種嘲諷戰術不生效,對方反應平常,他們便要再找材料重玩此招。林鄭買不到廁紙,對日理萬機無暇顧及日常個人生活的人來說,本是使人欣賞的事,但當然落在要打倒林鄭的人手上,會被扭曲為另一回事,林鄭回應說自己對私事素來很「論盡」,算是破解了此招。

 

13項有一項是要使自己的群眾在參與運動的過程中很開心。要做到此點便要使自己的群眾,即被煽動者,相信自己的行動是有效的、成功的。在佔中前的民調早已說明,絕大多數港人並不相信佔中會使中央讓步,但佔中的主事人仍自欺欺人,大肆宣揚中央會受壓讓步;事後證明,大多數港人的判斷比這些人更準確。他們若不這樣做,會害怕自己的群眾失去士氣。

 

同理,今次選舉雖然林鄭贏面高得多,但某些人總會杜撰出種種論述,說林鄭是梁振英路線的延續(此點便已大有不盡不實之處),而且習近平另有打算,不支持這條路線云云。我不知道這些平日極端反共的人為何可突然視習近平為英明神武而臉不紅氣不喘,但卻可知從近日各建制選委的取向看來,此種以虛假論述為自己打氣使自己快樂的策咯已走到近盡頭了。

 

不要以為林鄭的公關團隊化解了一些攻擊後便沒事可幹。阿連斯基法則的一個重點是要持續施壓,使對方終於出錯。各種攻擊一定會繼續下去,直到林鄭選不上或離任為止。此點對薯片一樣適用,除非他對非建制言聽計從(這不可能),否則就算是他當特首,蜜月期斷過不了3個月。

 

阿連斯基13條中的最後一條是,攻擊的對象一定是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團體、抽象的組織、或抽象的概念。攻擊時一旦鎖定了一個人,便不能放過他。攻擊梁振英路線容易引來多種使人分心的討論,不智,所以戰術上一定把路線化為梁振英本人。現在梁這個標靶已無效,所以全部火力要集中在林鄭身上。

 

阿連斯基的戰術其實與厚黑學無大分別,只要研究過其策略,反制之道也頗多,上述Hedgpeth的著作中便列有應對之道20條,但前提是他們去低,我們去高(They go low, we go high),不能不擇手段。在這裏對林鄭團隊及薯片團隊都作個簡單提醒:競選中擦出點火藥味在所難免,但雙方都應把此次選舉保持為君子之爭。任何動怒都會墮入某些幕後高手的算計之中,而且容易分化公務員隊伍,不利日後的管治。這些幕後高手也知道他們並無足夠能量改變選舉結果,他們要的只是及早弱化未來的特首,使其不能有效管治而已。

 
(HKEJ 201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