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6/2022

土地房屋發展 以新加坡為追趕目標 (雷鼎鳴)


世界似乎正步入一個相對動盪的階段。中美關係丕變,兩國之間的經濟戰與宣傳戰早已出現,軍事衝突的風險也不能排除。過去幾十年世界經濟得到全球化分工與貿易之助,生產力得以迅猛發展,但現時在美國帶動下,全球化正走上回頭路,生產力必受負面影響,我們習以為常的經濟繁榮,就算不是一去不復返,也需我們更大的努力才能維持。香港是國際大都會,難免備受衝擊,一個新的挑戰已然出現︰究竟我們在面對風高浪急的環境下,要坐困愁城,不思進取,只保着現在的所有,還是要加倍努力發展,把香港帶上一個新台階?

在逆境中拼下去是積極的態度。香港對世界大局起不了太大影響,但香港自身的一系列社會矛盾卻極需化解,刻不容緩,當中最具困擾性的是土地房屋問題。這問題的重要性眾所周知,不贅。但解決問題前,我們總應先定下目標,否則會失去方向,也無法衡量政策成敗。

香港的住宅單位又貴又細,政府歷年來訂定政策時只凸顯出建了多少單位,並未告知公眾人均居住面積有無增加。這是很有問題的,假設香港所有住宅都分割為一個個劏房,「單位」的數量豈不突飛猛進,「單位」數量遠超住戶數量?社會是否在進步的一個指標是人均居住面積有否在不斷擴充。

 

星人均居住面積遠超港

香港目前的人均居住面積是16平方米,在發達經濟體中敬陪末座。我們可作一些國際比較。美國1973年的人均居住面積是51.2平方米,到了2015年,總共上升了91%,達到98平方米。中國的城市,在1990年是6.7平方米,但其後大興土木,到了2019年已是39.8平方米,上升幅度達494%!中國的農村2019年更達到48.9平方米。再看把香港視為假想敵的新加坡,此地雖然靠填海增加了22%的土地,但人均土地面積仍及不上香港。不過,新加坡的人均居住面積卻是25.1平方米,完全碾壓香港。

我們若以美國或內地作目標,難免會被視為陳義過高,但新加坡條件尚未必及得上香港,為何她的人均居住面積比香港多出56.9%?這顯然與政策有關。我們可否以新加坡為目標,在20年內追上她今天的水平?只要看看中國在29年中人均住宅面積能猛增494%,若仍認為香港的56.9%太過進取,則我們不應羞愧嗎?

若是以今天的新加坡為目標,香港尚需發展多少土地?香港現時的住宅用地為7,900公頃,佔香港總面積稍多於7%,若再考慮到人口的變化,住宅總樓面面積要提高67.9%才可達標,這裏假設了地積比率不變。

 

港缺6344公頃土地建屋

再推算一下,房屋的土地需求是5,364公頃,再加上經濟用地、政府及社區設施、交通基建等所需用地,香港總共需要9,554公頃,但有部分土地發展已經成熟,隨時可供應,扣除這些土地後,真正的短缺,按以上假設,為6,344公頃。

6,000多公頃的土地從何處填補?若「明日大嶼」第一期的1,000公頃填海、北部都會區的2,270公頃(含新增的600公頃)及其他談論多時的造地計劃全部落實,香港的潛在土地供應可再增4,124公頃,上述6,000多公頃的短缺可減少至2,220公頃。

從上述數字可知,就算「明日大嶼」第一期、北部都會區、龍鼓灘及屯門等等項目全部落實,香港的土地發展仍遠未達標,我們仍應為餘下的2,000多公頃發愁。我十分認同鄧小平的「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老鼠便是好貓」論,當然我們在作選項時也應盡量減少對環境的衝擊。若我們不思進取,造成港人的住屋困難,這才是真正的不公不正義!這2,000多公頃應如何解決?

新增地減鄉郊居所比例

「明日大嶼」可提供700公頃;新界北若大加發展,潛在的供應或可再加2,000公頃;在新增土地中減少鄉郊居所的比例也可節省一些土地;地積比率也可提高,但這會使居住環境較為擁擠,不一定是好事。

我相信這些發展要求並不過分,我以前也論述過,以外滙資產為藏富工具,每年因通脹而淨蝕,及要面對外滙被不友好國家凍結的風險,遠不如藏富於地,投資在可大幅改善港人生活的土地之上。

 

(晴報,經濟日報 2022-8-26)

8/19/2022

台海變局與中美國力比較 (雷鼎鳴)

