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2020

從施政報告說起 (雷鼎鳴)

 

我在友報曾說過,特區政府有三大任務︰一是抗疫;二是遏制黑暴,將其繩之於法;三是發展經濟,融入大灣區。林鄭的施政報告雖項目繁多,但各條文中大多都與上述3個任務有關。


黑暴問題已有《香港國安法》去對付,不贅。抗疫與經濟要做的事仍多。先說抗疫,市民對政府的抗疫策略一直大有保留,怨其力度不足,不夠進取也!


政府檢疫方法落伍


林鄭認為全民檢疫只是一個口號,因為做不到。我不同意這說法,政府有些理念似未搞清,做法也落後。9月份檢疫時,政府兩個星期才驗了不足200萬人,所以林鄭認為要全民檢驗,就算效率增加1倍,需時也要1個月。從梁振英發給不少KOL的短評中得知,原來政府進行核酸檢測時,仍然用着過時的方法,怪不得林鄭害怕處理不了750萬人的樣本。今年4月,頂尖醫學期刊《刺針》已有研究報告指出,2030人的樣本可混在一起,若結果是陰性,則這批人全是陰性,不用再驗;若是陽性,則起碼其中1人是陽性,這批人的個人樣本,便要分開重驗一次,找出誰人是陽性。論文發現,用此方法,省時省力,準確性極佳,後來不但武漢、青島等城市都用此方法,美國不少檢驗中心也是10個樣本混合去驗,效率得以大大提高,我倒是想不到香港還是如此落後,未有參考別人的成功經驗。希望政府全面檢視一下自己的程序與資源,看看是否可數倍地提高效率。950萬人口的青島可5天內完成香港要1個月以上的工作,對香港的形象是很不好的。


政府的另一盲點似乎是以為全民檢測未必能清零,所以不值得做。帳不是這樣算的。全民檢驗,的確不能確保立時清零,總會有漏網之魚,但我們可肯定這會截斷多條傳播鏈,在一定的時限內大幅減少個案。個案一少,政府便可以有足夠的資源,一發現個案便大規模及有針對性地檢驗,這樣可為香港買到時間,並大有機會創造出通關的條件。待疫苗能廣泛使用,問題便大部分解決掉。況且我以前已指出過,以經濟成本效益計,全民驗疫就算效果只能維持三幾個星期,已經是完全值得。


在經濟發展上,我們可引用毛澤東從前的一句名言︰「人的因素第一」。經濟學家重視人力資本,與毛的觀點十分接近。人的因素包含有吸納人才、培養人才及人心的問題。今次施政報告中有項建議,叫「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我十分贊成。政府打算每年動用最多4.32億元,資助香港剛畢業的大學生到大灣區工作,每人最高資助額1.8萬元,從一些報道可知,若薪水是1.8萬元,政府則肯對僱主補貼1萬元,這意味着有些人可得到更高的薪酬及補貼。阻礙香港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的一個原因,是那裏的起薪點不及香港,但別人機會多、升級快、前途無限,有了這補貼,可鼓勵更多人到大灣區,他們的人數足夠多後,可把大灣區的信息反饋到香港他們的朋友圈中,減少思想障礙。大灣區的發展是香港的機遇,年輕人早點明白是重要的。但光是津貼還是不夠,社會應多推動一些介紹大灣區的資訊計劃,並鼓勵年輕人不要老是躲在自己的舒適地帶之內。


應廢通識科省資源


人的因素重點之一是人心,人心受教育影響。香港不少朋友在黑暴開始後檢視過通識教育的「課程」及考試題目,其中有不少觸目驚心之處,絕非某些教師及教協可推搪過去。我素來支持通識教育這個理念,但其形式卻不必是為此開設一科,讀好歷史、科學、數學等,完全可達到通識的目的,而且更適合高中這個年齡群的學生。有些內容,例如在課室中大談空泛的政治理念,或甚至宣揚港獨,不但可能違法,而且完全不適合中小學生。


施政報告中既然也觸及這一科,估計政府是要作些整頓了。我看整頓的選擇不外乎幾項︰一是乾脆廢了此科;二是把此科視為選修,不是必修;三是對其內容及考卷作出改善。


我認為上策是把此科廢掉,這樣可空出大量學習時間與資源,學生多了空間學習歷史及數理科目。現時只是初中必修歷史,這不足夠,高中也應如此。未來的世界中,科技會非常重要,中學不多學點怎成?


最起碼的方案也是將此科變為選修科。通識科搞得一塌糊塗,政府怎能強制所有的學生去讀,這不是糟蹋我們的下一代嗎?但必須指出,就算是選修,其課程也要根本性改革。中小學所教的,本應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沉澱出來的基本知識,而不是一些太有爭議性的題材,後者可在大學及研究院才引入。


我不管某些「教育家」出甚麼辯解,通識科在港的試驗,已是一場災難,大大的削弱學生慎思明辨的能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希望施政報告只是一個開端,政府要早日解決這問題。

 

(晴報 2020-11-27)

特朗普慘敗對港的啟示 (雷鼎鳴)

 

拜登已被確認當選,特朗普雖稱不會放棄,要繼續打官司,但看來他大勢已去。他留給拜登,以致整個美國的,是一個爛攤子,我們對他幾乎可蓋棺論定。他的失敗對香港有何啟示?

