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7/2019

香港人才中心地位受衝擊. (雷鼎鳴)

有位財經名人曾經說過,香港應該是一個金融中心及人才中心。前者能否保持下去,現先不說,後者卻有需要檢視一下。
香港是美食天堂,世界無處可及,生活服務設施也完善,雖然樓價高昂,但的確仍能吸引一大批高端人才來港工作。在學術界中,港人肯花時間十年磨一劍的人極為罕見,真正的本土自生的學術人才不是沒有,但數量終究有限。香港各大學近20年來能有超卓表現,相當大程度是倚靠我們堅持擇優而聘,不問背景,只重學術能力。人才來到香港後,我們也能嚴格按其學術成就作出升遷或罷免的決定。近年來,香港的競爭力已不如前,新加坡大手筆招聘,內地高校出手也甚重,香港高校早已面臨人才流失的壓力。近月社會動亂出現,學界肯定大受打擊,優秀的教授有整個世界的市場向他們招手,在港的大學中,卻要面對惡劣的歧視氛圍甚至粗言穢語,或威脅人身安全,其子女也有可能在學校中遭人霸凌,將來有人求去,是意料中事。尚未來港的,也要重新考慮是否成行。這些對香港發展為科創中心,顯然不利。
專業服務業恐好景不常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港人,很多都在各工商金融專業界服務,他們有部分人積累到豐富的經驗,是難得的人才庫,香港的GDP中也有近10%來自專業服務,但恐怕好景不常了。有黃營的評論指出,到內地的外資,72%來自香港,所以內地經濟極倚賴香港,只要把香港經濟弄垮,大陸便要崩潰,習近平也要下台云云。此等荒唐的推論建基於無知,以2017年為例,從香港流入內地的資金有945億美元,但這筆錢從何而來?基本上是從大陸流到香港的912億美元中而來。大陸資金出口轉內銷,是因為回流的資金被當作外資,有各種優惠政策,這也顯然是利港政策。資金到港轉一轉,便可為香港的專業服務,如會計、金融、管理、法律等等衍生需求,從而養活了一大批香港的專業人士。近日的暴亂已重創香港的聲譽及營商環境,在內地人眼中,香港的地位已大跌,只要中央一聲令下,取消惠港政策,香港到內地的資金再無優惠,那麼香港這些專業人士的飯碗便立刻成問題,或許他們為求生活,也要離開香港赴大陸工作。台灣太陽花運動反華的學生近年紛紛要到大陸找工作,正是先例。但這樣一來,香港便無險可守了。
現在在校的大學生及中學生又會面對甚麼就業問題?我已幾次聽過一些僱主慨嘆,他們將來招聘的時候,不能不小心在意求職者的年齡,亦即靠此判斷他們是否在學時參加過今年的暴動。此等標準當然對品學兼優、一直努力唸書的學生不公平,但我們也難以責難僱主,誰會願意把曾當過暴徒的人引進自己公司?可能將來見工面試時,求職者第一句便要大喊「我支持香港警察」,以示自己與暴徒劃清界綫,不被拖累,但這相信也是不足夠取信於人的,也許他們在學校現在便要多參加一些正當活動,可在履歷中展示出來,才有較大說服力。
僱主不會願意聘請暴徒
我們不要忘記,在10至10餘年內,人工智能及機器人都會取代大量的職位,想在職場中成為贏家,現時便要學習相關知識,而大學也已有不少課程為此作準備。但我們能期待掟汽油彈的暴徒能如此潛心向學嗎?他們的未來的確可悲,也許他們自己內心深處也感受到自己自找的悲劇一生,所以「攬炒」的心態才會在他們當中出現。
攬炒當然是極度自私的觀點,他們不單是對自己的世界感到絕望,而且還想攬着別人一起下地獄,這是任何正規的宗教都應譴責的行為,但不幸地,香港部分宗教人士也已走火入魔,不能自拔,這是很可悲的。現在仍有機會接受納稅人資助教育的年輕人,你們與那些喪屍般的暴徒應該是不一樣的,你們還可停一停、想一想,與暴徒割席。文革過後,不知多少退役紅衞兵為自己從前受意識形態痴迷時的荒唐暴行感到一生後悔,希望香港的年輕人不要重蹈覆轍。
(晴報 2019-9-27)

香港公務員是精英還是廢官? (雷鼎鳴)



  香港公務員常常會得到兩種極端相反的評價,有人說他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公務員,也有人認為他們都是廢官、庸官。這還不算奇怪,兩種矛盾的評價背後,還都有着頗為堅實的根據。

  我認識的公務員無數,回歸前或之後,與他們爭論或和諧地討論問題,已多不勝數,我估計自己還可對他們作出較為客觀的評論。我對他們從來是有讚有彈,讚了以後的罵,特別有力,罵了以後的讚,亦愈可顯露真實性。

