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2018

港人工作有無性別歧視? (雷鼎鳴)


三八婦女節剛過.這或許也是適當時機檢視香港的職場有無歧視女性。這問題不能簡單回答,要看證據。

首先,看看香港政府的官員。最高級的4位有2位是女性,局長中男的較多,但常秘中女士卻是不少,政府內的性別歧視看似不明顯。

我有位朋友,是資深的電影製片人,他曾詳細告訴我各大明星的身價。我十分驚訝的是男明星酬金往往高出女明星數倍,功夫明星因為有世界市場,片酬更是厲害。這是性別歧視還是市場導向?應是後者。原來願意跑到戲院看電影的多是年輕男女,而挑選看哪一套電影的話事人多是女方,男的不敢反抗,女明星對女士無甚吸引力,最漂亮的並不討好,反而鄰家女孩模樣的會更被接受,容易走紅。此等識見,應是行內人才說得出來。

大學將湧現大量女教授

在學術界中,女性教授人數較少,但我過去經驗中,同事討論聘請誰人,真的不會考慮性別,若是有的話,可能還會更想僱用她們,以提升女性比率。我相信女教授比例較低的原因是完成博士的女性較少,但近年這已有急劇的變化,將來大學中一定會湧現大量女教授。

上述是個別行業的情況,香港的總體情形又如何?我們可以狹義地把性別歧視看作是同工不同酬,或同等的資歷下男女薪酬有差別。香港歷年的人口普查數據正可幫助我們解答此問題。

一個人的薪酬自然是受到多種因素所決定,以包括香港在內的世界多個社會的實證研究看來,教育及工作經驗都有非常大的影響力。我用過計量經濟學的回歸分析法及2016年人口普查的5%樣本估算過香港的所謂「入息函數」(Earnings Function),發現在相同的教育年數及工作年數下,女性薪酬平均比男性低17%。在數據分析前,我已把外傭及部分可能只做兼職的人刪掉,以減少誤差。

我們可把估算處理得更細緻一點。結果顯示,女性在校讀書的效率比男性高,每多讀一年書對收入的正面影響大於男性,但在工作年數上,男性則更能據此而加薪。

若男女雙方都沒工作過,但都剛讀畢12年書,那麼女的薪金比男的低10.4%;若他們都工作了20年,則女的要比男的低14.6%。至於讀了16年書的大學畢業生,雙方都沒有工作經驗時,女的薪金要低6.5%;40年後,差距會擴至18.2%。

男性在職場上較有優勢

這些結果,在在都顯示出男性在職場上較有優勢,但教育對女性的幫助較大。但這又是否一定等同於性別歧視?可能性是存在的,但也不能否定其他的解釋。

有些女性可能因生育問題,又或較用心照顧子女而對事業專注較少,以致影響收入。我們若看看國外的一些情況,也可發現其他的解釋。

哈佛一位經濟女教授高典(Claudia Goldin)年多前被訪問時,直言美國全職工作的女性與男性相比,平均收入低了22%。這個差距比香港的17%大得多。為何如此?

高典認為與市場中的薪酬結構有關。一個人工作的時數愈長,他的薪酬不止會更多,而且上升的幅度大於工時上升的幅度。

換言之,一個每周工作70小時的人,收入會多於兩名每周工作35小時的人的收入總和。美國的女性一般較不願意每周工時太長,所以她們的時薪也比不上男性。香港是否如此?人口普查的數據不夠詳盡,回答不了這問題,但值得更進一步的研究。

(Sky Post 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