  說美國有個爛攤子,一點也不為過。先說經濟部份,再說國際政治。

  對港人而言,與特朗普最掛上關係的經濟政策是貿易戰,尤其是對華貿易戰。此戰結果如何?賀錦麗在選舉辯論
一語中的,直言此戰已失敗!我過去的一位老師,後來當過世界銀行副行長及國際貨幣基金第一副總裁的顧路格(Anne Krueger)教授近日撰文,亦指出以特朗普自己定下的貿易戰目標作為準則,他的失敗是徹底的。顧路格所言非虛,有數據為證。美國的一個智庫彼得遜國際經濟研究所近日發表了一個研究報告,詳列出美國貿易戰的處處不達標,只舉數例。

  計算至今年九月,美國輸出到中國的產品只達計劃中的
53%,比貿易戰前同比的量還低很多。特朗普最關注的大豆輸出,經季節性調整後,只達過去的48%,中國早已轉向巴西及阿根廷入口。中國過去原本願意大量購買美國高科技產品,使美國這行業十分興旺,但特朗普自己便一手把這毀了。飛機本是美國輸到中國的最大項目,但2020年只達到目標量的18%。中國本來歡迎美國汽車,但貿易戰中,對美徵收了25%的汽車關稅,以致美國汽車輸到中國的量也少了三分一。美國對華出口大幅低於特朗普的目標,據智庫的分析,主要原因絕非疫情這麼簡單,事實上,中國從美國購買的產品是少了,但在有疫情的2020年,中國從世界其他地方的進口,卻是有增無減。

  上述結果,對經濟學家來說,毫不意外。在貿易戰初期,我與不少同行都早已指出,用關稅作武器的貿易戰,根本不是解決美國貿赤的工具,美國人的花霍,以致儲蓄量低於投資量,才是貿赤的主因。香港當時不少不懂經濟的評論人不懂也不信經濟規律,被政治立場
昏了頭腦,今天是否在事實面前清醒了一點?我不知道。但美國不但沒有通過多儲蓄去減少貿易赤字,其政府還大幅增加開支,以致財赤攀升,這又替美國留下巨債,成為一個巨型計時炸彈。

  在國際關係上,特朗普搞「美國優先」,正是得罪人多,稱呼人少,那來多少真正朋友?按他的如意算盤,美國若面對着整個世界,她很難取勝,但面對着個別的國家,卻可以大欺小,各自擊破,所以她推動單邊主義,打破美國昔日辛苦設計的多邊主義,一個個重要的國際組織,特朗普棄之如舊履,世衞、世貿、國際貨幣基金、聯合國、巴黎協議等等,他不是退出,便是態度消極,或乾脆打壓,這叫別國政府如何不滿!但更蠢的是,他要美國退出奧巴馬一早打造的TPP(泛太平洋合作夥伴計劃),這便蝕了章給中國。TPP本是自由貿易板塊,參加者互相讓利,眾皆歡喜,且不容中國參加,主要的事美國說了算,中國會受到一些孤立。但美國的退出,卻使TPP的參與者寒了心,中國推動的RCEP今月中簽了約,中國、日本、南韓、東盟等都加入,連五眼聯盟中的澳洲、紐西蘭也不顧美國這盟主而去,這是特朗普自討外交失敗。這個RCEP也是一個自由貿易板塊,會員國的人口佔了世界的三成,GDP也佔了三成,高達
26萬億美元,這已是全球最大的經濟板塊了。當中中國有參與設計,美國沒有。

  特朗普為何一敗塗地?根本原因是他沒有能力審時度勢。
美國軍事力量雖强大,但它的影響力並非無限。美國人口只佔世界人口的4.25%GDP只佔世界總產值的15.2%,以此比重,特朗普卻以為可把他的個人意志強加到整個世界上,都要聽他的,不自量力卻要當霸主,能不自討苦吃?美國本仍有另一絕招,便是自稱其制度優越,別國都應學她,豈料疫情一來,美國社會雖有最先進科學,卻完全無法應付。在選舉中,特朗普洋相百出,選後又不肯認輸,賴死不走,怎不叫人思索這個制度怎會弄出一個這麼不堪的人當上總統?中國人民在疫後快樂指數急升至93(即93%的人感到快樂),哈佛的研究機構又發現,也是93%的人民十分滿意中央政府,中國的制度與美國不同,但政府的認受性又遠高於美國這民主第一大國,特朗普難辭其咎。

  我們若從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首應注意做事不能亂來,尤其是實力不夠時卻擺出唯我獨尊的態勢,是會死無葬身之地的。香港的一些年輕人也奇葩地成為特朗普的粉絲,對他的蠻不講理也照單全收,客觀事實則不懂,不想去掌握
也不理會,前些時還在宣揚「支爆論」,及以為己方在立法會搗亂會全勝。今天中國已是第一個在疫情中復甦的大國,歐美卻仍在苦海中掙扎,反對派對香港議會已暫告失去影響力。現實與預期落差這麼大,香港的年輕人實應重新思考,自己分析世界的方法是否完全走錯了路?