  舊同事車嘉華教授在臉書上說世界銀行有個數據庫GovData360,當中有不少有關香港與世界各國的指數,他特別提到有一個叫「政府效能」(Government Effectiveness)的指標,頗為有趣,我找來一看,倒也開卷有益。指數的最低為負2.5,最高是正2.5,北歐與北美國家得分較高,落後國家得分低,這似乎反映政府的管治能力與經濟發展程度有密切關係。香港得分多少?1996年回歸前,亦即彭定康讚揚香港公務員是世界最優秀的時期,得分是1.04不是很高,但已遠高於世界各國的中位數(當時這中位數是一個負數,今天則接近零)。到了2017年,香港政府的得分已升至1.90

  這意味着甚麼?回歸前香港政府得分低於當時英國政府的1.88分,今天卻青出於藍,高於英國的1.41分。這固然由於英國政府不斷倒退,但香港的不斷求進也是不錯的。至於世界霸主美國,也沒有甚麼了不起,2017年得分1.55,一樣遠低於香港的1.90

  上述的指標是否可靠?我相信是有事實基礎的。市民不論跑去換領身份證、更新駕駛執照或交稅等,一般可快速搞妥,與外國的漫長等待不可同日而語。我最不願來往的是稅局,因此局的任務是要從我腰包掏錢,還是少來往為妙。年前我認為稅局對我的評稅有誤,發信向其追討我多付的稅款,書信及電話來往交涉超過一年以後,終追回了十多萬,雖頗感浪費時間,而且追回的錢比我認為合理的尚少了一兩萬元,但我卻仍願意給處理此事的稅局公務員一個讚。他們做事有板有眼,講求規定與證據,最終的結果也是經過理性推敲而來,他們甚至主動提出我並不懂得的新途徑,使問題得以化解,而且全程十分耐心有禮,不能不讚。

  香港公務員在行政上高效是成立的。市民對他們不滿,很大程度上是基於沒有見過「世面」,不了解其他地區及國家如何低效或甚至蠻不講理。但香港公務員便沒有缺點嗎?在近月的社會動亂中,他們的缺點便表露無遺。我們都知道當前的首要問題是止暴制亂,政府唯一倚靠的力量便是警察,政府各部門理應出來一起撐警或作各種支撐,不過,我們見到的,是鮮有部門肯出來,各高官與他們的下屬倒似是避事唯恐不夠快速

  政府要把時間用在甚麼地方?建立對話平台?本來與市民溝通並無不妥,但當有一批絕不會願意與你溝通,只想跟你玉石俱焚的暴徒仍在不斷衝擊市民的底線時,你找些不相干的人等與你對話又有何用?政府連港英年代也用過的《緊急法》也不敢用,《蒙面法》合情合理,很可能也是不了了之,教育局不敢炒掉發表極端仇警言論的教師。我們看不到一絲一毫的果斷,只看到有些人害怕惹火燒身,「為官避事平生恥」,希望此話能喝醒當前公務員組成的政府!

  在政府架構中當上EOAO並不容易,他們大多學識都不錯,語文能力也高,在學校時可能是學霸,考試分數高。他們是好學生,考試時記得標準答案,當官時熟書,各種規章制度一清二楚,也視不按本子辦事為大逆不道。但當世界劇變,仍不懂變通訂新策略,只知刻舟求劍的,不可能是好統帥好戰士。香港今天仍需要公務員保持他們行政能力上的優點,但最上層公務員出身的政策局局長及特首,卻必須擺脫公務員思想的拖累,事事從戰略出發,並勇於出擊,迎難而上,否則香港亂局難以止息。

(Headline Daily 2019-9-27)

9/22/2019

香港暴亂失去的與保存的 (雷鼎鳴)


三個多月的動亂過後,很多人都說香港已變得面目全非。究竟它的經濟尚能保存了什麼?又失去了什麼

有一些制度暫未受到直接衝擊。香港實行簡單的低稅制,這對吸引人才及資金都十分有利,這制度現在未見有改變跡象,但假如政府以為派錢派福利可幫助解決社會問題,從而大幅度增加開支,放棄小政府模式,那麼低稅制是不可能維持下去的

香港也是一個自由貿易港,除了很少部分的商品外,香港不徵收關稅,資金的進出也是完全自由的。這兩項制度是造就了香港多年以來,也包括今年,經濟自由指數排名一直冠絕全球的最基本因素。三個多月來,未聞有人要反對這兩項制度,不過,也有一些高唱美國國歌、揮舞美國國旗的人跑到美國領事館請願,要求美國國會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條例」,若這條例通過,會增加香港本土產品出口到美國時被加徵關稅的風險,若香港因此而還擊,自由貿易港的制度便會有所改變。暴亂也可能觸發某些對沖基金沽空港股或港元,目前這些仍只是傳聞,大規模的實質行動並未有出現,但假如將來真有大型資金流動,香港能否保持資金流動零管制的傳統,有待考驗,但我相信香港可守得住衝擊

上述的自由經濟制度,及香港排名一樣很高的個人自由指數,使大量金融與貿易人才聚集香港,這些人互為影響,他們也習慣了香港的制度與生活模式,暴動雖猛烈,似尚未足以動搖他們的去留,但若暴亂持續,結果便難料。

