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2020

這樣的經濟圈易被擊潰 (雷鼎鳴)


  最近有好些媒體問過我對所謂「黃色經濟圈」的看法,我基本上不作回答,原因是認為它頂多是一種經濟構想的反面教材,但它能起到的破壞也有限,不值得深究。現在寫出一點看法,以後便可不用花時間回應記者。

  這構思的一個問題是扭曲了價格機制,削弱了價格引導資源配置的功能。在市場經濟中,商戶有時會願意付出更高的成本改善產品的質量,這會推高價格,但顧客仍可能願意購買,因為他們相信質量改進了。加入「黃色經濟圈」的商戶若是要繳付費用(我們可稱之為保護費或廣告費都無妨,這不影響分析),那麼最終產品的價格是要上升的,但顧客可得到甚麼?那些支持黑衣暴力的人或許覺得無所謂,反正他們真心支持黑衣暴徒,願意付錢,我們倒也可尊重其自由。不過,社會中反黑衣暴徒的人一樣眾多,他們若認為明目張膽自認黃店的,有可能把一部份利潤以交保護費的形式交給暴徒,他們會對這商戶產生厭惡感,不願光顧。

  如此一來,交了保護費暴露出自己是黃店後,該商戶產品的需求要面對正面及負面壓力,可能負面的還大一止,因為黃人的消費者經濟實力只是一般,而且不少香港人也不喜捲入政治,成本上升了,銷路不增,此等商戶的利潤大有可能下降,甚至競爭力更不如前,早日倒閉。

  上述說法是假設黃店要交保護費,會否根本絕無此事?黃色經濟圈只意味着黃絲喜歡光顧黃店,藍絲則光顧藍店?若只是如此,各人有各人偏好,我們也不用苛責。當然,此種連消費都用政治立場去搞得涇渭分明的做法,會更撕裂香港社會。香港已高度兩極化,世界很難再找到一個像香港人這麼不團結的地方了,再加劇之不是好事。

  不過,保護費有大概率會出現。就算黃店不主動交錢,黑衣暴徒也會迫他們交保護費,否則這些黃店憑甚麼可交代它們自稱會支持黑衣暴徒的承諾?事實上,若無保護費,這個黃圈是否能稱之為圈也大成疑問,黃店總不能在門口掛張黃色符咒,甚麼都不做便自稱是黃店吧?

  但交了保護費後可得到甚麼?上文已說過,這不見得能增加對黃店產品的需求,我們很難想像,正當的商戶肯賣某些顧客會喜歡但另一些顧客會產生厭惡的廣告。所以交了保護費後,商戶得到的,是有種勢力願意「保護」它們,那些沒有交費的,則受到排斥。但黃店可得到甚麼形式的保護?

  按香港近月的情勢看來,黑衣暴徒曾有選擇性大規模地對一些他們不喜歡的商戶打砸搶。換言之,不交保護費便是圈外人,後果便是要面對黑衣暴徒的破壞,交了費得到的「保護」,只是不用被砸而已。黑衣暴徒會否停止打砸搶?他們愈是破壞圈外的商戶,愈有可能逼使這些店關門大吉,減少黃店要面對的競爭,他們又更振振有詞,要黃店增繳保護費。他們若毫無「作為」,黃店便不認為保護有價值,所以有了「黃色經濟圈」後,保護費會更泛濫。

  此種行為還可能違反了競爭法,因不交保護費的會被打壓,這等同把黃店組織為「黃色經濟圈」的勢力,正在建設自己的寡頭壟斷力量。

  警方不可能不執法去保護那些不肯加入黃圈而被暴徒肆意破壞的商戶。保護的方法是拘捕並檢控暴徒。檢控得愈多,暴徒坐牢機會愈增加,他們要求的保護費便必須提高,這成本會轉嫁到黃店身上,但不一定會轉嫁到黃色消費者,因為後者眼見黃店成本上升,價格增加,會離棄黃店,跑到非黃店去光顧。所以警察只要對專門打砸搶破壞商戶的暴徒大力打擊,便可使「黃色經濟圈」的成本大幅上升,潰不成軍。我看過黃店的一些名單,它們大多名不經傳,我不認為它們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頂得住政府打擊暴徒後所帶來的經濟壓力。

Headline Daily 202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