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20

香港家書: 囘港工作? (雷鼎鳴)


繼昌:

你說見到國際貨幣基金預測美國經濟今年萎縮5.9%,找工作困難,考慮回港發展,要聽聽我的意見。

 

你的問題有點複雜,要分清楚正負因素。美國及歐洲今年難免會有嚴重經濟衰退,這是沒有爭議性的。美國經濟面臨兩大困擾。

 

第一是特朗普發動的貿易戰,累人累己,全球的生產供應鍊受到破壞,高效率的國際分工未必能維持,生產力的進步難免受挫,這因素本身便足以引致美國經濟衰退。第二自然是特朗普政府抗疫工作使人失望,美國有着世界最高水平的醫療人員與科學家,卻浪費了兩個多月的準備功夫,中招人數未來很可能過百萬,全球最高,這印證了「驕兵必敗」這一至理名言。但只要美國疫情未受控,世界其他地方也會因害怕輸入病毒而不得安寧,美國經濟也不易復甦,時間若拖得長,對經濟打擊更大。你若留在美國找工作,要有過一段苦日子的心理準備。

 

香港的情況更複雜。上述貿易戰及疫症當然也影響着香港經濟。香港自己無其產品出口,其貿易主要是靠轉口。貿易戰對中國經香港轉口到美國,或從美國經香港轉口到內地的貿易,都有負面影響,這對香港經濟當然不利。

 

疫症對香港經濟的直接影響本來是有限度的,不是說這兩三個月各行各業到的打擊不大,而是因為中國以兩個月左右的時間控制住疫情,相當大程度地復工,國際貨幣基金最近預測中國今年經濟增長1.2%,明年大幅反彈升9.2%,正是反映出基金相信中國經濟的復原能力。但歐美的大爆發,卻已經使香港及內地的復甦推後,香港去年有負增長,今年恐怕也免不了,明年雖有中國經濟反彈所支持,但若歐美經濟受損太重,香港明年也好不到哪裏。

 

困擾香港的還不止貿易戰及疫症兩項。去年下半年香港社會出現多起暴亂,不少商戶及餐飲業、旅遊業受到嚴重破壞,「攬炒香港」成為黑衣人的口號。近月暴亂雖因疫症而暫時停息,但顯然這類活動有機會捲土重來。很難想像,在一個有不少人在刻意破壞經濟的社會,經濟能夠欣欣向榮,就業及收入都能保持。但商戶及各行各業蝕本及倒閉,卻仍只是外傷,影響更大的是年輕人的人力資本。香港經濟能否持續發展,及創新科技能否有成果,非常倚賴年輕人能否開始動腦筋搞經濟、搞科技。當社會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年輕人對此不感興趣,反而有意於政治活動,甚至要攬炒經濟之時,他們就業前景必定不妙,香港的長遠經濟發展一樣受阻。

 

香港政府能否挽狂瀾於既倒?除了高效率抗疫及改善香港的政治環境外,政府的主要政策工具是如何運用它1.21萬億財政儲備及0.73萬億基金結餘。這是巨款,等於政府替每名香港人平均儲起超過25萬港元。反觀美國,光是外債等於一年的GDP,等於每名美國人欠了世界其他人民50萬港元 。由此可見,美國要救市要欠下更多的債務,香港則只需動用已儲起的儲備,二者不可同日而語。

 

這是香港歷年審慎理財得來的家當,來之不易,我們更不應胡亂花霍。今年政府兩度宣布出手救市,共耗掉2766億港元,再加上其他的開支,香港今年的財政赤字相信會超過GDP10%。因為要抗疫救市,我並不反對在此惡劣關頭動用儲備,但也要指出,因為人口老化的壓力,香港的儲備早已巨大的下行壓力,若香港經濟復甦緩慢或香港的疫情政治困難解決費時,10香港大有用光儲備的機會,從此香港也要進入借貸度日的日子。

 

正因如此,在這些解困措施實施後,香港政府應更加珍惜基本法所規定的量入為出審慎理財原則。你決定回港,把這些經濟前景與政策仔細思量,但當然香港也有正面因素,中國經濟長遠前景繼續向好,也是你應考慮的。

 

表叔

2020425

 

(RTHK 2020-4-25)

 

4/26/2020

美國能向中國索償嗎? (雷鼎鳴)


中國的疫情早已穩定下來,歐洲亦有緩和跡象,倒是科技與醫療最發達的美國仍處於水深火熱中,未來的總感染人數若破百萬人,不會使人驚訝。這對特朗普的選情有頗大影響,民主黨也想抓住他失職無能的把柄,近日特朗普團隊在摸索了各種宣傳策略後,終於制定了集中火力向中國甩鍋的策略,特朗普本人、幕僚及美國不少媒體都千方百計推出要中國為疫情負責,並要索償的「理論」。這裏有兩個重要的問題:向中國索償是否合法合理?先不理是否可行,美國索償的真正目的何在?這些問題要從法律、經濟及政治三個角度分析才能得到合理答案。

 