 台海局勢呈現大變,中國已顯出有決心有能力隨時可把台灣海空封鎖起來。解決台灣問題用北平模式,圍而不攻,逼出個傅作義,確是後遺症最少的方法。美國一心要遏制中國的發展,當會盡力破壞中國的戰略,但美國應不至笨到把自己捲入台海戰爭,拉攏盟友對中國施壓,或是鼓動日本當代理人去找死,倒是可能。 

我素來分析問題的方法是詳細了解最可能出現的情境,但又要提防形勢失控,出現惡劣的局面,所以也必會重點考慮若判斷有誤,最壞境況避不掉便怎麼辦。在台海問題上,最壞或相當壞的境況是美國橫加干預,與中國打將起來。此種境況出現的概率很低,但一樣要防。 

 

美只視台為棋子 乏持久戰意志 

 

中美都是超級大國,大國打仗誰勝誰敗,與隨時可被人滅掉的小國之間的戰爭,大不相同。大國是不會這麼容易便被滅掉退出歷史舞台的,雙方必會纏鬥一段很長的時候,互有勝負,互有損傷。在持久戰中,誰勝誰敗,取決於自各擁有多少資源及決心與意志力如何。在台灣問題上,西方國家與中國相比,意志與決心會大為不及,中國視統一問題為民族榮辱的國家根本性大事,美國則只是視台灣為棋子,歐洲則更無利益關係,誰會盡力誰不會,一目了然。 

在資源問題上,無論是真的打仗或是中美兩國經濟上互相對抗,最重要的指標便是比較中美的GDP,但這種比較內含學問,機械性的簡單比較不會給予我們準確的結論。 

如果用最簡單的比較,我們知道2021年,用市場滙率計算,美國GDP23萬億美元,中國是17.7萬億美元,中國等於美國的77%左右,人均GDP美國則約是中國的5.5倍,中國與美國相比,似乎差距仍遠。不過,這種比較起碼有兩處不當,應作調整。 

 

以購買力平價計 GDP遠超美 

 

首先是中美兩地的物價大有不同。這本來有購買力平價計算法,即把兩國物價差別這一因素也計算在內。若用此法,早在2014年,中國的GDP便超過了美國,到了今天,中國比美國應已高出近兩成。不過,我們要注意,把中美物價差別正確作比較卻是十分困難的事,兩國人民消費的商品十分不同,究竟應比較哪些商品的價格?舉個例子,在美國西岸,你買碗炸醬麵大約要10美元,我近日在內地流連忘返,過着當地居民而不是遊客的生活,更能體驗出其真實的物價,同樣大小的炸醬麵10元人民幣就可買到,還會有外賣小哥送到家中。又舉個例子,在內地二綫城市安裝一台分體式冷氣機,涉及在高樓爬出窗外,既懂輕功,又要力大無窮,一人之力捧起一台冷氣機在牆外攀爬,費用不到200元人民幣,在香港,據朋友告之,簡單的也要2,800元港幣,美國的,只會比香港更貴。由此可知,在普通人的生活消費或服務上,美國的物價有部分是中國的67倍甚至10倍以上。 

國際機構調查物價時,往往以外國人的消費模式為根據,這類商品,在中國倒不一定便宜,但若以中國人的消費籃子作標準,中美之間的物價差別可以十分巨大,換言之,用較準確的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會比美國超出更多。 

第二個問題是中美兩國GDP的成分不大相同。2021年中國GDP53.3%是服務業,39.4%屬於包括製造業、建造業等的第二產業,其中製造業的增加值35.26萬億元人民幣,佔GDP 32.6%。反觀美國,製造業只佔GDP10.8%,總值只等於中國的43%左右,在工業上,中國的規模已遠超美國。 

 

8GDP靠服務業 國力虛空 

 

美國GDP 8成以上是服務業。本來服務業有其重要性,但我們仍要分析美國佔這麼大比重的服務業對其國力是否真有足夠大的幫助。舉個例子,美國人喜歡打官司,事無大小往往也付諸於訴訟。律師收費高昂,他們的收入是GDP的一部分,但他們的「貢獻」只是把資源從訴訟失敗者手上轉到勝利者及律師手上,他們並沒有為社會生產出新的價值,用經濟學術語說,這一類人的活動是所謂的「尋租活動」。美國的利益游說集團十分活躍,他們的收入也算在GDP內。金融保險服務業佔美國GDP 22%,其中一部分是幫助資源配置到合理的項目上,自然有其貢獻,但其中一部分,例如鼓動股民炒賣股票的,若說對美國國力很有幫助,恐怕也無甚說服力。 

在軍事或經濟戰爭中,實質的生產遠比某些含有水份的「服務」來得重要。這也是為甚麼俄羅斯GDP低於歐盟,美西卻不敢輕忽俄的經濟力量。俄有天然資源,中國有製造業,美國有服務業,戰爭中哪樣最管用? 