有些東西能保存外,香港也因暴動而蒙受巨大損失。短線而言,遊客來港人數大跌,零售餐飲等行業遇上幾乎與沙士(非典型肺炎)時同等的打擊,GDP今年可能零或負增長。生活上,市民因暴亂及交通系統遭破壞而遇上不便,黃營中人認為自己訴求得不到回應而有人選擇暴烈行為,有人則染上抑鬱症,藍營中也有人因眼見他們建設的社會被摧殘而憤怒及苦悶,這些情緒都對香港的生產力有不妙影響

但上述短線的影響又遠不足以反映近日暴亂對香港經濟長遠的傷害。這有兩方面頗為不同的破壞。

第一方面是對法治及社會所認可的行為規範的破壞。港人素來崇尚法治,其司法制度,按西方標準衡量,排名一直高企,且高於自稱民主自由的美國。有些人或以為司法制度至今完全無損,我不認同這看法。到本文執筆時,尚未有任何反政府的暴徒走完了司法程序而被判刑,我們確未能知道將來的判刑能否維持公正,但我們已有足夠理由相信,目前的司法系統不足以應付數以千計甚至萬計的與暴亂有關的訴訟。大量犯了法後未能被起訴,或被起訴後因遇上不同立場的法官而量刑千差萬異,又或等好幾年才能上庭等等不理想情況,早已造成市民對現存司法制度或其運作的不信任

加國集會戴口罩判刑十年

在法律上,為何加拿大可以判在公眾集會上戴口罩的人坐十年牢,但在香港,暴徒可以合法戴口罩隱藏身份,而警察卻要顯示身份號碼被人起底家人遭人欺凌?法律上的不對稱性已足以使我們對法庭的判決缺乏信心。

在行為規範上,我們日常行事都會有一種預期,例如我們相信坐地鐵上班不會有人敢於故意阻礙車門關閉而誤時上不了班,又或出入機場時不會遭人禁錮毒打,到醫院看病不會擔心有特殊政治立場的醫護不盡心醫治。也許這些都是小概率的事件,但我們卻難以否認其存在。

香港的最重要資產之一便是我們曾相信法治社會,也信任各方人等會按大眾接受的準則去行事,但暴亂已對這些本來是合理的假設打下了問號,大大增加了經濟中的不確定性。用經濟學術語說,暴亂已推高了執行社會中各種正規或潛在合約的交易成本,這對經濟拖累之大不可限量。從此,不少投資者對香港是否一法治社會,不免滿腹狐疑,不信任情緒一滋長,便難以杜絕

第二方面是人力資本的誤投。對一個年輕人而言,他要面對一個問題,究竟是把時間金錢投放在學習有助提升自己生產力的技能,還是投在如何搞鬥爭搞革命之上。二者都需資源,用了在甲,便少了在乙。過去三個多月,顯然有不少年輕人公然地或瞞著家長把時間用在參與暴力實踐或鑽研如何鬥爭之上。他們用在這方面的時間越多,技術便會更成熟,鬥爭效率會提高。雖然我不認為他們有任何最終勝利的可能,但身在其中的人每每會為一些小把戲的勝利而沉醉不已,這又會誘導他們把更多資源從學習知識提高生產力方面改投到無助經濟的鬥爭學問或實踐之上。這類人越多,經濟停滯或下滑的可能性便越大。對他們來說,參與大灣區發展或搞創新科技等等全是空話

這兩種傾向帶來的社會損失顯然是比「佔中」大得多的,因為過去一年同時發生的事,特別是貿易戰的延續或止息都在同步影響經濟,我們難以在數量上隔離出近日的暴動對經濟的真實影響,這與「佔中」時可以用較簡單方法去估算截然不同,但我相信真實的長期積累損失一定是以萬億計算的。不要忘記,香港還有一個在不少領域上勝於香港的競爭者深圳。當港人在自毀長城之際,有些業務會轉到深圳,是難以阻擋的。

 

(Yazhou Zhoukan 2019-9-29)

9/21/2019

三K黨與黑衣蒙面人 (雷鼎鳴)


很多朋友都在問為何香港仍未立《蒙面法》。從前有位議員告訴我,這是因為怕有人批評此法違反人權。但這並不是甚麼好的理由,近年來,歐美國家也遇上過不少蒙面暴徒示威搞破壞,她們不也是紛紛立了《蒙面法》以助警察檢控暴徒嗎?連加拿大這個人民較為和平的國家,在2013年也通過了《C-309條例》,警察不用證明蒙面人有無犯法意圖,只要他們在暴動或非法集會中戴上面罩或在臉上塗上顏色掩蓋真容便是犯法,要坐牢10年以下。

美國以《蒙面法》除三K

《蒙面法》十分公平,警察執勤時身份編號要暴露於人前,容易被人起底,家人遇上安全威脅,反而犯法的暴徒都戴上面罩,隱藏身份,這種不對稱性十分不公。要知道,飛虎隊專門反恐或對付窮兇極惡之輩,他們倒可戴上面具保護,但這特權是不應讓犯法者擁有的。