國際法及美國自己的法律都有主權豁免法,即除了在一些特定條件下,私人及政府無權在本國的法庭控告其他政府。先作一個完全虛假的假設,美國指控中國有責任賠償的說法就算有理有據,中國肯定不會賠,那麼美國政府或某些個人或組織有無可能通過在美國法庭的訴訟,拿得到中國的賠償?要告得入,並且能合法奪取中國在美國的資產,才能使賠償得到貫徹。1976年美國制定了「外國主權豁免法」,較為清楚地界定了在什麼條件下,美國人可以在美國的法庭控告外國政府或要求其賠償,我們有必要弄清這些條件。

 

控外國政府須符恐襲條件

 

我不是法律專家,但對主權豁免法十多年前便產生興趣,並有跟進,這緣起於美國的一宗奇案。此案擾攘20年,前年2月才由美國最高法院結案。話說1997年耶路撒冷發生了一宗恐怖炸彈襲擊,美國認為伊朗在幕後指使,有9名受害者回到美國後在芝加哥的聯邦法院內控告伊朗政府,並要求她賠償近4億美元身體及精神損失費。2001年受害者勝訴,到了2003年華盛頓的美國地區法院判決他們共應得到伊朗政府賠償7150萬美元。

 

這裏有兩個問題。第一,為何主權豁免法不適用?這是因為該案涉及恐怖活動,而此正是此法不適用的主要條件,一旦伊朗政府被視為參與相關恐怖活動,美國法庭會受理。第二,誰會替這7150萬美元埋單?伊朗政府對此當然嗤之以鼻,那麼受害者只能打伊朗在美資產的主意。

 

受害者的律師倒也有「創意」,他們明白美國與伊朗是敵國,伊朗政府在美也無甚資產,但律師們知道伊朗是文明古國,美國的博物館藏有不少古波斯的文物,於是忽發奇想,要將這些文物拿走拍賣以作賠款。此議一出,藏有古波斯文物的幾個博物館,包括哈佛大學、密歇根大學及波士頓藝術博物館紛紛表態,它們所藏的文物為它們所有,產權不屬於伊朗政府(它們從無解釋為何伊朗的國寶會在它們手上)。

 

有一個博物館是例外。芝加哥大學有一個研究中東文化的頂尖研究所,叫「東方研究所」,此所不但是博物館,也是研究中東的重鎮,我有一年住在芝加哥神學院的宿舍(該址現在已成為芝大經濟系的辦公室),我的房間離開上述研究所內藏的埃及公主木乃伊不及50米,所以對這研究所情有獨鍾。在1933年,該所在古波斯的首都發掘出一批有2500年歷史的楔形文字黏土片,近5萬片,其中記載了當時政府調配薏米、啤酒等等物資去向的紀錄,是研究西方文明起源的無價之寶。

 

伊朗案例禁沒收文物產權

 

這批文物自1937年起伊朗政府便借給了芝大的專家翻譯及研究,在其後的70年,芝大亦已向伊朗歸還了其中的三分二,其餘的芝大也希望物歸原主,不作掠奪。上述的律師得悉此事後,大喜過望連忙向法庭申請禁制令,不准芝大退還黏土片,並要申請拍賣這些文物。芝大認為這些無價文物拍賣後會被分散,大損歷史研究,於是被捲入官司。

 

此案經歷一連串司法程序,20143月一個聯邦地區法院認為伊朗政府並未有行使這批文物的產權,2016年美國第七巡迴上訴庭同意不能用芝大的黏土片作賠償,20182月美國最高法院終於判這些受害人敗訴,他們雖有權向伊朗索償,但無權任意指定用何種資產作賠償,而且豁免法中有指明涉及商業活動的資產才不受此法保護。

 

從上述打了近20年、從地區到最高法院的官司中,我們有兩個觀察,有助我們判斷,美國能否向中國索償。第一,就算美國法庭願意錯誤地認為中國抗疫不力,連累美國,此事與恐怖主義也無關係,外國主權豁免法也可使此案成不了案,索償根本是打口水戰的空談。第二,就算美國法庭判了中國政府賠償,中國在美的外儲備因為不是商業資產,美國根據自己的法律也無權充公,剩下來或許可勉強爭議的,只是國營企業在美的資產有無可能被美國奪取而已,中國的國企也許應搞清這問題。

 

我們再從經濟角度審視此問題。中國的美元資產主要有兩類,一是稍多於一萬億美元的美債;二是中國企業,尤其是國企在美國的投資。金融海嘯發生前,中國外儲備所持的美債比今天多,但隨後中國分散投資組合,美債比例減少,大約十年前,奧巴馬派遣了一位名叫David Dollar的經濟學家當密使長駐北京,但他的任務並不秘密,只是爭取中國繼續借錢給美國政府而已。由此可知,美國政府十分緊張自己能否借到外債。

 

充公中國美債恐得不償失

 

按照上述的法例,中國擁有的美債不是商業資產,美國政府根本無權奪取,但我們可先假設美國政府任意妄為,修改舊法,容許其行使海盜行為,把中國所持的美債賴掉便算。這點倒並非沒有先例,最近著名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在梵蒂岡的經濟座談會中大動肝火,痛罵特朗普政府無法無天,原因是美國國務院警告伊拉克,若仍堅持要美軍撤離伊拉克的話,便要將其存放在紐約的外儲備充公。

 

