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出現了不少怪現象,常使崇尚理性的人瞠目結舌。一些自身行為不檢,滿嘴粗口,對破壞公眾安寧樂此不疲的人,卻喜歡在網上或傳統媒體上充當道德公審的判官,還以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又有些人不知有何根據,視自己的聲音為民意代表,若是有另類呼聲表達不同的意見,他們則認定後者並不是人民的一部分,可以不理。
猶記得「佔中」前的夏天,在各大交通要津及地鐵站前隨處可見有大批群眾排隊簽名反對「佔中」,最後人數高達近兩百萬,但支持「佔中」的媒體卻視而不見,硬把這些群眾排在港人之外。科大曾有激進學生在校園內寫上口號,其中有句是「希望在於人民」。這口號本身並無不妥,但誰才是人民,誰能代表人民這些問題,卻不斷地拷問著寫這些口號的人。
月前有學生到我辦公室訴苦,我才得悉原來不少學生不滿我校現任學生會的激進行為,曾號召會員開了一個大會彈劾學生會內閣,要其下台。據該同學說,來參與的內閣成員抵擋不了洶湧的群情,只能像動物般「嚎叫」口號但拒絕落台。我從不過問校內學生活動,深信最好是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所以只能寄望來訪的學生自我鍛煉。從這些事可見,世上有太多打著代表人民或代表學生旗號的人,這些旗號有時是作不了準的。
引致社會對立的元兇
去年立法會有新丁當選,其中衍生出的現象也有助我們了解一些政客的思想。當那兩位「小學雞」感受到港人對他們行徑的極度反感時,他們的表情是驚訝。這正好反映出他們及其小圈子一直都誤把自己的觀點當作人民的觀點,但現實卻大聲地告訴他們,他們的假設如何錯誤!這些人大都自稱支持民主,但一些人被DQ後,竟有不少人問出一個荒唐的問題:為什麼由某某票數選出來的議員可以被剝奪席位?答案是明擺著的。這些人忘記了或是從來都不懂民主制度的一個基石是對權力的制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些人宣誓時犯了規,被DQ是自找的,就算有某些支持者曾投票給他們,他們也不能有特權。在民主制度下,選票並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
上述的種種現象,都可歸結於一種席捲全球但對民主及文明都破壞性巨大的思潮:民粹主義。最近讀Jan-Werner
Muller出版不久的著作《什麼是民粹主義》(What is Populism),深覺書中對民粹主義的描述,儼然是為香港激進分子度身訂造。
民粹主義有好幾個特徵。第一是他們都反對多元社會,「人民」一詞雖不斷掛在嘴邊,但他們心目中的人民只有一種,便是與他們意見相同的人,其他的便不是人民的一部分。因此,當他們自稱代表民意,而這又無多少事實根據時,他們絕不會面紅耳赤。香港有六百萬夠資格當選民的人,但有登記當選民而又有投票的不過二百萬,立法會選舉中拿票最多的一派總數也不過百萬票,往往三、兩萬票便可當選,他們是否能代表民意?天曉得!
第二個特徵是他們凡事都要道德化,不管某事與道德是否有絲毫關係也會如此。不過,他們的道德觀往往十分可笑,合乎他們立場的便是道德,不認同他們的便是道德淪亡、邪惡腐敗之輩。
第三個特徵是反精英,這是從第二個特徵衍生出來的。正因為真正的精英喜歡尋根究柢,有獨立思考,不會輕信民粹主義者的主張,所以與後者必有衝突,民粹反精英是事物的規律,不這樣才奇怪。
從以上討論,我們可知民粹主義是一種理性倒退、反民主的表現,及引致社會對立的元兇。
對民主的最大破壞
為什麼民粹主義反理性?它事事以自己偏頗的立場作為道德標準,對不同意見者則棍棒亂飛,是非觀也不是建基於對客觀事實的尊重之上,這如何能夠帶來理性?以幾年前反對建高鐵為例,我曾經詳細檢視過反對者的「理據」,發現他們連基本的成本效益的定量分析也沒真正做過,便一哄而起搞盲反,這如何會理性?
民粹主義者雖口稱民主,但我相信他們是西方自由主義民主的最大破壞者。「泛民」近年喜歡與民粹主義搞在一起,這是自殘的路線,內部的破壞力量幾乎一定比外部力量來得大。為什麼民粹主義本質上是獨裁反民主的?這是由它不承認人民價值觀的多元性所決定。《什麼是民粹主義》一書便提到,不知道人民的多元性、不懂得以民主制度來協調不同民意,反而幻想只有一種民意、自己才是真正代表民意的人,他們若掌握權力,會傾向獨裁統治。
民粹主義也會破壞社會的和諧。當某些行事並不檢點的人事事都以自己立場為至高道德標準、辱罵不同見解的人時,怎會不引起反感與反抗?民主社會本就應建基於對不同意見的尊重之上,說民粹主義者破壞了民主、理性、和諧,使社會倒退,毫不過分。宣稱擁護自由主義民主的人,若不與民粹主義劃清界線,只會使自己進退失據,陷於困局。
《什麼是民粹主義》的作者Muller並不諱言民粹主義者是有可能奪得政權的。在今天,帶有多種民粹色彩的特朗普也已掌權,已證明Muller所言非虛。他們若奪了權,會有什麼事發生?按照Muller的分析,他們希望搞獨裁是免不了的,這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把不支持他們的人看作是人民的一部分,但當然,既有的制度若是健全的話,他們也要面對一定的制衡。
民粹主義者因為不懂得包容別人的意見,所以會對奪取權力很感興趣。在選舉前努力宣傳己方信念,爭取選民支持,這本是正當平常的民主活動,但民粹主義者卻有可能做得更「盡」一點,他們會不惜大搞策略性投票以求操控選舉結果。上次立法會選舉已有此情況,對自稱相信人民相信民主的人來說,這是自相矛盾的。
特區政府目前似乎在使用一種多搞民生少觸動衝突的策略,以圖化解民粹主義者的影響。我相信在爭取市民支持上,這會有些成效,事實上不少港人早已對民粹主義者的言行產生厭惡。但我不相信民粹主義者會放棄他們的想法。當他們發現港人越來越不支持他們時,以他們的心理狀態,可能會相信這只是政府在搞鬼。政府對於自己政策成效的估計,不要太樂觀。
(TKP 2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