(頭條日報 2020-11-27

11/20/2020

特朗普與香港黑暴的攬炒共性 (雷鼎鳴)

 

在香港,我若與人提起特朗普,最常見的反應便是聽者不自覺的面露會心一笑。他們不是支持特朗普,而是喜見有此活寶不斷的挑戰正常人的三觀,日日的瘋癲使人有如看笑片,這給飽受黑暴與疫情肆虐的港人總會帶來一絲歡樂。不過,在網絡上,我們也可確知,香港也有那麼一批奇人與特朗普惺惺相惜,無論他給美國人帶來多少痛苦與死亡,這些人也會視他為美國史上最偉大的總統。要知道,這些人與內地稱特朗普為「川建國」的「支持者」不同,後者認為特朗普的癲狂對美國不利對中國有利,前者則對他有強烈認同感。看這些香港的特朗普粉絲的言論,我估計其中不少是黑暴的參與者或同情者,究竟他們與特朗普精神上有何共通處?

 

妄想症遏抑客觀分析

 

幾年前偶然讀到一位在耶魯大學醫學院任教的精神病女法醫李本迪(Bandy Lee,是韓裔美國人,我不知她的漢字譯名)所寫的文章,她直言經過她長期觀察並斷症後,肯定特朗普是一個精神病患者,而且頗為嚴重。此位法醫來頭不小,她是美國全國精神健康研究會的會長,也是防止暴力的專家,大約一、兩年前,她還聯同過多名精神病專家發表聲明,指出讓特朗普做總統十分危險,必要緊密監察之。她發表這些言論會否純粹出於政治考量?我看不是,因為從前她較細緻的分析,今天看來,是驚人的準確。近日她又多次撰文及接受訪問,發出警告,在明年120日特朗普落台前,是非常危險的時期,他會用盡一切辦法賴死不走,而且有可能把失敗的憤怒諉過於人,向全國報復。

 

經濟學家看問題,多從理性角度出發,雖也有人用經濟學工具分析精神病患者的行為,而且有點成績,但終究這不是分析非理性行為的就手工具,讀讀精神病學專家的觀點,總是有益有建設性的。在李本迪眼中,特朗普有甚麼病情?

 

他是個自戀狂,不能容忍別人對他的不認同,違者必會被報復,此點在他任用和解僱官員的紀錄中,我們已可充分見到。但他同時患上了妄想症,卻不能不使我們警惕。他至今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還是不斷指控選舉舞弊,依然擺出下一屆總統都會屬於他的架勢,絕不承認失敗。究竟他是真心相信還是又在謊話連篇「死頂」?按照精神病專家的分析,是二者皆有。妄想症患者其實是知道事實的,但真對他們的心理創傷太大,他們承受不了,所以硬是貫徹鴕鳥精神把對真的認知遏抑下去,不去碰,只是把那些虛幻的希望當作真實,不這樣做比叫他們死去可能更不可忍受。

 

反觀香港的黑暴分子,他們不是也有相同的妄想心態嗎?我讀過好些港獨「理論家」的文章,無例外地發現他們的邏輯鏈完全斷裂,主觀喜好大於客觀分析。他們以妄想來導引行事,今天被人封得死死的,而且將來只會更甚,正是因依靠妄想是不可能成功的。

 

誤以為自己替天行道

 

若說特朗普及他的支持者毫無道德觀念也是不準確的。特朗普雖行為自私、沒有同理心,甚至有虐待狂傾向,但他和其追隨者絕不會認為自己不道德。疫情中他累死25萬美國人他會毫不在意,因為他的病徵之一是有着一種救世主情意結(Savior Complex),不斷地誤以為自己在替天行道,反對他的皆屬逆天而行的壞分子,所以他面對批評時的習慣性回應絕不會是自我檢討,而是暴怒地報仇雪恨。此種憤怒不是裝出來的,他的行為是受所謂的「原始大腦」所驅使,這部分的大腦動力來自情緒,不是理性,但十分強大,你與他說理是無用的,他為了精神心理的存亡,會義無反顧地與你死拼。

 

香港的黑暴雖然都是「政治巨嬰」,但他們與部分傳媒都會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任何人不同意他們,各種暴烈語言便會泉湧而出,這些人使用暴力毫不出奇。比較一下特朗普與他在美國的極右支持者「驕傲男孩」,及香港的黑暴分子,我們難道看不到大家都是一脈相承嗎?