但這行得通嗎?中國所持美債無名無姓,據台灣的傳媒分析,這些美債的託管者分散在世界各地,只要中國認為這些美債不安全,可輕易在金融市場賣掉,以其數量之巨,美國的金融市場不用吃驚風散才怪!況且世界各國一旦認為美債殊不可靠,美國隨時可賴債,誰敢再借錢給她?要知道,美國欠外國的總債項已超越20萬億美元,大約等於她一年的GDP,而且看情況還會繼續急增,外債已成美國經濟的生命線,美國政府只要流露出有沒收中國美債的意圖,就算技術上根本做不到,也會在金融市場掀起軒然大波,美國是吃不消的。坊間有些人恐怕美國有此霹靂手段,其實是外行人的過慮而已。

 

那麼,中國在美的投資會否被沒收?我們可用一種底線極端思維,即假設美國政府什麼也做得出,當然實際上不見得如此。中美互相的直接投資都並不大,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7年為止,中國投資到美國累積總量約674億美元。我們也知,中國在美的投資多於美國在華的投資。我初步估計,中國在美投資的累積總量比美國在華投資的累積總量可能多300億至400億美元。

 

抹黑北京只為甩鍋爭連任

 

換言之,若美方竟然將中國在美的商業投資全都奪走,中國也可採取相同政策報復,那麼中國淨損失300億至400億美元,這只等於中國萬億美元美債的零頭,不及中國一天的GDP。我不相信此事會發生,若美國為了如此小的數額而破壞自己的商譽,恐怕得不償失。

 

從上述的討論可知,美國要向中國索償,法律上基本不可行,經濟上只會為自己帶來更大損失,所以近日美國政客及媒體的宣傳炒作,只是自欺欺人的吹牛。但為什麼他們仍樂此不疲?原因顯然是政治把戲。

 

在抗疫上,以美國本應有的醫學實力看來,其表現的差勁是使人失望的。特朗普的自吹自擂,反覆無常,我們已見怪不怪,但對正要競選的他來說,不找一個代罪羔羊轉移視線是不行的,否則難以理順美國人的心理。第二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美國都是世界霸主,美國人心理上接受不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幾個東亞國家地區抗疫成績比美國好得太多。

 

美國疫情失控,每天大量的新個案及死亡數字都在侵蝕特朗普選舉的勝算。更要命的是,科學家及醫學界並沒有對特朗普賣賬,特朗普不能不倚靠福西(Anthony Fauci)去抗疫,但顯然此人認為特朗普經常胡說八道。世組織2月中有個到華調查的專家團,其中包括美國專家,回來後卻大讚中國抗疫工作卓越絕倫。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柳葉刀》不但主編讚揚中國,而且還刊登過由幾十名公共醫療專家發起的聯合聲明,支持中國醫療人員的努力,並用科學角度狠批各種陰謀論,包括美國宣傳機器所宣揚病毒是中國實驗室製造出來的胡言。美國最高級別的幾個學術機構,包括美國科學院、美國工程學院、美國醫學院等亦發信到白宮,要求與其他國家合作,矛頭直指特朗普的單邊主義。

 

在此種氛圍下,特朗普雖有其國家機器作後盾,但仍會焦頭爛額。其採取的甩鍋宣傳策略也不能說沒有功效,當專家團體讚賞中國時,最有效的應對便是抹黑對手的最強項。因此,雖然要別人負責及賠償的說法站不住腳,也要不斷否定中國抗疫的成績。此種抹黑當然也是很虛偽的。根據其邏輯,美國2008年造成金融海嘯,連累世界經濟至巨,美國為何不賠償世界各國?美國把中東弄致生靈塗炭,大量難民湧至歐洲,為何不賠償歐洲?十年前在美國爆發的豬流感及每年的季節性流感死人以數十萬甚至以百萬計算,為何美國不賠錢?無理索償的路走不遠。

 

 

(信報2020-4-24)

4/24/2020

政府救市與審慎理財 (雷鼎鳴)


政府面對今年的經濟不景及疫症,共推出了2次大幅動用財政儲備的救市措施,第1次是預算案公布之時,第2次是47日加注,兩次估計共用掉2,766億元,若加上其餘收支引致的財赤,全年財赤恐怕接近3,000億元,破了香港的紀錄,超出GDP的十分之一。無獨有偶,美國及新加坡的救市開支亦是大約等於各自GDP的十分之一。

 

黑衣暴力侵蝕生產力

 

用掉這麼大筆儲備,對經濟的影響當然有負面的部分。香港今年2月份的財政儲備共有1.206萬億元,此外,財爺有權控制的基金結餘,亦即百年來香港政府投資收益帶來的累積財富,共有7,280億元,兩者相加,遠低於香港外滙儲備總值的3.95萬億元,這是因為在香港聯滙制中,有部份外滙儲備用以保住貨幣這部份儲備嚴格來說不屬於自己。

 

表面看來,香港財政儲備十分風光,但我過去一再指出,因人口老化開支增加、工作人口比例減少等因素,若不小心控制開支,全部儲備總會在可見的將來用光。以現時的經濟環境看來,人口老化帶來的壓力不可能消失於無形。去年年中以後出現的黑衣暴力,不但直接重創經濟,更為嚴重的是侵蝕了不少年輕人的生產力,這些人學習現代社會生產知識的能力與態度,大受破壞,僱主不想僱用他們,以免自己公司受害。缺少了年輕人參以及貢獻的經濟,前途險阻自不待言。若情況不改善,政府仍要不斷救市,10年內所有儲備大有用光用盡的機會。