我翻查資料,發現美國有些州已有《蒙面法》,有些州沒有。有《蒙面法》的州當中,有不少立法時的理據,是為了清除惡名遠播的三K黨(Ku Klux Klan)。我記得十多年前讀過曾獲得克拉克獎章(Clark Medal)的芝加哥大學經濟教授李維特(Steven Levitt)所寫的暢銷書《Freakonomics》,當中有一章大談三K黨的歷史及被擊垮的經過。三K黨是19世紀美國內戰後6名前南軍士兵建立的組織,但後來卻發展為白人至上主義的秘密恐怖組織,專門向解放了的黑奴行私刑。我比較了一下,竟發現三K黨的行徑與今天的黑衣蒙面暴徒起碼有9大共通之處。

第一,亦是最明顯的,是三K黨出動時,都戴上頭罩,不敢以真面目示人。香港的黑衣人一樣也戴上黑口罩,在最前綫的,把頭盔也戴上,有些還把頭頸都包了起來。

第二,三K黨是秘密組織,成員身份對家人也隱瞞。香港的年輕暴徒一樣極力把身份保密,很多連父母也不會告知,生怕被父母喝止。

第三,在意識形態上,三K黨種族歧視嚴重,他們針對的,主要是黑人。香港黑衣蒙面人一樣是歧視,內地來客雖與港人同一種族,但黑衣人卻自以為高人一等,看看他們的文宣,便知對不同族群的人態度何等惡劣

第四,三K黨最廣為人知的惡行是向黑人行私刑,有時手段還十分殘酷。黑衣人則聯群結隊在機場禁錮毆打外來人、在街上縱火、對一些與他們意見不合者狂暴地拳打腳踢。他們又說要懲罰港鐵,對各車站的設施大加破壞,這些其實都是私刑,其違法行徑與三K黨一脈相承。

皆歧視其他族群濫用私刑

第五,三K黨行動都有暗號,以保護其秘密性或神秘性。我不知黑衣人用不用暗號,但他們的通訊方法也是經過加密的,效果與暗號雷同。

第六,三K黨朝中有人撑腰,連當過美國總統及普林斯頓大學校長的威爾遜(Woodrow Wilson)也是三K黨黨員,他所着的《美國人民史》一書中便有段落大讚三K︰「一個偉大的三K黨終於拔地而起,它是名副其實的南方帝國,為了保護南方而來。」香港的黑衣人也有不少政客為他們撑腰,這些政客見到這麼多暴亂後,至今仍未肯與他們割席。

第七,三K黨成員有強烈的白人優越感,他們襲擊黑人時,以為自己是在替天行道。香港的黑衣人雖犯案纍纍,竟自稱義士。

第八,三K黨成員很多都是被歷史拋棄、看不到前景、心情抑鬱的人,要聚在一起找存在感,黑衣人又何嘗不是

第九,三K黨除了行私刑外,也常以行動恫嚇別人。看看香港黑衣人一些文宣,例如兩個月前對浸大校長的一封公開信,便明言要校長「識趣」,順他們者昌,「只有跪下,你才能活下」。此等信件吹牛居多,但恫嚇性比三K黨更為嚴重。

香港蒙面黑衣人與三K黨有這麼多相似之處,美國也有很多個州為了要打擊三K黨而立了《蒙面法》,香港豈可不參考這歷史經驗?

(Sky Post 2019-9-20)

 

9/20/2019

暴力攬炒會有效嗎? (雷鼎鳴)


  政府撤回《逃犯條例》後,暴力活動未有止息,只有加劇。這是一早便可預期的,每次政府退讓,隨之而來的都是這後果。假如扔汽油彈、縱火、到處打人等在從前還只存在想象當中,現在則早已付諸實踐了。不過,我們也應注意,出來搞事的人數有所減少,這可能是一部份暴徒已被拘捕,雖然在候審期間他們還是可能蒙上面又再出來參與暴動,但總也會有些人心寒膽怯。另一可能是市民討厭暴力,這對暴徒或許有點制約。

  為甚麼暴力活動會升級,而人數會減少?從暴徒的策略角度來看,這沒有甚麼奇怪。當社會更多反暴力的人公開表態,加上暴徒也在流失了了人手,他們為了延續「運動」的動力,為了吸引大眾的注意,很易走上一條不歸路,把暴力推得更盡。這是飲鴆止渴的做法,但「好處」是使到「運動」仍被公眾關注,他們希望也許將來便有翻盤機會。

  若暴力得罪了公眾怎麼辦?這也不難解救,盡可能製造一些事端,轉移視線便可,這點暴徒背後的高人是十分懂得處理的。舉個例子,「爆眼女」一事,雖有不少疑點,仍被利用來為運動製造動力,否則為何在有如此重大公眾利益的前提下,當事人一直阻撓警方取得她的醫療報告?不用擔心「爆眼女」一事真相揭露後,那些暴徒及他們的支持者會感到
尬,他們一定懂得再找事件轉移視線,若是找不到,製造一宗新的「事件」也行。

  但上述的操控公眾注意力是否真的能有效幫助他們達至最後的政府目標?他們不同人也許目標不盡相同,有人要推翻習近平,有人要搞港獨,有人想奪權,有人只想發洩,但暴動本身只是手段,不是目標,卻是清楚的。這些人能搞了三個多月,當然是以為暴力是有效的工具,可助他們達到目的。既然他們相信暴力有效,所以只會把暴力繼續升級,不會停。