 

香港有攬炒之說,據李本迪的分析,特朗普一樣不介意攬炒。美國當今疫情恐怖,大家皆知,他應與拜登及早做好抗疫的交接工作,才可更有效的抗疫。但他會答應嗎?特朗普一生人都在玩法外遊戲以維持自己的利益,一旦失去總統寶座,他便再不能享受到這個職位帶來的榮耀與粉絲的崇拜,這對有病態的他而言,是生不如死,既然別人的死活他不會在意,那麼攬炒便是一種他自以為有效的討價還價及報復的手段,他完全可走上此路,所以未來兩個月美國是處於嚴峻危機中,能希望的只是其制度及有識之士能制約到他。我過去一直不明白為何香港的攬炒派可視無辜市民的損失為無物,還膽敢以為自己很道德,讀懂了精神病學家對特朗普的斷症,倒是釋去一些疑惑。

 

特朗普若無支持者,便幹不出甚麼事來,精神病學家也指出過,數以百萬計的人也可被身在高位有影響力的病患者感染到。最有效減少創傷的方法便是隔絕其影響力,這也是李本迪的建議。

 

(晴報 2020-11-20)

 

全民驗疫每人派一千元 (雷鼎鳴)

 

今屆政府在餘下的任期內應有三大主要任務:一是有效抗疫,目標是清零;二是嚴懲黑暴,消滅港獨勢力;三是發展經濟,融入大灣區及善用其優勢。

  這些任務當中,抗疫清零是最急切而且理應是最容易的,說它急切,不但是因為港人生命健康受到威脅,我們必要把抗疫放在優先位置,而且清不了零,香港海關難以重開,經濟復甦也只是鏡花水月,連大灣區也去不了,如何融合?至於港獨問題,解決需時,急也急不了。說抗疫方法容易,是因為內地已有成功的示範。

  有了任務便有了責任。內地官場近年執行問責制頗為嚴格,最突出的問責標準不再是GDP增長多少,而是抗疫是否得力。抗疫表現突出的官員,可望平步青雲,差劣的就算不革職查辦也會仕途黯淡。香港官員前些時以為可以游說內地放寬港人入境的限制,是不明國情。內地視香港為中等風險地區,一旦通關而又無隔離,大有機會把疫症傳到內地,使其抗疫的成績毀於一旦,問責官員可能丟官,他們怎能答應香港所求?

  內地已開出了條件,香港要連續十四天內本地個案的總數不過十,才可有互認的健康碼。這條件並不苛刻,但以今天特區政府的抗疫策略,是幾乎不可能達到這標準的,換言之,在疫苗可普遍使用以前,健康碼通關遙遙無期,這不啻是內地告訴香港政府,你們若用歐美的標準,或許已做得不錯,但有了中國耀目的抗疫成績,香港已是完全不合格。不合格在內地要問責丟官,在港會怎樣?有志競逐特首寶座的各界人士及想升級或留任的官員,不在抗疫策略上思考改弦易轍的方案,便是不懂國情了。

  我們不能說香港溫溫吞吞的抗疫策略完全無用,
起碼幾乎人人都肯戴口罩,但關鍵是社區存在隱形傳播鏈,不把它們全部找出來,便不能根除。最有效的解決方法便是全民都要進行核酸檢測,把感染者都找出並隔離醫治,對中高危地區的來港人士,則實行隔離,對內地如比低風險的地方則可開放,但也要有健康碼作防備。九月時政府也有驗疫,但接受檢驗的人太少,效果不彰,應否強制人人驗疫?

  要理解此問題,我們大可參考經濟學中著名的高斯定理(Coase Theorem)。有些人不肯檢驗,他們以為這是他們的自由,但這絕非問題的核心。一大批人不去驗疫,會造成疫症無法根絕,包括其他人在內的社會大受損失。這些人也可胡謅一些「理據」出來,說若強制檢驗,他們也會損失,因為自己的DNA會被盜取,他們失去私隱等等。我們應如何定奪?

  這是頗為典型的高斯定理要解決的問題。一間工廠污染全城應否禁止其運作?若不禁止,其他人受損,若禁止,則工廠損失。若法律站在工廠的一邊,它可繼續生產,但市民一樣可與工廠討價還價,利誘它減少放毒。若法律站在市民一方,禁止工廠污染,後者也一樣可與市民達成協議,以補償市民損失來換取生產權。若無資訊成本及交易成本,兩種方案最終都會導致最合理的污染量。問題是資訊及交易成本是存在的,在此條件下,怎樣才合理?

  政府可以為強制檢疫立法,這是有效的抗疫,理由亦很充份,但總會有人反對的,解決這些障礙,總要付出不低的成本。另一方向是不強制,但不肯檢驗的人要補償別人的損失,因為他們的不合作,使人命得不到保障及經濟不能重啟。若有簡單的補償方案,這方案比強制可能更易執行,也不用去立法。

  簡單的方法很多,只舉一例,政府若聰明,也可舉一反三。香港政府早已有派錢機制,政府可宣佈,若肯在指定的時限內免費進行檢驗,可向政府領取一千大元。這筆錢有多大?香港七百五十萬人口,人人皆驗疫的話,政府要付出七十五億元,驗疫成本每人已知是二百五十元,還可能向下調整,全民驗測的成本是二十二億左右,再加上一些派錢的行政費,整個計劃的開支一百億元可完成,而且因派錢是還富於民,不算是社會損失。