 

假若香港陷於這處境,社會各界,包括各商戶及打工仔,甚至大學,年年預計要得到政府打救才可生存下去,那麼港人多年來建立的獨立自主不求人充滿競爭力的工作態度,也會日漸消失,香港便不再是過往那個有活力的社會,與生機勃勃蓄勢待發的內地社會,會便顯得格格不入,並被快速超越。政府救市時,形格勢禁,士急馬行田,但也不能過度救濟,養成依賴性。

 

當企業倒閉潮出現及失業人數急升時,政府不用上些儲備是不可能的。但香港的情況與歐美相比,卻又好出很多。香港政府用的是積蓄,美國用的是借債!香港的財政儲備及基金結餘加起來是1.93萬億港元,等於平均每名港人擁有超過25萬港元存於政府的儲蓄;美國的外債(這裏不用算美國人內部互相借出及借入的內債)近21萬億美元,約等於其1年的GDP,這意味着每名美國人平均欠下其他國家約50萬港元,我們也可說,他們的孩子一出生平均便要背上50萬港元的債務,香港的則一出生便有25萬港元的財富。

 

投資須考慮長遠回報

 

此種差別是兩地過去不同的理財方法所造成。美國人不喜歡儲蓄,先使未來未必有的錢,他們能這樣做,主要因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與經濟力量,及美元霸權。香港雖無此條件,但長期的審慎理財,前人辛勤工作節衣縮食積下來的儲備,終證明十分有用。若無這筆儲備,政府可靠甚麼救市?加稅會使事情更糟,香港不能用貨幣政策,剩下的,只能是借債。但債也是要還的,別人若不看好經濟前景,或還錢能力,便要高息才肯借了。

 

將來政府應如何理財?未來幾年財赤恐怕都不可免,但這樣政府更要負上更多的責任,每筆錢都應審慎考慮,避免浪費。這並不意味着某些投資項目為了省錢便不考慮,某項投資只要長遠回報收益的折現值,大於成本的折現值,便應進行,因為這會為社會帶來財富,填海造地、投資科技、培養有生產力的真正人才,不但不是浪費,還是審慎理財的重要組成部分。

 

(晴報 2020-4-24)

泛民及港獨的低級錯誤 (雷鼎鳴)


  最近代表擁有香港管轄權的中央政府的兩個辦事機構,港澳辦及中聯辦,明顯擺出了較前強硬的姿態,我們不能不聯想,香港是否會在短期內為二十三條立法,又或是內地要立反分裂法,並將之加入《基本法》附件內。我不想揣測中央的具體行動,但估計它已有一套方案,若非疫情影響,本來在幾個月前港澳辦及中聯辦人事調動後便會推動。觸動中央下決心整頓香港的顯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一系列尚未算平伏的動亂,立法會內會無法選出主席的污煙瘴氣,及有人阻撓通過《基本法》規定的國歌法,為中央政府的介入提供了政府依據。

 

  回歸初期,中央與香港市民的關係普遍和諧,但今天泛民及其中的港獨份子卻相當成功的破壞了這種和諧,以至中央不得不出手,我們有必要回顧過去中港關係的一些重要發展。

 

  《基本法》1990年公佈,我十年前在友報寫過幾篇文章指出,在1990年香港彈丸之地的GDP,等於內地GDP的四分一,制訂《基本法》時,香港的經濟價值非常巨大,《基本法》中的條文亦對香港非常有利。假設《基本法》在今天才制訂,以香港GDP現時只等於中國GDP四十分一的近況看來,香港所得的條件一定不及過去所得,有了《基本法》,港人應心中暗喜,只有笨蛋才會以為向中央施壓能夠為香港帶來更多的好處。

 

  我們若細思《基本法》的基本精神,大可視此法為一種社會契約,即港人承認及接受中央對香港擁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中央對香港的具體管治,會授權香港特區政府去執行,而香港亦可馬照跑,舞照跳,中央並無興趣干擾港人的生活模式。雙方各自尊重對方的權利後,關係可良性發展,港人可利用中國尋找商機,香港有難,中央亦會出手相助,例如2003年的CEPA及自由行,都是中央回應香港的要求而批出的。保持著良好性互動對雙方都有好處,若無內地的支持,香港經濟早已難以發展,但內地從香港亦偷師了不少東西,例如香港科技大學是第一所把美國的研究型大學制度移植到中國的大學,而內地的大學近年已不斷吸收了此等模式的養份,科大如何在中國地方實踐,便一早成為內地大學參考的素材。

 

  不過,香港一直有一批人深信只有抗爭才能改變,不斷挑戰中央政府在港的實質主權,他們從理念到策略都極為幼稚愚蠢。是否只有抗爭才能改變?世上合作互贏的例子多的是,為何抗爭才能改變?假如甲方力量強悍,乙方力量虛弱,乙方最聰明的做法,必定是想方設法使到甲方感到乙方可為它帶來利益,從而雙方能互相合作。乙方最愚蠢的行徑便是無事生非,在必敗無疑的條件下挑戰甲方的底線。香港的泛民及不同程度的港獨派,正是如此的不智,結果只有一個,便是破壞了中央跟香港之間的利益均衡,港人的利益因他們的鹵莽而受到拖累。

 