 

(晴報, 經濟日報 2022-8-19) 

8/12/2022

中國制裁佩洛西家族的意義 (雷鼎鳴)

欺善怕惡是人類的一種惡劣本性。在網絡世界中,欺凌者往往肆無忌憚,原因是他們的真實身份並不曝光,不會被報復;黑暴期間,暴力分子蒙面戴罩,也是相信受害者辨認不出他們,所以才敢殺人放火。在過去67年來,美國政客及媒體對中國的無端攻擊,愈演愈烈,早已進入脫離現實及失控失衡階段,為何如此?除了修昔底德陷阱的心魔外,美國不太感受到中國的反擊,以為中國可欺,恐怕也是重要原因。 


美常誤判中國實況 

美國對中國的判斷常常錯誤得使人愕然。70年代初期,中國正經歷着文革,人民頗受四人幫餘毒的凌辱,但其時美國正有「中國熱」,媒體及知識界對中國一片唱好,把她說成是人間天堂、萬民的理想國。今天中國的實質GDP70年代高出近50倍,人民擁護政府的比例高達95%,美國政客與媒體卻反而宣傳中國人民如何悲慘,怎能不使人摸不着頭腦? 

面對這些無端攻擊時,中國也非完全逆來順受,外交部幾位發言人,如華春瑩大姐,棉裏藏針聲調溫婉的反擊,跟美國咄咄逼人的官方發言相比,勝了不止一籌。但可惜絕大多數美國人聽不懂中文,美國政客自然感受不到反擊的威力,所以態度上一直可以把中國當作軟弱可欺。此種失衡現象,使到美國對中國的攻擊毫無節制,日子久了,美國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編織的謊言,愈是對真實的中國產生誤判,這大大不利美國自身的利益。 

教宗方濟各對中國一直情有獨鍾,他曾讚嘆中國人是一個很有耐性的民族,考慮問題常以10年或甚至百年作時間單位。中國政府也的確有耐性,在美國政客胡亂攻擊中國多年後才找準機會,對美國政客推出一些見血封喉的反制措施,上周五公布的對佩洛西及其直系親屬的制裁正是部分凌厲的殺着。 

 

美國大企業勢避嫌 

佩洛西本人出身政治家庭,早年扮演的角色,似乎更像政圈中的交際花,在47歲當選國會議員前,基本上沒有真正的工作過,中國如何制裁得了她?答案是她的丈夫老保羅.佩洛西和兒子小保羅.佩洛西都是商人。其家族算不上是巨富,「只有」10億港元左右的身家,網上曾傳聞老佩洛西先生與香港的銘基環球投資有關,此傳聞錯誤。不過,中國此制裁的殺傷力與此基金無甚關係,而在於老少兩個佩洛西的生意都難以與中國切斷,例如2008年她丈夫便曾為北京奧運提供豪華轎車服務。更嚴重的是,哪間公司若在生意上與佩洛西家族有來往,可能便會受到中國封殺,試問哪間公司會願意為了一個並非富可敵國的家族而得罪中國?而美國的大企業中,與中國毫無商業關係的公司很少。這樣一來,佩洛西家族的經濟網絡恐會大部分被斬斷。 

此事對美國政客是一種非常實質的警告。美國是一個金權社會,沒有資本家的捐款,政客當選會舉步維艱。從前資本家見到政客不斷攻擊中國,但美國資本的利益也毫髮無損,所以也可縱容政客繼續下去。但有了佩洛西的先例,理論上誰支持過反華政客,在華的生意或投資也可能受損。當然,其效果如何,要看中國政府貫徹此制裁的力度,但整件事可能已對未來的美國對華言論及政策起到一些制衡,這倒仍未包括將來會否把制裁加碼。 

連坐辣招還施彼身 

我一般而言,並不贊同這種株連或連坐法的制裁手段。連坐法在中國歷史上早已有之,據考據,並非商鞅所創,真正的創始人是墨子。 

記憶當中,中國在外交政策上從未用此辣招,為何今次會用?原因簡單,始作俑者是美國,近年她連番出招制裁中國、香港與俄羅斯的官員,早已對禍及家人的連坐法做出「示範」,中國只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別人也難以批評。 

此招一出,也許美國政客會逐漸醒覺,若論經濟制裁,中國能打蛇打七寸的招數比美國可能還要多。互相制裁對中美的利益並無好處,但中國若不露一手,便等於不對欺凌者展示實力。世上所有的欺凌者都是欺善怕惡,也許這幫人要跑到別處才可稱王稱霸了。 

 

(晴報,經濟日報 2022-8-12) 