  這是很符合成本效益的,我以前算過,歸
零每拖延一星期,香港光是經濟損失便有數十億。全民檢驗可有效把重啟經濟提早幾個月,從而減少數百億的損失,這是本小利大的,政府與其蹉跎歲月去立法,不如快刀斬亂麻。當然,任何政策的細節都要弄好,例如怎樣才可有效率地派錢,又或可否省回一點,只付五百便可以?政府的宣傳如何配合,可否發動各餐館酒樓、超市、百貨公司等對參與驗疫的有優惠,這些都是政府可容易考慮的。港人對走出疫情是等得太久了。


(頭條日報 2020-11-20

11/13/2020

拜登上台後要面對的國內問題 (雷鼎鳴)

特朗普雖仍在垂死掙扎,但恐怕已是回天乏力。為何他面皮厚如城牆,一直拒絕承認失敗?可能是他有大量的官司纏身,一旦失去總統寶座的保護,既要賠款,也可能坐牢。賴死不走,可用作為與民主黨的談判籌碼,希望可如尼克遜一樣,爭取到特赦。

  為何特朗普會敗給拜登?在五月底前,我雖對他的作風及政策大有保留,但卻相信他連任的機會頗大。黑人佛洛依德被跪頸致死,他頗有失分,但因左翼民權份子貪勝不知輸,多次暴動搶掠,也引起不少人戒心,所以特朗普也不一定便因此而輸掉。他失敗的最大原因應是抗疫的全面失敗。特朗普在抗疫中反科學反常識的形象深入民心,當美國每天新增個案是三、四萬之時,已可賭他會輸,近日的每天過十萬人,不停刷新世界紀錄,賭他輸十分合理,據說賭博公司賭他輸的盤口是
11.6左右,拜登輸則是12.6左右,我也因猜中而贏得一頓午飯。我們若回顧世界歷史,可知瘟疫對改變歷史的力量,與戰爭可相提並論。一個國家若戰爭輸掉,領袖的地位大多不保。一場瘟疫襲來,若領袖指揮若定,戰勝瘟疫,可成民族英雄,但若抗疫無方,英雄可變狗熊,下台之路便為他鋪好。

  很多人都在問,為何他可得票七千萬
? 是美國投票紀錄的第二高。我對此並不感到奇怪,因為知道美國民粹主義的浪潮仍未消退。民粹的特徵是反精英及排外。疫情甩鍋中國有市場,是因為美國排外及種族歧視的人不少,喝消毒水可治新冠也有人相信,是因為這些民粹份子十分反精英反科學。特朗普的粉絲中,有大量福音派信徒,這些人佔了選民的比例可能高達四分一,他們認為特朗普是被上天選作去替天行道的人,有此宗教信念推動,這批人的投票率甚高。但特朗普及他的民粹支持者終鬥不過科學,在疫症如此嚴重的情形下仍反智反科學,每天不斷增加的死亡人數總會提醒人民,特朗普式民粹的可怕後果,是無法隱藏得了的。

  拜登上台時會見到一個滿目瘡痍的美國社會,他主要的任務便是為被特朗普蹂躪了的社會刮骨療傷。他首要解決的困難是如何控制疫情。特朗普雖然抗疫不力,千多萬人中了招,又死掉二十多萬人,但美國的醫療與科學,實力一向強悍,現時世界多種疫苗已近研究成功的尾聲。到拜登上台時,疫苗應已能面世,有望經過一段種苗的時期後,九成多人可免疫,並可大大加快了群體免疫的速度。不過,在疫苗可充份供應及群體免疫未成形前,拜登面對的挑戰仍大。

  拜登的第二個困難便是社會的分裂與互不信任。在特朗普上台前,這現象早已出現,但在特朗普任內,他與他的官員肯定把這加劇激化。把新冠病毒稱為中國病毒,並故意謊稱武漢封城後仍容許飛機從武漢飛到世界各地,只是顯而易見的煽動仇恨例子。他吩咐「驕傲男孩」先退下來候命,恐怕近日包圍票站的那些人便有不少驕傲男孩這堆極端份子在內。拜登一早已明白要搞團結不要搞分裂的道理,我估計他要花不少時間在此,會否成功,只能拭目以待。香港那幫捧特朗普為偶像的人,很可能對拜登反對分裂的言論大感無趣。拜登絕不會發出美國要攬炒的言論。

  第三個困難是經濟。死了
20多萬人,這本身便已是一個等於超過萬億美元而且無可補救的損失,人命有價值也!美國政府欠債已增至GDP1.3倍左右,傳統的工具印鈔票、增政府開支、減稅等,已被過份應用,再推出來也無多少正面作用。美國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重新積累資本充實國庫及普通家庭的銀行戶口,很難避免要過一段緊日子。

