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局旗下的「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全資擁有的「香港年金有限公司」推出了一個終身年金計劃,很多朋友都問我應否參加。
此計劃的細節我上月已經知曉。年金公司的負責人曾到扶貧委員會介紹詳情。此計劃並非為扶貧而設,為甚麼到扶貧委員會?原因是退休保障是扶貧委員會重點關注的項目,年金卻正正是退休保障的一個有價值的補充。
年金計劃有其優點,它可保證退休者在去世前每月都收到一份固定的保金。但年金並非對所有人都適合,有些人得到的好處多一點,有些人卻會吃虧,是否應付出五萬到一百萬的保費去參加計劃,因人而異,這要取決於年齡、健康、性別、家庭狀況、本身的投資能力等等。
根據年金計劃所提供的資料,如一名六十五歲的男性投保者交付一百萬的保金,他每月可取回五千八百元,直至去世,若是女性,每月可得五千三百元。若是年紀較輕便去世,其後人亦可逐年取款,直至年金公司總共已付出保費的105%為止。對於出了一百萬保費的人而言,我們也不妨把一百零五萬視為可取回的最低數額。
判斷年金是否合算的投資,最簡單的方法是計算其預期內部回報率。先以六十五歲男性為個案。二○一七年,香港的男性出生時的預期壽命是八十一點三二歲,但一名六十五歲而仍健在的男人,他的預期壽命沒有被一些英年早逝的人所拖低,除非他健康不佳,其預期平均壽命應不止八十一點三二歲,我相信應在八十三歲左右(人口學家可較精準地估算)。換言之,平均而言,此人可預期仍有十八年,即二百一十六個月可活,若他參加計劃,而又正好是八十三歲去世,總共可取回一百二十五萬二千八百元,內部回報率每年是2.63%(讀過經濟的可自行推導出計算的方程式,這是粗淺的學問,不難)。
香港女性出生時預期壽命是八十七點三四歲,六十五歲的女人平均而言,應可預期多活二百八十八個月(即八十九歲去世),付出一百萬,每月可取五千三百元,根據我的計算,她的預期年金內部回報率是3.87%,比男性為高。
由此可見,女性因壽命較長,每月取回的錢雖較少,但回報率卻高於男性,更值得買年金。我們也可注意到,此等回報率不算高,勝在穩陣,對投資有自信的人,有了安全低回報的年金作保障後,其餘的投資可稍為勇進一點。為何年金公司不敢提供較高回報的計劃?一個原因可能是它規模不多,只有一百億,管理費已吃掉不少回報,另一原因是它要向受保者作出擔保,不能破產,所以投資項目相對保守。上面提過的105%最低保證也會拖低回報率。
也許更重要的原因是年金公司要抵擋所謂逆向選擇(adverse selection)的力量。從上可見,壽命較長的人在年金中得益較高,例如一名六十五歲投保的男人若能活到九十五歲,他的內部年回報率便高達5.85%。既然如此,一些自覺精神不振陽壽快盡的人不會被計劃吸引到,那些父母皆長壽,基因良好,生活健康的人卻更值得加入計劃。但如此一來,年金的顧客便容易聚合到大批老而不死的組群,在商言商,這對年金公司的收支卻是壞消息,所以他們不敢答應付出較高的回報率以防萬一。
年金當然有不少代替品。例如,家庭關係若是和諧,父母大可投資在較高回報的產品之上,若是壽命較長,積蓄耗盡,有子女供養撐着,若是短命,剩餘積蓄可留給子女,正是千百年以來最常見的保險。
(Headline
Daily 2018-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