8/05/2022

佩洛西竄台 中了中國的算計 (雷鼎鳴)

 同文邱立本兄傳來一個段子,曰:從來沒有這麼多人關心一個陌生女人82日在甚麼地方過夜。佩洛西在台灣訂好的酒店我倒是知道,我曾有一段時間每月應當地政府之邀到台北一次,所有5星級酒店全都住過,唯獨這一間不敢住,原因是盛傳此酒店鬧鬼,我當年到其電梯大堂果見亮堂堂的金色靈符鑲在那裏,我雖不信鬼神之說,但倒也不想夜裏整晚心底發毛。不過,外國人根本不識符咒,住在那裏也無妨。 

 

佩洛西為私利轉視綫 

佩洛西之行其實不符合美國當前的國策,這只是她出於私利,要轉移視綫,使人忘掉其丈夫靠內幕消息炒股而已。美國對華的國策有何要素? 

美國終極目標是要保持自己的霸權,中國最有實力挑戰她,所以一定要遏制中國的發展。中國的價值觀與制度是否與美相同,並不重要,美國8090年代連事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尚且不放過,價值觀只是藉口。但中國國力增長太快,美國無法應付,惟有多想一些旁門左道的辦法。 

本來中美建交時有聯合聲明,大家承認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一部分,這是中國與任何國家建交的基礎,不接受此原則,中國根本不會與你建交。但美國此承諾已被美國政客視為障礙,欲除之而後快。怎樣去除?是用切香腸的辦法,逐步逐步把一個中國的實質內容空洞化。每次去掉一點點,若中國譴責或有行動,便可歸咎中國小題大造,些許小事,何需大動作反制但量變終會導致質變,當香腸逐片逐片切去時,終也會切盡。 

美不斷誘華射第一槍 

美國打這個如意算盤是想拖。不少人認為時間在中國一方,但在台灣問題上這倒也未必。時間久了,台獨思想有空間在台生根。美國政府應早已知悉,台海一旦打仗,美國是沒能力護得住台灣的。就連多賣先進武器給台也是不敢,因為大有可能會讓它們最終落入中國手中,從而洞悉美國軍事機密。所以從美國的利益看來,最好中國統一了台灣後要面對一連串管治與台獨思想難題,這會耗費掉中國不少資源,從而拖慢她的發展。在商業策略理論中,有些公司為了不想被收購,故意種下一個困局,誰收購了它,誰便一身麻煩,此之為「毒丸」理論是也。由此可見,美國雖無心於台灣人的福祉,但卻很有動機把台灣問題拖延下去,好使吞下了毒丸的台灣,毒性持續發作。 

不少人認為美國也想利用台灣作為代理人,不停賣軍火給台灣,要她為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有如在烏克蘭一樣。美國不是不想,但台灣面積太小,與大陸強弱太懸殊,美國自己又不敢與中國展開全面戰爭,所以代理人之戰不切實際。既然此計不通,美國便出另一招,便是不斷誘使中國射出第一槍,把中國描繪為挑釁者,這有利於美國拉攏歐盟國家共同對付中國。 

中國如何回應這些招數?統一中國收回台灣確是14億中國人民的強烈意志,不可輕侮。此事中央政府並不想拖延,但會按對自己最有利的時機才採取行動。中美兩國政府恐怕都已有共識,中國已具備足夠的軍力收回台灣,而美國無力改變此一態勢,雙方所爭的只是把中國所承受的後遺症減少還是擴大而已。 

 

早計劃好以軍演鎖台 

佩洛西突然出來搞局,卻是給了中國一個天賜良機。坊間不斷呼叫不准她的飛機降落或甚至將其擊落,此等情緒可以理解,但只是棋屎貪食卒的心態,不懂得中央政府的鴻圖大略。殺掉佩洛西對中國毫無益處,反而向美國提供一個報復中國的藉口。留住隨時官非纏身的佩洛西充分利用她的剩餘價值,反可使中國乘勢而上,宣布84日至7在台海實彈軍演,看其公布的經緯度與地圖,等於是包圍了台灣,軍事封鎖了台灣,而且從回應的速度及有條不紊的行動來看,這顯然是早已詳細布置好的計劃。 

這次軍演意義重大,一次軍演可以變成常態化,以後若有機會,可以重複。懲罰的主要對象是台獨勢力,這是一種可使他們畏懼的警告,武力逼統從概念變成行動美國卻是吃了個啞巴虧,中國此舉,是回應美國第3號人物佩洛西挑釁之舉,美國便不能把挑釁的責任推到中國身上。美國若是醒目,會想法破壞中國這次軍演,但不知她有無機會了。台海局勢可能已出現了一個新的里程碑。 

 

(晴報,經濟日報 20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