  民主黨經濟政策的套路一早已為人熟知,一個有趣的問題是賀錦麗的經濟理念為何?拜登
77歲,美國男人的平均壽命也是77,賀錦麗大有接班機會。我一查資料,發現以學界的系譜而論,賀錦麗應稱我為師叔祖。她的父親叫賀當奴(Donald Harris),是位曾在威斯康辛大學及史丹福大學任教的經濟教授。賀當奴的論文導師是比他只年長一歲、2000年諾獎得主的麥法頓(Daniel McFadden)。麥法頓是我的師兄,他的論文導師是2007年諾獎得主赫為奇(Leo Hurwicz)與奇普曼(John Chipman),剛好此二人也是我的論文導師,以學術世系的準則,麥法頓與我同輩,賀錦麗低了我兩輩。我的科大學生,比賀錦麗高出一輩。不過賀與她的父親似不大來往,左翼的賀當奴的經濟思想對他女兒應無甚影響。



(頭條日報 2020-11-13

反對派犯了7個大錯 (雷鼎鳴)

4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的資格一直備受爭議,人大常委周三一錘定音,講清楚了標準,這4名議員不能夠留下,另外17名反對派同盟中,有15名議員表示同上同落,一起辭職。

 

這事件緣起於730日這4位人士收到選舉主任的通知,他們競選立法會議員的資格不符《基本法》要求,因而被取消,但立法會的選舉突然因疫情而延期一年才舉行,時任議員可多留一年,已被通知不符資格的4名議員不願離開,但其資格卻已備受質疑。

 

此事無先例,我估計政府也不知如何處理,官方消息說是林鄭主動請人大常委裁決,這不似是她做事的風格,而且張建宗在人大常委拍板前一天還表示取消議員資格純屬揣測,反映他不太清楚事件的來龍去脈。我猜測人大常委的提案應不是林鄭主動提出,而是有重要人士提醒她可以用她的名義這樣做,她也可以因而為中央及港人立下一點汗馬功勞。

 

誤以為內地很倚靠香港

 

經此一役,反對派在建制中的空間將大幅縮減,明年立會選舉時,這4名被DQ的議員必然無法參選,不喜歡他們的市民可以耳根較為清靜,其餘的15人就算還是希望參選,除非面皮足夠厚,總會感到情何以堪。反對派的政治資源與能量都會大跌,這不是高叫幾句口號自我陶醉便可化解的。為何他們會跌入此政治生命大大縮短的困局?我隨手一算,也可看出他們犯了7大錯誤而仍不自知。

 

第一錯是他們完全不懂博弈要有實力作基礎,實力不同,策略便不能一樣。他們不懂分析國情港情,誤以為內地十分倚靠香港,他們只要挾持香港,或佔據中環,威力便有如核彈般,中央對他們的訴求就不得不從。我自2010年初開始便多次撰文指出香港相對於內地的實力江河日下,反對派的判斷愚蠢至極,可惜忠言逆耳,一錯再錯,不斷搞挑釁。

 

第二錯是不懂得如何去補救自己的實力不足。本來最正道的方法是努力為港建設,增進香港在全國的經濟地位。《基本法》之所以有很多有利香港的條文,正是得益於8090年間香港的GDP等於中國的25%,香港經濟對中國不可或缺,港人無論立場如何,中央也十分重視。今天香港的實力已是俱往矣,反對派不思進取,竟然鋌而走險,以為與外國勢力眉來眼去便可增加自己實力,迫使中央讓步,殊不知效果只可能是相反,自己的實力無法增加,更使中央下定決心早日把國家安全的隱患清除。

 

第三錯是部分反對派成了港獨分子,另一些所謂較溫和的又拒絕跟激進暴力的港獨攬炒分子切割。中國共產黨革命成功,原因之一是他們明白首要任務是搞清誰是朋友誰是敵人。宣稱核爆也不割席,等於提醒中央,自己是中央的敵人。

 

中央治港辣招陸續有來

 

第四錯是或明或暗的支持攬炒,以為損害無辜港人的利益便可要脅香港及中央政府,使其讓步。如此可笑的理論竟也敢獻世,反映港人中政治巨嬰滿街都是,效果也只是有二︰一是在中央眼中,香港的價值更低,做決定時更不會投鼠忌器;二是得罪了大量港人,我遇過不計其數的港人,只要看到中央下重手,他們便歡呼稱慶。

 

第五錯是反對派似乎毫無自我檢討的能力,他們顯然染上了特朗普的惡習,事事甩鍋諉過於人。有時看他們的論述,邏輯鏈斷裂、敘事荒腔走板的例子層出不窮,真替他們捏一把汗。不懂檢討便不會改錯,路只會愈走愈窄。

 

第六錯是不懂中央的處事風格。在中央眼中,港人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生活,本為統戰團結對象,不是敵人。但若有一些敵對分子顯露出來,中央視這些人為敵人,互相的關係便變為敵我矛盾,不是人民內部矛盾,那麼中央所用的手段將會是徹底的,滴水不漏。未來的一段時間內,香港的管治漏洞會被一一填補。更辣的政策會陸續而來,那些喜歡寬鬆環境的港人,實應埋怨反對派的「累街坊」,若非他們的不懂進退、不停挑釁,何堪至斯?

