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了香港國安法後,美國不斷地在考量制裁香港或內地的方法。國安法只是「制裁」的藉口,整個問題的核心是中美關係的惡化,對於事態如何發展及「制裁」如何應對,我們研判時應記著《孫子兵法─始計篇》所提醒的:「多算勝,少算不勝。」宜先了解大勢及中美兩國實力對比的變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斯蒂格利茨(Jospeph Stiglitz)曾說過: 「美國要做世界的第一,但中國不想做第一。」此說大致正確,美國當了「世界一哥」這麼久,難以接受失去此地位及由此而帶來的一些經濟損失。中國韜光養晦多年,集中精力搞發展,絕無興趣當「世界警察」或到處煽動「顏色革命」,但樹欲靜而風不息,中國在科技及經濟上的某些成就,已超越美國,而且勢頭依然強勁。房中的大象想要自謙為小鼠也無人相信,美國心生恐懼,要先下手為強,就算中國費盡唇舌解說自己並無爭霸之意,美國也不會相信,但美國的杯弓蛇影,會促使中國對美防範,最後,美國的猜疑有可能變成自我應驗的預言,無端替自己製造了中國這一個強大的敵人。這是歷史的悲劇。
「制裁」是國力的對決
「制裁」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要看兩國的綜合國力對比。若美國比中國強大很多, 「制裁」的殺傷力會頗大。2012年美國要求設在比利時的國際收付清算體系(SWIFT)踢走伊朗的銀行,最初SWIFT不答應,但美國威脅連SWIFT也要制裁,後者唯有屈服。但在2014年英國要求踢走俄羅斯,以報復後者在烏克蘭的活動,SWIFT便一口拒絕,此乃國力有別也。
我們可把中美兩國的經濟狀況作一比較。今年第一季疫情對美國尚未有重大影響時,她的GDP已比去年同期下降5%,現在疫情失控,今年全年若有實質負增長7%便算不錯了,亦即今年美國GDP未必能達到20萬億美元。至於中國,今年第一季GDP比去年同期負增長6.8% , 第二季正增長3.2%,疫情受控,全年可望正增長1.5%以上,視乎官方匯價,中國GDP大約有14.5萬億美元,即中國GDP逼近美國GDP的73%。以上是按官方匯價計算,若是考慮到中國物價比美國低,用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已比美國高出25%左右。
所以在經濟總量上,美國已討不了好,尤其是美國經濟正處於大衰退及高失業期間,疫情高危時仍強要人民重啟經濟及乞靈於開動印鈔機製造泡沫,在此態勢下搞損人害己的「制裁」,首先要考慮自己有無足夠的承受力。
對美國更為頭痛的問題是她近月正在狂印鈔票。美國多年以來政府都入不敷支,財政赤字累積起來便成公債。1980年美國政府欠債佔GDP只是34.62% ,到了2000年上升至57.13%。奧巴馬並無為美債減壓,每年公債平均上升1.16萬億美元,他在任的八年,使美債總量翻了一番。特朗普上台時債務增加速度稍慢於奧巴馬年代,但到了今年,他面對疫情,又要刺激經濟以利競選連任,一發狠幾個月內便多借了近4萬億元,今天的欠債已超過26.5萬億,大約等於今年GDP的133%,亦等於每一名納稅人平均欠債21.3萬美元。更為恐怖的是,在疫情前美國聯邦政府估計今年收入3.7萬億,開支最終可能超過7萬億,政府是典型的要借債度日了。誰肯借給她?中國、日本等國買下了她的一部分債券,另一部分卻是靠美國人買入。再不夠便是靠聯儲局印鈔票去買債。在全球經濟衰退下,外國政府及美國人民的財力都大減,美國政府主要倚靠的便只能是印鈔票,這倒是飲鴆止渴了。反觀中國,每年因高儲蓄而新增的資本比美國加上歐洲的還要多,中國多資金,美國卻是捉襟見肘,陷於財困的國家去「制裁」資金充裕的國家,殺傷力有限得很。