  此種取態其實是基於誤判。第一,他們取得的一點「成績」,主要是政府本身從六月中開始便採用了錯誤的息事寧人退讓政策,沒有在暴力萌芽期嚴打暴動份子,反而約束警察,使他們蒙受被困警署之辱。外國的一些政治力量,也懂得適時利用這些暴亂,但若以為他們最後會揮軍來港支持暴徒或是願意損害自己的經濟利益,則近乎是痴人夢語了。因此,暴徒的「成績」,不是基於他們自己有正確路線,而是源自政府的錯誤政策及外國某些人的利用罷了。

  第二,暴徒的活動不止局限於用武力推翻政府,他們還在不斷滋擾市民。在港鐵阻礙市民上班,強迫他們罷工,在機場打人、禁錮遊客及記者,故意把暴動帶到各區「遍地開花」,從而引來了警察的催淚煙,直接阻礙了市民的日常生活,這終將會帶來市民的厭惡。暴力的成效有限,且有反效果,但暴徒卻不自知,還在快樂地替自己掘墓。

  第三,暴徒們以為暴力有效,等於他們認同「槍桿子出政權」。這句說話倒是包含了不少真實,但暴徒若稍為有腦,當會明白自己並無槍桿子。特區政府雖無能治亂,但中央政府手握大軍,實力與香港的幾千暴徒不成比例。甚麼時候平暴,用甚麼手段,只是取決於中央的一念之間。明乎此,暴徒以為自己取得的「成績」,其實都是鏡花水月,勝利機會是零。

  他們內心深處也許明白此點,所以他們都是抑鬱的,否則何須以攬炒為主導思想?內地會被他們攬炒到嗎?為了自欺欺人,他們還胡亂弄出套「理論」,認為中國經濟極度倚靠香港,只要弄垮香港,中國經濟便受嚴重擠壓,甚至垮台,所以中央政府不得不屈服。這「理論」的荒誕是在於這些人的思想還停留在三、四十年前,今天早有大量數據證明香港經濟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我過去對此多有論述,最近一次是上周離開美國回港前,《星島日報》美國西岸的「星電視」對我的近一小時訪問。

  香港的暴力最終會帶來甚麼?有可能是香港的緊急法。若是港府不
擔當,不肯實施,那麼暴力活動帶來的,很可能便是中央在港動《基本法》十八條,把全國性法律在港實施而已。

(Headline Daily 2019-9-20)

9/14/2019

香港為何會產生年輕暴徒? (雷鼎鳴)


3個多月的動亂,使我們看到,香港人口中的1%左右,行為可以十分乖張,他們不是和平的示威者,而是和暴徒站在同一陣綫,甚至自己會積極參與暴動的人,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年輕人。香港年輕人有近百萬,這些人也只是年輕人中的一小部分。這些帶有強烈反社會傾向的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有一種說法是他們從小便接受着被人加入了敵視政府及仇中原素的教育,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朋友中有些有心人為了查明通識教育及幼兒教育的內容有沒有問題,一口氣買了大量課本拿來研究,我看了一些,不少地方的確很不妥當,隨時誤人子弟。個別的幼兒讀物甚至在培植仇恨,家長不能不注意。但學校用書雖有偏頗誤導,總也不至於會教人反社會、到處破壞公物、禁錮毆打遊客,及鼓吹玉石俱焚攬炒!此種思想從哪裏來?除了學校教育出了問題外,總還有些東西是我們漏掉的

父母自小灌輸與眾不同

前兩個月,朋友圈中流傳着一位美國作者與名咀西納(Simon Sinek)有關千禧世代年輕人品格與世界觀是如何形成的演說,我看後不少地方都有同感,他說的雖是美國人,但與香港有很高的共性,值得我們參考思索

西納對美國千禧世代年輕人的評價並不客氣,他認為這些人懶惰、做事專注力不足、沒有耐性、自我中心、自戀、自以為是,最糟糕的是認為自己天生擁有一大堆權益(Entitlements),社會欠了他們,但卻沒有回答自己對社會有甚麼貢獻、為何別人要供奉他們。西納的描述,我們在香港感同身受,在未有徵求你我同意前,有些人卻自稱代表港人,我們能不認為他們自以為是?自己參與暴動,卻自覺高於法律,政府不可起訴他們,這不是病態自戀是甚麼?他們自稱要雙普選,幾年前不接受平衡各方利益的「袋住先」方案,終於使民主進程停頓,有耐性的人是不會堅持一步到位、終致一事無成的。

但西納卻不認為上述年輕人的缺陷是他們的錯,而是美國的家庭教育出了大問題。甚麼問題?美國及香港不少中產的父母,有些流行做法,表面上是鼓勵兒童,但效果往往適得其反。他們老是誇張地讚美子女,讓子女從小到大都相信自己與眾不同,是特別棒的,就算做了錯事,一樣有所獎勵。其次是告訴子女,只要肯夢想,終會成功。此種教育對一些極聰慧的孩子,不能說沒用,有時他們的想像力及創意會因此被激發出來,但對絕大多數的孩子而言,這只是一種騙局,到青少年期間,他們接觸實際世界多了,會迅速發現自己並不那麼特別,很多事比不上別人,自己想要的,十之八九不會得到。他們心理會有很大壓力,甚至容易抑鬱