  中央在制訂《基本法》時應該早已明白,給予香港相當高程度的自治權對內地及香港都有好處,但阻撓二十三條及國歌法等的通過,卻不啻是否定中國對香港的主權,這已是大步的跨過紅線了,不可能不碰壁。為何泛民與港獨派會犯上此等低級錯誤?他們大概是頭腦發了熱,高估自己的實力,愈是以為自己勝利,卻愈是把自己推向滅亡而不自知。也許他們以為英國或美國會幫忙他們,但這是毫無用處的,美國若見到香港有些人在製造麻煩,自然會心中暗喜,甚至故意捧高一下港獨份子,但這只會增加中國出手的決心,美國愈是胡搞,已經亮劍的中國出手便愈狠,收拾這些人,中國是綽綽有餘的。

 

  未來幾個月,香港的政壇很可能會十分熱鬧,中央的政策會一件件的展開,那些不懂進退之道貪勝不知輸的港獨份子最有機會成為炮灰。

 

(Headline Daily 2020-4-24)

4/17/2020

為何特朗普要暫停對世衞的撥款?(雷鼎鳴)


特朗普突然說要暫停撥款給世衞,在世界抗疫的緊張關頭,竟要削弱一個世界最權威的疫機構,各國都不以為然。每年美國給世衞的款項只是區區4億美元,沒有美國供款,世衞也絕不會關門大吉,特朗普為何這樣做?他舉的理由是世衞辦事不力,相信中國稱讚中國,還偏袒中國,但2月初特朗普在中國疫情最嚴重時也有稱讚中國,為何前後矛盾?

 

這倒要先從美國某些政客及傳媒不同時期的論述說起。在1月底2月初武漢封城不久後,中國的疫情最為惡劣,新增感染人數日日上升,美國及甚至香港一些跟着美國調子起舞的人便抱有一種看法︰小小的一個病毒,中國政府便搞得一塌糊塗,可見其制度有深藏的缺陷。在2月中以後,中國抗疫的成功已無法視而不見,美國政府的心態卻起着微妙的變化︰連中國也可應付到的病毒,美國有先進的醫療系統,當然更可手到擒來!歐美的疫情迅速印證了驕兵必敗這一千古至理名言,到了3月中以後,疫症在歐美大爆發,美國政府心理上無法承受,但很快便又找到新的說法,既然此疫情連歐美也控制不住,中國怎可能做得到?所以中國的數字一定是假的!

 

反映美國社會嚴重焦慮

 

貫穿上述論述只有一條邏輯,便是美國或西方高人一等,中國不可能做得比他們好!但這條邏輯的正確性卻遇上一個障礙,具有權威性、包括有美國專家在內的世衞調查團2月中到了中國,經過仔細研判後,卻對中國的做法讚不絕口,並認為中國封城、社交隔離、建醫院等等措施落實得極好,其他國家應學習中國的經驗!我們可回頭一看,歐洲也很虛心,肯接受中國的經驗及醫療隊的幫助,只是時間晚了一點,而美國則連測試劑及防護裝備也沒有準備好,世衞要美國政府參考中國已被證明有效的強力措施,這還了得?雖然某些州,例如加州,一向不太給特朗普面子,3月中便在一些地區實施並不徹底的封城,並因而減低了感染率,但世衞的訓示與特朗普政府所希望宣揚的論述背道而馳,卻使美國政府十分惱火及被動,暫停供款及指罵世衞,便成為美國甩鍋他人的必然動作,否則大選在即,特朗普如何能自圓其說?

 

想深一層,美國不顧事實的甩鍋,其實正反映出這個社會的嚴重焦慮感。這焦慮感的來源還不單止於害怕中國的經濟從後急速趕上,美國人民對自己深以為傲的體制感到懷疑,可能才是焦慮的深層次來源。近年世界出現了所謂「民主退潮」現象,據Freedom House的數據庫,能被評上為民主政制的國家正在減少,近月美國的民意調查機構皮尤(Pew)更發現,美國有46%年齡在1829歲的年輕人認為政府由專家管治會更好,這很可能反映出對特朗普不學無術但卻被選出來的不滿。這趨勢其實早已顯現,根據一篇2016年在《民主學報》刊出、作者是FoaMounk的論文所發現,在2011年美國已有24% 1625歲的年輕人認為民主政體是治理美國的一種很壞或壞的方法,要知道,這份刊物是由與美國政府關係密切的「國民民主基金」(NED)所主理的。

 

美國的國際地位正衰落

 

美國在國際上能否起到典範作用?有個叫Eurasia Group Foundation的組織,調查了中國人對美式民主的嚮往程度。調查的問題是,「在未來的20年,你希望你的政府會變得更近似美國的政府嗎?」201910月,53%的人希望如此,18%的人不希望。到了2020215日至33日(美國疫情尚未爆發),希望有此改變的已急跌至28%,不希望改變的則上升至29%。美國的軟實力正在衰退。

 

美國著名的經濟學家薩克斯(Jeffrey Sachs)最近在梵蒂岡的一次會議中有段極敢言的演說,他指出,全世界除了美國外都支持多邊主義,美國支持單邊主義,把自己政策強加於人,是唯一例外,在聯合國所有相關議案的投票中,美國都遇到185票的反對票,支持美國的少數國家也是因恐懼美國才這樣做。他認為自2017年以後,美國已變得非常危險,必需要弄走特朗普,世界才安全一點,他認為在當前只要各國不理會美國的威脅,美國其實也無可奈何。

 

此種觀點指出了美國的國際地位正在衰落。美國的知名知識分子如是說,總也反映了美國人民對當前情況及甚至體制的不滿,而選出特朗普的正是這體制,美國人怎會不感到焦慮?