 

第七錯是反對派的議員戀棧權力與議會提供的薪酬與資源,4名議員被裁定應DQ後,不懂得立時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以為留在議會中搞破壞便是有了貢獻。市民眼中這是在浪費公帑。不斷製造流會而坐享厚幣,是很不討好的事,就算反對派內部,對此也大有人反對。

 

有此7錯,這批反對派的政治生涯能不萎縮嗎?

 

(晴報 2020-11-13)

11/06/2020

螞蟻上市的波折 (雷鼎鳴)

螞蟻集團招股上市的過程跌宕起伏,當中爭議處值得在將來的金融學教科書上討論。


  首先引人注意的是它的招股額數量達370億美元,是歷來全球最高。在香港,這項招股也凍結了1.3萬億港元資金。最近多個月,資金不斷流入香港,從七月底至十月底,淨流了3052億港元,持續強勢,當中部份可能是外來資金要買入螞蟻股份,但若說螞蟻抵銷美國政府遏制香港金融業的主力,卻又未必,八月未有螞蟻因素,當月的淨流入已有777億,可見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是單靠一兩項大型招股支持的。


  螞蟻本來在十一月五日正式上市,但在此的兩天前,上海證交所突然宣佈要暫緩,理由是有重大的新情況出現,接着港交所也通告,螞蟻要求暫停上市。甚麼新情況?顯然是十一月二日中國四大財金監管機構約見包括馬雲在內的螞蟻三名巨頭。約見時監管機構傳達了甚麼具體內容,本文執筆時尚未公佈,但猜也可猜得出一個大概。


  這要由馬雲在十月底在上海外灘金融峰會的演講說起,馬雲認為現在的監管系統已經過時,或甚至可說是沒有系統。現在愈來愈是只講風險控制,不講發展,金融借貸仍沿用當舖思想,即控制風險之道主要是看有無抵押,而不是看借款人的信用。馬雲顯然希望少些監管,不一定要有抵押,金融業的槓桿也應擴大。這些要求,恐怕已觸及監管機構的紅線。


  我們可以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去分析螞蟻涉及的問題。投資者喜歡高回報,但不喜歡風險,風險愈高,便要有足夠的回報作補償。螞蟻有兩大優勢:第一,它掌握了大量交易數據,也可利用人工智能與統計學較為精準地分析客戶的信用或還款能力,此種優勢有助它減低信貸業務的風險,這對金融業本身已是一種貢獻。在信貸市場中,大企業要借錢並不困難,它們有資產用作抵押,銀行秉承着馬雲所說的當舖思想,有了抵押便敢把錢借出,風險也不高。但此種模式對小型企業或個人卻不大管用,除了買賣房屋,他們在最需要資金時會因沒有能力提供抵押品而借不到錢。沒有抵押而又想借錢,他們唯有乞靈於高利貸或向信用卡公司借,但這些都涉及極高的利息,不利那些有信用而又有還錢能力的小企業或個人。理論上,螞蟻的「花唄」及「借唄」正可起到作用,螞蟻掌握的大數據與新科技,遠勝傳統的信用卡公司或高利貸,所以能較準確地評估不同客戶的風險或信用,高風險客戶可能要更高的利率,或根本借不到,信用好的卻可以不用付高利貸的利息,這對信貸市場很有好處,這也是為甚麼馬雲要說不應該看抵押,而要看信用。



  螞蟻的第二個優勢是它的方便,支付寶所提供的交易上的方便已是有目共睹,現在可能連借貸也可在網上進行。此種方便有好處亦有隱藏危險,好處是更多人願意得到此等方便,在國際上使用人民幣的人數更多,長遠而言,若與人民銀行在研究的數碼貨幣結合得好的話,有助遏制美元霸權。危險之處是很多借貸活動在網上進行,交易速度加快,更難監管,經濟的波動可能加劇。倘若此等主要靠評估信用的借貸數額巨大,一旦出了差錯,橫禍可突然飛來而沒有足夠的預警。



  此種風險是可以減低的。對信貸人或銀行而言,有足夠抵押的借貸風險最低,利息也可低一些。知根知柢信用良好的客戶,雖因拿不出抵押而風險較高一些,但他們的信用已經過大數據的檢測,比要向信用卡及高利貸借入資金的人又好得多,螞蟻有其市場對象。不過,大數據不可能把所有風險都排除掉,向拿不出抵押的小企或個人借錢,風險不會低於有抵押品的大企業。既然銀行也要受監管,儲備及槓桿都有要求,螞蟻是不可能免除監管的。政府也不會容許螞蟻搞幾十倍的槓桿,否則一旦出事,會有金融風暴。馬雲否定當舖思想(也可以說是銀行思想),不易見容於要求金融安全的政府監管機構。



  風險管控及回報要有平衡,螞蟻憑藉其高科技及大數據,對此平衡有貢獻,並可減低總體風險,所以它的股份在市場中有價值。但它的業務並非毫無風險,沒有適合的低槓桿及足夠的儲備金,他對社會的貢獻反而會大打折扣。



(頭條日報 2020-11-6)

美國選戰的劇本 (雷鼎鳴)