沉迷網絡世界圍爐取暖

有些年輕人或有能力調整到世界觀,重拾積極性與自信,成為人生贏家。但也有些人欠缺智慧,在挫折中變為反社會,生活上成為宅男宅女,不屑生產。不少人沉迷於網絡世界,得到別人的Like便大喜過望,被Unlike則如天塌下來。西納相信這是因為他們一見到Like,身體內便有多巴胺(Dopamine)分泌出來,感到快樂,效果與吸了毒、喝了酒差不多,會上癮,更離不開網上群組的肯定。雖然這種朋友關係淺薄短暫,但其圍爐取暖的效果,可使他們更排拒外間的意見,愈變愈激,這些我們已經看到。我問過小兒西納此說有沒有根據,他是神經科學的專家,答曰︰「不算無根據,但多巴胺這分子在人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複雜得多。

西納也十分重視年輕人沒有耐性的問題,年輕人自以為自己一套正確,而且要一步到位,這與真實世界必起衝突。我相信不少年輕人心中已知他們的運動最終還是會失敗,而且不少人要負起刑責,此種不懂面對失敗的不安,會驅使他們走更極端路綫。事已至此,很難解救,也許讓他們真正負點責任,坐幾年牢,不算甚麼,思索一下人生,想通了,行為良好,便早點放人,社會再接納他們。這對他們的人生,可能更好。

(Sky Post 2019-9-13)

9/13/2019

花園道請願奇哉怪也 (雷鼎鳴)


  香港近年出了一大群人,其存在大大地拉高了港人平均的愚蠢指數。上周日花園道蔚為奇觀,數以千計的人群湧往美國領事館請願。他們當中不少穿着黑衣,也有人戴着口罩,但沒有戴的比例遠高於近日常見的示威人士。他們還唱着不知在哪裏學來的美國國歌,賣力的揮舞很可能在大陸製造的美國國旗。為甚麼沒戴口罩?也許他們生怕領事館的攝錄鏡頭拍不到他們,在將來申請政治庇護,訴說自己是難民時,提不出證據。但不知美國人是否這麼易騙。

  他們有何訴求?其中一個口號是要求美國「解放」香港。這便奇哉怪也,從來只有極不自由的人民才希望被人解放,而且必會把希望寄託在比自己更加自由的解放者身上。但香港歷來以自由聞名於世,怎會找並不那麼自由的美國去解放自己?世上的自由指數排名甚多,較有代表性的有傳統基金(Heritage Foundation)的「經濟自由指數」、基圖研究所(Cato Institute)的「人類自由指數」等。在「經濟自由」上,香港多年來在世界上都勇冠三軍,排名第一,美國則只排第六。每年傳統基金都會派員來港向香港賀喜,我也參加過多次此種慶祝晚宴。在「人類自由」上,香港也甚有地位,全球排行第三,美國則只是排十七,相形見絀。就算在一些分得更細的項目上,如對產權的保護、政府的誠信操守、商業自由、貿易自由、法治力量等,香港的得分全部都完勝美國。

  這些國際研究機構多年來搜得的數據,可大大聲聲的告訴我們,港人若是渴望自由,便真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別的國家羨慕香港的自由還來不及,又怎會有資格來解放香港?美國各項分類指數都低於香港,美國人雖有喜歡當救世主的怪癖,但他們當中知道情況的,恐怕也要為解放香港這一訴求而感到臉紅吧!也許有些更有見識的美國人民還會鄙視周日到花園道的港人。無知是贏不到世人尊重的。

  有些港人的無知又並非只局限於對自由狀況的錯誤認知上,他們對港美的政經關係一樣毫不掌握。有些港人及美國政客常常以廢除《香港政策條例》來恫嚇港人。這個條例表面上是說因香港有一國兩制,環境與內地不同,所以美國會給予香港特殊的關稅地位及一些商業上的優惠,但若香港情況有變,美國可廢除此法。但祭起此條例的人卻忘記或干脆不知兩件事︰第一,中國政府一直都反對美國立此條例,認為它干涉內政,廢掉最好;第二,白雲蒼狗,今天的港美關係與三數十年前已完全不同,從前美國是香港本土商品出口的最大目的地,但今天香港本地製品輸往美國的總數每年只得五億美元左右,微不足道,香港根本毫不倚賴美國。香港的確有很多別個地方的轉口貨輸到美國,但這些與獨立關稅區毫無關係。廢除這條例與否,對港利益根本無關宏旨。

  美國政府今天應已搞清一點,香港在美國並無多大利益,但美國對港輸出份額不低,而且有多所金融企業在港有龐大業務,香港還是美國對外派置情報人員的中心,一旦香港對美報復,美國絕對得不償失。明白此點,便會再對到花園道請願的人群感到奇怪。美國已不敢多提《香港政策條例》,改為考慮推出一個《香港人權與民主條例》,此條例的核心是一旦美國政府認為香港失去一國兩制的高度自治,可制裁中國或香港相關官員。