打擊「聯匯」自找苦吃
話雖如此,特朗普還是要搞些東西出來。美國自己出了貧富不均、經濟停滯等問題,貿易戰、科技戰等成效不彰,搞來搞去,今年中美經濟增長率的差別又再擴大,中國又把美國拋在後面,特朗普緊張選舉,不大肆甩鍋抹黑中國,便更難以在選舉中取勝。疫情控制失敗,轉移視線甩鍋中國已沒有這麼容易,用香港國安法借題發揮,便成為新的競選策略。不過,在「制裁」上,美國並無多少選項可用。
取消香港的特殊地位?香港基本上不向美國貨徵收關稅,現在美國倒要向香港貨加稅,但香港早已不是工業城市,每年出口到美國的香港製造貨物不足5億美元,這麼小的量,美國加稅對港也不會有實質影響。
打擊聯繫匯率?一種方法是沽空港元,但這需要大量港元持有者賣出港元。美國政府沒有多少港元,如何沽空得了?個別炒家完全不夠實力達此目標,必需要港人自己大舉拋售港元才有望成功。但香港擁有44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而且擁有3萬多億美元儲備的人民銀行必會支持港元,最後可肯定是一分錢也不需要中央付出,拋售潮便會無疾而終。更重要的是,美國國力的支柱之一是美元霸權,美國只要開動印鈔機,便可換取到別國有價值的商品與服務,但這需要有足夠多的地方肯持有美元,並以此作為交易媒介及儲備貨幣才可能,而香港的聯繫匯率正是最徹底願意吸納美元的制度。打擊這制度不啻是動搖美元霸權的根本,美國現屆政府雖行止乖張,但恐怕心中所怕的,是香港以放棄聯匯制度作為反制工具,反正過去一百年,香港總共用過五種匯率制度,聯匯制只是其中之一,改變不會帶來太嚴重後果。
對香港最有實質威脅的可能是美國運用其影響力逼迫SWIFT把香港踢走,但這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務,而且美元的霸權地位也會因此受創。SWIFT是一個連接了全球200多個國家11000多所金融機構或銀行,帶有合作社色彩的一個金融通訊網絡,全球大約一半的跨境支付都利用它傳遞信息駁通不同國家的外匯交收系統。若某國某地區被禁止使用SWIFT,會造成不少麻煩,需要使用另一系統或自己發展一個新系統。SWIFT不屬於美國,但因美元是最常被使用的貨幣,所以美國的話語權較大。SWIFT有25名董事,來自各國參與的銀行,現屆董事會有一位董事來自中國銀行,從前也有來自香港的。
SWIFT踢得走香港?
正如前文說過,就算有外來壓力要踢走某國,SWIFT一樣可以拒絕。從過去經驗看來,國力的對比是關鍵因素。能踢走香港嗎?香港是世界三大或五大外匯交易中心之一,具體排名要視乎用什麼標準,若香港的銀行不能參加SWIFT,世界外匯交收的整個運作恐怕會大混亂,情況比伊朗或俄羅斯離開嚴重得多。況且中國早已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不少支付通過香港,若香港垮了,在一段時間內,全球很多國家的進出口貿易都會大混亂,中國不會容許此事發生,其他國家也會因利益受損而反對。假設美國用上了洪荒之力真的做到了把香港踢出局,那麼世界多個國家必會對使用美元這一習慣大起懷疑,繼而促使她們發一狠勁,乾脆擺脫美元,另建體制,美元霸權又會失去一個支柱。美國金融界中人應明白此等道理,不致亂來,但只怕白宮中的經濟文盲不懂世事,還以為自己可任意胡搞,害己累人。
美國當然還有其他的招可出,例如凍結某些人在美國的資產或不發簽證等,但這些小動作無法影響大局,而且會引來對等報復,我們不用重視。
(大公報 202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