本文執筆時,美國總統選情形勢還未確定,但拜登有優勢卻是顯然的。如無人攪局,牌面上拜登已取得253張選舉人票,尚差17票便可勝出。他在阿利桑那州(11票)及內華達州(6票)都有輕微領先,內華達州的領先只得7,000多票,而尚有四分之一的票未數。不過,在賓夕法尼亞州(20票),他輸給特朗普的差距,從周二的50多萬票縮減至周三的不足20萬票,而仍有80多萬郵遞及較早投的票尚未算清。阿利桑那州拜登勝望甚大,只要內華達及賓夕法尼亞其中一州勝出,他便有足夠票數勝出。

 

整個選情的發展似乎按着大家預期的劇本進行。選舉前拜登在民調一直領先,特朗普最重要的支持者福音教派,認為選特朗普是替天行道,所以他們的投票率高於常人。因此民意調查中,拜登與特朗普的差距要足夠大才可抵銷投票率不同所起的作用,亦即選票的差距很可能低於民意調查顯示的差距。

 

特朗普隨時賴死不走

 

現在從已知的投票數據看來,投拜登的超過7,160萬人,投特朗普的6,800萬人,形勢也不是一面倒,這可印證上述說法。民主黨的策略是知道自己有優勢,一早便勸喻選民用郵遞或較早時間投票,以確立己方優勢,及避開在投票站這人多的地方染上新冠病毒或遭極端分子阻撓,事實上亦的確有大半選民用郵遞或一早便到票站投票,既然票已投出,特朗普便不易改變選情。他的團隊只有變陣,在一些州設限,例如投票日期及甚麼時候能開始數票都要設置障礙,現在有些州尚要頗長時間才能點得清選票,便是受制於這些規限。

 

劇本中有段是特朗普在點票未完時便宣布勝利,他在周二晚也演出了,只是那時他選情氣勢尚佳,所以不用過分演出,但後來眼見形勢不妙,已有要求重數威斯康星及停止密歇根的點票,這兩個州都是因郵遞票被點算出來而使這兩個貌似是紅州的翻了盤變成藍州。特朗普眼見賓夕法尼亞的優勢不斷喪失,也要告上法庭,希望能禁止選票繼續點算下去。這些動作似是在布局,把水搞渾,再告上最高法院,他的陣營中早已有4,000名律師及幾所律師大行報了名替他打官司,既有此準備,若阿利桑那、內華達及賓夕法尼亞3個州中拜登勝出2個或以上,那麼箭在弦上,官司不能避免,特朗普在白宮賴死不走也不為奇。

 

特朗普的反科學反智,在疫情中累死這麼多美國人,已是有目共睹,他上任後說過2萬多次謊話,平均一周說謊100次,如此的奇葩,甚麼人會支持他?共和黨主張人民勤奮工作,少吃免費午餐,民主黨則空談自由民主,說一套做一套,在意識形態上,我個人傾向共和黨還多於傾向民主黨,但特朗普此人太過胡鬧,對世界十分危險,不能不讓我們起戒心。特朗普的支持者中,有上述的福音教派,有一點不明白,若他們真的相信特朗普是上帝所選,那麼為何上帝會選一個反科學反智不理人民死活的大話精做總統?這豈非褻瀆神明?

 

鄉郊人口較易被洗腦

 

我們再看選舉地圖,可清楚看到東西兩岸及伊利諾、明尼蘇達、密歇根等文化程度較高的州份,特朗普都要敗選。若再仔細一點,在每個州的各縣看一看,則可發現不管是紅州還是藍州,中大型城市幾乎全為藍色,郊野鄉村的則全國一片紅。這是鄉村包圍城市的美國版。不過,美國城市人口多於鄉村人口,所以得城市者可得天下的概率較高。郊野鄉村的居民資訊較不發達,簡單的洗腦宣傳容易得多,特朗普不斷重複「讓美國重新偉大」或「中國肺炎」等,受眾正是這些人。

不論最終誰勝出選舉,我們也可看到美國民主制度的糾錯能力十分不可靠。單是疫情一項,便可看出反科學的總統遺害之深,但我們仍可肯定美國有一大批特朗普的堅決支持者,就算拜登票數稍勝,也只是因為在關鍵的幾個搖擺州份運氣在他那邊,他能險勝而已,將來若有近似情況,誰敢說美國肯定有足夠的糾正錯誤能力?

中國人對特朗普的態度很複雜。香港的一些黑暴分子捧他為偶像可以當作笑柄,內地的網民卻也稱他為「川建國」及「懂王」。「川建國」意謂他對美國破壞太大,對中國十分有利;「懂王」是諷刺這位不學無術的怪胎有句口頭禪︰「沒有人比我對這懂得更多」。朋友當中,極少人喜歡他,但卻有不少希望他能連任,認為他會搞壞美國,對中國更有利。我對此種判斷沒有異議,但卻不同意這取向。中國確是要與美國競爭,但我們應有足夠的氣魄,要強強競爭,若對手被一個不堪的人物弄糟,中國也勝之不武。中國應希望美國處於最佳的狀態,競爭才有意義!

 

(晴報 20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