  此條例看來厲害,其實只是紙老虎。香港政府軟弱,自然會怕了美國政府不敢還擊,但此事涉及外交層面,作報復決策的當然是中央政府。正因為美國在港有巨大利益,中國一旦還擊,美國必定吃虧。此條例尚有另一可能後果,中央為了防止港官害怕被美政府制裁,失去獨立性,必會更傾向於挑選與美國無甚關係的人入閣,這麼一來,香港政府內部的親美力量更會萎縮,不利美國。《香港關係條例》一九九二年訂定後,從未用過,只是擺擺樣子,同理,《香港人權及民主條例》一樣不符合美國利益,立不立法對港影響不大,有人要白忙一頓我們也不用阻止。不過,若美國肯開放移民限額,讓多些港人移民過去,倒是可減少香港的麻煩,只怕美國也不肯這樣做。


(Headline Daily 2019-9-13)

9/06/2019

山雨欲來風滿樓 (雷鼎鳴)


林鄭突然宣布正式撤回《逃犯條例》修訂,但不會設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只答應多委任2人加入監警會,又表明她與官員會構建平台與各方人等溝通對話,並會尋找專家學者探討如何化解香港的深層次矛盾。我聽到這4招後,第一時間的反應是頗感驚詫。驚詫的原因是這4招不可能解決當前困局,為何在香港風雨飄搖之際,還隆而重之耍出幾手廢招虛應故事?

林鄭4招不能止暴制亂

說這些是廢招,不一定指它們都毫無正面作用,而是它們根本不能應對當前最重要的止暴制亂問題。用撤回代替壽終正寢,這本是字眼上的無聊爭議,唯一作用便是對黑衣人說我已讓了步,你們還待怎樣?但對黑衣人而言,所謂5大訴求中,最無價值的便是這字眼之爭,最影響他們利益的,還是會否把近月活動定性為暴動及會否起訴他們而已。給了他們一個撤回的字眼,怎可能叫他們都回家睡覺?對於多加2人到監警會,黑衣人自會嗤之以鼻,不收貨;與各界人士對話,本是舊招,討不了好;找些人研究社會問題,不是不應該,但遠水救不了近火。

既然4招都不能止暴制亂,那麼林鄭為何提出?我們需先簡單回顧一下背景,才可判斷得準確一點。

69日有20萬人遊行(主辦單位誇大為103萬)及612日出現暴力事件後,林鄭心神失守,在兩軍對陣時跑出去道歉,犯上兵家大忌,黃營不會因此禮讓,藍營支持者則大量離棄,自此政府兵敗如山倒,暴徒的暴力行動不斷升級,幸好有香港警察支撑大局。政府根本搞不清黑衣人及其背後推手的最終目的,別人是要奪權,甚至推翻政府、搞港獨,政府的退讓成了對方動員的號角。幾個月下來,包圍警署、攻入立法會、塗污國徽、丟國旗入大海、在機場禁錮毆打旅客、在港鐵阻人上班等,在在顯示出這些暴徒不是和理非,撤回條例對他們又何來會有作用?

在最近兩周,又有不少事情密集發生。在一連串暴動後,上周二凌晨傳出政府應啟動《緊急法》的消息,林鄭並無否定或肯定。接着路透社又傳出驚人消息,不知是被人偷錄還是林鄭刻意安排,一段錄音洩漏了出來,顯示林鄭就算不是有去意,也起碼有考慮過這選項。她又表示過情緒曾有很大的波動,這與我的觀察符合。從前見她在電視或公開場合都穿着得美艷大方,十分得體,髮型也一絲不苟,近日卻見她隨便將就毫不講究。穿着本是小事,但卻也能反映到她是無心戀戰

上周五國家領導人之一的梁振英發出一篇《點收科》雄文,指出「狹路相逢勇者勝」,黑衣暴力運動已犯下戰略性錯誤,中央和特區政府可趁勢犂庭掃穴,要責無旁貸地切實執行、徹底執行戰略部署。此文語氣充滿權威性,應是中央最高層授意所寫,否則誰人有分量可叫得動這位國家領導人?

中央盼以《緊急法》穩局面

港澳辦的發言人在本周的記招中指出若啟動《基本法》1814條,並不牴觸一國兩制。《人民日報》的〈人民銳評〉也說止暴制亂是當務之急,容不得猶豫、徘徊和搖擺。這些評論肯定是官方的,甚至是按本子讀出來的。林鄭4招公布後,內地核心的官方媒體有些是不刊登,有些是將其當小新聞在不顯眼處刊登,讀者對此可自行解讀。

從上回顧,我可作幾個大膽推斷︰第一,林鄭走的鴿派退讓路綫已被證明錯誤,不但不能止暴,尚會火上加油,令暴力升級;第二,中央是鬥爭的專家,並不認同林鄭的策略,但卻希望香港事香港解決,最好的局面便是林鄭能通過《緊急法》控制住局面,中央不用出手;第三,林鄭對動用《緊急法》頗有徘徊,這等於告訴中央她已無能為力。推出「撤回」等4招只是自己要撤退的佯攻,不會有實效。

