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周期間,內地多處公路塞車嚴重,原本兩三個小時車程的,等閒要在車上等十來個小時,行不得也哥哥。高鐵不會塞車,但人流洶湧,一票難求。
塞車使人煩悶,就算是在平時,內地大城市人民也深受塞車之苦,而這也加重了空氣污染。塞車原因當然很多,道路設計及管理不好,我相信是原因之一,但所有原因也比不上道路上汽車密度驚人這麼重要,看看黃金周公路上汽車密麻麻的境況,我們會以為公路都已變作了停車場。
為甚麼汽車密度這麼高?這只可能是兩個原因:第一是車多,第二是道路面積尚未足夠。中國早已是世界上汽車的最大市場,例如在北京,汽車數量已幾近香港的十倍。我們就算不看統計數字,只要在各處路上看看,也可知中國汽車之多。在長假日駕車到別的城市旅遊,這是典型的中產階級活動。三數十年前,內地汽車玻璃窗上都掛上白紗布,以防外人窺到車中人面孔,能坐小汽車的人,都帶有點神秘性,也許都位高權重,在今天,這局面已被徹底打破,中產愛自駕帶來的自由,塞車在所不惜。用世界銀行的標準,大約五年內中國的人均收入便要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中產人口現在已開始以數億計的規模湧現,有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這對我們這些親眼見證過中國一窮二白年代的人來說,真的難以相信歷史的巨輪滾動得這麼快。
中國不但中產人數劇升,交通運輸基建發展同樣是異乎尋常地快速。二○一五年中國道路共四百五十七萬七千三百公里,世界排名第三,鐵路總長十二萬四千公里,世界第二。至於代表未來,把天涯變作比鄰的高鐵,總長度已從二○○八年的六百七十二公里,變成二○一七年八縱八橫的二萬二千公里,遠遠拋離世界所有其他國家!這還未足夠,二○二五年高鐵長度還要增至三萬八千公里。據麥肯錫公司的一份研究報告,從九二至二○一三年,中國的基建投資平均等於GDP的百分之八點六,現時每年中國的基建投資額,已超過北美洲與西歐的總和!
這麼大的投資額,而且長期進行,新的公路、碼頭、鐵路、機場一一出現,難免使人疑惑會否有不少大白象項目。大白象肯定存在,我在一些小機場內便見到人蹤罕至,尤其是有些地區太倚賴計劃經濟不理市場規律,但我相信情況並不嚴重。這麼多人逼爆高鐵車站,機場內大排長龍,公路大塞車,意味基建尚未足夠,怎會是大白象?在基建策略上,中國與西方頗有不同,搞基建時短線可刺激到GDP的增長,基建初成後,往往使用率也不足,但中國快速的城鎮化及經濟增長,卻往往使到少人使用的大白象短時間內變得丁財兩旺,這是經濟發展緩慢的國家所做不到的。反過來說,高質素的基建也能把城鎮連結起來,使到它們發展更快,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策略,將來還可能在一帶一路國家複製。
(Headline Daily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