 

人性使然,自己感到挫折,發洩方法之一是甩鍋,我們大可見怪不怪。

 

(Sky Post 2020-4-17)

 

多難興邦 自滿喪邦 (雷鼎鳴)


一年半前我在紐奧連市參觀那裏著名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博物館,長了不少歷史知識。在三十年代後期,美國軍力十分薄弱,兵力只是同期日本的四成,德國的十分之一,戰機也只得1700架,所以美國遲遲不願參戰。後來形勢轉變,參戰了,美國的工業力量立刻顯示實力,羅斯福總統本來希望美國的工業界能造出五萬架戰機,便於願已足,怎料美國廠一發狠勁,竟造出了30萬架,其他的坦克大炮等也是天量生產,由是美國能自稱為世界民主政體的兵工廠,並贏得了戰爭,戰後雄霸世界。

  時移世易,今天的疫情也是一場很難打的戰爭,對象不同,攻堅手段有異,防衞的武器也不一樣。在這場新的戰爭中,中國突然變成了新時代的兵工廠。口罩每日產量從一千萬左右猛增至近二億,防護衣、眼罩、面罩、探熱針、消毒液、醫用手套等等抗疫物資,中國的工廠都成為世界各國抗疫的大後方。日前我在友報指出,美國大多藥物直接或間接都要從中國進口,抗生素更九成七來自中國,你叫美國如何不擔心?


  中學的同窗好友「仔哥」謝錦明讀了拙文後,來電要我多寫疫情中中國人值得驕傲之處及未來中國發展的不可阻擋。「仔哥」是我校校友的表率,他是「華仁一家」基金的重要創辦人之一,2003年他領導籌辦的演唱會,竟有7千人逼爆會展的表演場所,可能是香港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中學校友活動,他的要求,我那敢不從?而且其觀點亦符合事實,容易寫。


  中國抗疫的傑出成績,有些人要抹煞它,但這是不可能的。這次抗疫,就像一次社會動員力的大演習,世衞盛讚也驚歎不已的封城、家居隔離、社交距離、十天建好設備完善的醫院、112日便以破紀錄時間公佈了冠狀病毒的基因圖譜,全國各地派遣醫療隊及運送物資支持武漢,在仍在進行式時,西方國家及香港有些政客及「公共知識份子」不是罵中國侵害自由便是嘲笑其為了小小的疫情也弄得這麼差勁混亂,其體制的不濟可想而知。但現在結論已寫在牆上,不採用中國這種對病毒打殲滅戰的方法,後果很嚴重,以人均比例計算,歐美不少國家的確診個案及死亡率竟是中國或東亞地區的數十倍!屍如山,世界第一繁華之地紐約市竟要用亂葬崗方式掩埋屍體,從前真不能想像。


  中國此種應付突然而來的災禍的能力背後有着極不簡單的因素。這是一個規模龐大的系統工程,政府的組織力、動員力、高水平的科研醫療水平、人民的危機意識、合作態度、無私奉獻、工業的強橫實力,缺一不可。更為難得的是中國人民是一個飽經災難的民族,早已培養出一種滿含未雨綢繆精神厚重民族底蘊,抗逆能力超強。看看中國的總和儲蓄率便知,中國每年總產值的四成五不作消費,被儲蓄起來,其中總有GDP的一兩個百分點變成庫存,其餘的四十多個百分點用作投資未來。這與美國人近乎沒有儲蓄,一旦沒有工作便立時陷入危機大不相同,抗逆能力,高下立判。


  只懂化解逆境尚未算優秀,懂得多難興邦,自滿喪邦的道理才可使中華民族在世界屹立數千年而不倒。中國社會適應力強,能把危變為機2003年沙士旺了搞網購的阿里巴巴,今次疫情一樣可大力促進一些新科技及改變人民的生活模式。辦公室可設在家裏,開會可通過電腦及手機,上課也不用到學校,同樣用手機或電腦便可,而中國智能手機的用家數量是世界之冠。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人已被用在抗疫,人面識別系統加上大數據已大顯身手。想一想全國這麼多城市的人口突然都網購食物,此種物流及餐飲業的實驗,規模何其巨大?將來必有新興的科技與行業應運而生,未來的瘟疫中國亦更有能力應付。


  IMF對今年及明年最近發表了個經濟預測,它認為今年中國的GDP增長率是正1.2%,明年9.2%,美國今年是負5.9%,明年是4.7%。這個預測較為悲觀,其準確性很受疫情延續多久所影響。我一向認為這疫情動不了中國經濟的根本,不是說其下行壓力不大,而是在疫情受控後反彈力強勁,此點IMF的看法與我接近,而中國疫情亦早在三月初便受控,與我預期相同。不過,我兩三個月前倒是無法想像歐美先進國家在病毒面前如此缺乏準備,以至疫症一發不可收拾,中國反倒要應付數量不少的輸入病例,世界各國不遏止疫症,沒有一個國家會安寧。如此一來,中國經濟受到的影響,在深度及時間延長上,都會有所反映,IMF的預測我相信也是把這新情況都考慮。從另一角度看,假如IMF預測正確,這兩年內中國增長率共跑贏美國11.6個百分點,中美經濟差距又再大步縮窄。中國經歷了多難興邦,美國則在體會着自滿喪邦,驕兵必敗的滋味。