有些人以為林鄭背後有高人指點,是高招,可以引蛇出洞,也可以推高股市,令到沽空者損手。此等言論實屬自欺欺人,3個月來所見,林鄭背後絕對沒有高人,香港暴徒四瀉,那還需要引蛇出洞?港股近日內外交困,跌了不少,已呈超賣現象,周三時有平倉活動,內地經濟又有正面消息,股市大幅上升有何奇怪?按貨幣基礎的數據,近月資金並沒有大額進出香港,有些人亂說一些數字,是混淆視聽。更可能的情況是,林鄭與中央,在如何止暴制亂這問題上有着明顯分歧,結局如何,大家可以自行猜想

 

(Sky Post 2019-9-6)

香港如何走下去? (雷鼎鳴)


  止暴制亂,無疑是香港繼續走下去的必要條件,缺此,香港只會沉淪,其生存的基礎會逐步脆化,再也撐不起這現代大都會。但止暴制亂卻非香港繼續發展的充份條件,香港有一系列的深層次矛盾仍有待化解。

  雙普選是一個重要的社會矛盾。中央政府的態度已很清楚,香港可以普選特首,之後可以有立法會全部議員普選,但普選特首的框架必須按照人大常委八三一的決定。香港有些人認同這框架,我過去也寫過評論,認為這是一種平衡可以接受。若不肯接受的,早日考慮移民是上策,世上本來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當然,若要移民,也需建立自己的生產力,並且要接受外地很多東西發展得不如香港,例如到台灣去,收入便要大跌五、六成。

  另一個突出的矛盾是樓價。此矛盾理論上不難解決,只要不再阻礙政府大幅造地填海便解決到一大部份的問題。若不支持造地,高樓價帶來的痛苦便是自找的,怨不得旁人。過去我也曾多次討論,不贅。

  有另一矛盾是從根本上影響到香港生存的,着實有待我們早日面對。甚麼是港人生存的基礎?我們需要溯本追源地分析一下。

  首先要確立的認知是香港很小,基本上沒有甚麼天然資源,它並非自給自足,有的只是一批有點生產力的人才。沒有天然資源意味着我們必定要從境外買入資源,或乾脆買入製成品。香港的製造業早已式微,在2017年其產
已跌至GDP1.1%,農業、漁業、開礦等加起來才是0.1%,如何可能支撐到港人的消費需求?既然幾乎甚麼都要入口,我們便不能不問,錢從何而來?亦即香港可憑甚麼與人交易,買入種種我們需要的商品與服務?

  靠出口嗎?四十年前,香港是一重要的工業城市,輸入了天然資源或半製成品在港加工,我們可創造價
,輸出商品在全球賺錢,但到今天,香港的本地製造產品出口,只佔GDP1.6%,哪有可能靠此丁點的錢滿足到香港的總體需求?那麼,可以靠甚麼?自然是服務業。

  在2017年,服務業的產
佔了香港GDP92.4%,這包括金融服務業、保險、資訊、商業與專業服務、旅遊、轉口貿易、物流、交通、銷售等等。這些服務業有相當一部份是本土性的,亦即服務對象是香港本地人,例如交通、零售等,消費者大多是港人。但這些港人又為甚麼可有錢去消費?這是因為有一部份服務業是輸出的,對象不是港人。港人在商品消費中要靠進口,在商品貿易上長期有赤字,但在服務業上,出口卻大於入口(我們也要買入外國的服務),有順差,可以抵銷部份或全部的商品貿易的赤字。不過,也不要太高興,根據統計處的貿易數據,2017年商品貿易赤字是4811億港元,但服務業貿易盈餘只是2074億港元,還不足以完全填補缺口,要靠港人在內地或其他地方賺到的錢及外資來港投資來補救。

  若港人能靠服務業賺到更多境外的錢,便愈有能力在港購買消費品或服務,從事本土服務的港人有了收入來源,他們也要消費,會用自己的收入從別的本土服務提供者及入口商買入他們也需要的服務或商品,整個經濟便可運轉下去。這有個先決條件,便是有一部份港人能賺到境外的錢,賺得愈多,經濟愈好。怎樣才可賺到更多境外的錢?這需要另一條件,愈多港人能
有國際視野及熟悉內地,成功的機會便愈大。很不幸地,這個條件近年卻不怎麼看好。內地發展大灣區及一帶一路,是一種機遇,但絕大部份香港的年輕人對此並不感興趣,反而我的母校芝加哥大學視大灣區為全球經濟最有動力的地方,每年暑期計劃派200學生到此實習。

  當然,若能發展出創新科技,也是一種出路,但創新科技的環境與市場都離不開內地,我校也正在大灣區建設新校園,以謀發展。無論高科技也好,服務業也好,同樣需要一大批熟悉世界與中國,能與內地人友善來往的港人參與,若無此賺取境外資金的源頭,本土的消費會萎縮,最先受損的便是不懂中國與世界的人。

(更正:上周本欄有一手民之誤,2017年美國在中國的FDI,是26.5億美元,不是
2615億。)

 

(Headline Daily 20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