(Headline Daily 2020-4-17)

 

4/03/2020

疫症對制度的衝擊 (雷鼎鳴)


瘟疫一事,影響可大可小。若是處理得宜,疫情受控,社會經濟不會受到多少影響,就算猛惡如沙士,鬧過23個月後,也可「輕輕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但歷史上也曾有過多起瘟疫,深重地改變了歷史的軌迹,最著名的例子是14世紀中葉肆虐歐洲的鼠疫「黑死症」,它使歐洲人口銳減了3成到6成,亦間接促成了文藝復興及後來的科學革命。


鼠疫斷斷續續的在歐洲出現,深入西方文化中去,連莎士比亞16世紀末所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有文評人認為重要的綫索之一便是瘟疫,茱麗葉服了毒假死後,本來神父託一修士帶信給已躲到外地的羅密歐,要他不用擔心,但修士卻因瘟疫封城,信息不能如期送出,致釀成千古悲劇。


中國醫學研究揚威頂尖學刊


今次新冠疫情,在中國境內的發展與我的預期並無大差別,3月初已基本受控,只剩零星個案,人民亦逐步復工,經濟反彈可期,3月份的採購經理指數(PMI)大幅反彈至榮枯綫以上的52,十分合理。不過,我倒從未想過歐洲與美國,尤其是美國,應付此疫的成績如此使人失望,疫症在中國受控,但在歐美卻大爆發,歐美人民儲蓄率低,積蓄有限,如此重大災禍,對他們衝擊極大,其社會的半癱瘓也會連累中國的經濟,亦會使中國對疫症的殲滅戰因病者的輸入而尚未能竟全功。


今次疫症對世界歷史及人民的生活模式有何影響,目前仍言之尚早,但在一些個別的領域上,我們已可初見其影響,這裏只舉一個例子。


今年1月份,是中國醫學研究的豐收期,在短短幾周內,中國的醫學研究者在世界最頂尖的學術刊物《新英格蘭醫學學報》、《柳葉刀》、《自然》連發多篇有關新冠病毒的論文,其閱讀量以百萬計。這類刊物要求極嚴,學者可藉此一登龍門,便身價萬倍。這批論文,亦使美國政府認為中國資訊不透明的批評,顯得蒼白無力,最深入的一些資訊數據早已用論文的形式向世界的科學家通報了,還有甚麼不透明?

不過,這些論文作者的行為倒是受到內地不少輿論的批評。既然疫情這麼嚴重,你們為甚麼不集中精力想方設法去救人,反而把時間花在發表論文上?而且還要在外國發表,以提升自己的國際學術地位?隨着更多的批評出現,又有一股意見認為,目前內地的學術評審制度太倚靠計算有多少論文在「科學引用指數」(SCI)所認可的學術刊物刊登,並因而忽視了對中國自己更有用的研究云云,他們提議要對此制度大改革。


內地科學界應改進評審機制


這些批評並非沒有道理,追求在洋刊物出文章,的確有可能使到研究工作者只懂迎合外國人的口味。但我相信這種批評是過了火。科研評審體制重要,因為升職加薪都要根據此體制的指標而判定。內地的評審機制在過去20多年有重大改變,從過去的缺乏客觀準則,逐步過渡至在SCI認可的刊物有多少文章及文章有多少人引用,此種改變,對中國數以百萬計的科研工作者生態有極深遠影響,當中有贏家也有輸家,輸家發表不了有基本學術質量的科研報告,自然想變天,贏家則要努力捍衞自己的利益與地位。


其實,SCI目前認可了超過8,500份學報(社會科學的SSCI則認可了超過3,000份),並非所有SCI刊物都是高質的,一些四、五流的刊物也被包括在內,在我校評審中,絕不會用某刊物是SCI認可這麼低的標準去衡量一名同事。但在建設內地學術體系的過程中,開始時不能陳義過高,若是要求人人都必須在頂尖或甚至二、三流的刊物出版才被計算在內,恐怕在過去,大部分的大學或科研機構的學者都會被炒掉。用SCI標準,我認為是此學術行業的「工業標準」,但這是低標準,當學術能力進步後,或是在較有地位的大學及科研機構中,所用的標準應是一流或頂尖刊物,而非SCI。若更進一步,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中,學術貢獻的評審者都是領先世界的學者,他們不會太在意論文在何處刊出,只問科學貢獻有多大。不過,經他們評核出的學者,幾乎都自然地在頂尖的刊物發過大量文章,文章也被大量引用過。由此可見,學界泰斗用其眼光作的判斷,其篩選能力與學術界頂尖刊物的篩選能力頗為一致。


內地科學界建立其合理有效的評審機制,是中國學術與科學如何發展的大事,這個機制並非完美,需要不斷改進,疫症出現後,也應該停一停、想一想,但如果連SCI如此低的標準也放棄,則是走回頭路,弊處多於好處。


(Sky Post 2020-4-3)

從疫情數字看美國政府的宣傳策略 (雷鼎鳴)


  未來一二十年世界的政經格局仍將會是中國經濟繼續冒升,並憑此帶動其政治、軍事、科技與文化力量走向強大,而美國則要力保其一哥地位,不斷地用各種方法遏制中國的崛起,其他國家最優的選擇便是保持中立,並呼籲合作。今次疫情沒有改變這格局,但對中美之間的競爭,卻賦予了新的內容。

  美國人是輸不起的民族,在他們勝利或佔優勢的時候,其行為大多正常,但當他們感到受威脅,而且處於劣勢之時,美國人會很不適應,不懂得如何面對,要他們像大不列顛國般接受自己已不是全球霸主,需要很長時間的心理治療。有此心理背景,美國朝野支持對付中國,並無懸念。但美國內部也有矛盾,特朗普雖然毫無總統的風範,反覆無常,政策不利美國及世界人民,但他仍有近一半美國人的死硬支持,而另一半則對他恨之入骨。

  在應付疫症中,特朗普
不合格。中國抗疫近三個月的失誤與成功經驗,美國顯然是浪費了。十二月底中國已通知了世衞,一月三日更知會了美國中國正有疫情,一月十二還以破紀錄的速度把病毒的基因排列了出來並將其訊息出版,使到全球都可製造測試劑。但美國政府在幾個月中卻似老僧入定,毫無作為,又或偶然幸災樂禍,到了本土大爆發時,卻連測試劑及口罩等必備設施也嚴重不足,醫院中的醫生一個口罩要用五天,護士要用垃圾袋作防病毒保護衣,本文見報時,其確診個案恐怕已衝破二十萬大關,高踞全球第一,以美國的科技實力,這是何等尷尬之事,而股市的下挫也使得特朗普無從抵賴。在大選年面對此局面,特朗普能用的招數,一早可預期。


  第一招是吹噓自己十分成功。如此惡劣的境況如何還吹得下去?英國Imperial College有估計,最壞情況美國要死掉
220萬人疫情才可受控,特朗普據此卻說就算美國死一二十萬人也是很大的成功。但上述的220萬毫無意義,它是假設社會對疫情不聞不問,讓它感染了約三分二人口,據群體免疫的原理,疫情便會收斂。若感染者的死亡率是1%,那麼死亡人數便是220萬。現代醫學告訴我們,只要努力用社交距離及注意衞生等方法可大大減慢病毒繁殖的速度,甚至可對其剷草除根,這樣便爭取到時間使科學家開發疫苗及治療藥物。美國若有一二十萬人死亡,只能說明特朗普政府無能,沒有發揮出美國本來擁有的強悍醫療力量。


  第二招是甩鍋給中國,說它隱瞞疫情,以致其他國家受累。這是扭曲事實,正如上文所說,中國早於疫情初發時已照會世衞及美國,又何來隱瞞?美國唯有追封李文亮醫生為吹哨人,將其到警局問話一小時誇大為政治打壓,其實李醫生在社交媒體上所載的資料並不準確,而武漢當局亦必須
足夠時間才可能認識此科學界也不懂的病毒為何物,若嘲笑武漢浪費了時間,美國所浪費的更長時間,又是否五十步笑一百步?


  第三招還是甩鍋,但重點不同。歐美等地疫症個案及死亡人數都可怕,為何中國能表現如此亮麗?對擁有白人優越感的人來說,這是不可接受的,美國、意大利、德國等地的醫療水平世界一流,怎可能表現比不上一直被美國抹黑的中國?這問題本來很易回答,只要看看中國
如何果斷地實施封城及非常徹底地在各地斬斷傳播鏈,千方百計地用人面辨識、進入任何小區及建築物都反覆要體溫、打擊一切人群的聚集等等極為嚴苛的方法,便可知中國的成績是一早可預期的。反觀美國,雖有最強大的醫療水平,但人民視戴口罩為弱者,封城也是拖泥帶水,有段時間超市還人頭湧湧,不大爆發才怪。


  但美國不會如此看問題,心理上較可接受的方法便是說中國的數字是假的。最近美國的媒體大量炒作一段新聞,說武漢因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數被大幅低估,但其根據卻是不值一哂。官方數字說武漢因此病毒而死的人共
2535人,上周《財新》雜誌有記者發現有一貨車司機共運送了5000個骨灰盒到一所殯儀館,而記者又稱殯儀館中有3500個骨灰盒,武漢共有八所大小不一的殯儀館,所以外媒估計真正死亡人數遠超二千多人。

  《南華早報》報道
,一月二十三日起,武漢市勒令停止了一切殯儀活動。又武漢政府從月二十三日對此解封,要在清明節前把一月份到四月初所積累的遺體火化殯儀處理。據武漢市民政局的統計,2019年及2018年每年第一季,火化人數大約是15000人,我們若加上新冠病毒而死的2500人,這便等於要在三月尾四月初中火化17500人,殯儀館要短時間內處理這麼多火化,一間殯儀館藏有三千多盒子又何值得大驚小怪。外媒也訪問過一些網民,並重複引用他們一些沒有根據的猜測,倒是《新聞周刊》較為小心,直言這些網民猜測不一定靠得住。但如此缺乏根據的估計被當作新聞,可見美國不少人對中國表現勝於美國,心理上難以接受。


(Headline Daily 20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