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1

佔領華爾街與資本主義中的社會主義 (雷鼎鳴)

「佔領華爾街」運動從9 17 日的千人示威及百多人以紙箱在華爾街附近公園「紮營」立寨開始,據稱全球已有九百多城市響應。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社會運動。說它有趣,是因為組織者自稱他們代表了99%人口,反對最高收入的1%人口,而事實上,參與者的「成分」亦的確十分寬廣,無政府主義者有之,社會主義者、自由主義者、新自由主義者,甚至是茶黨的支持者也一樣出現。不理公共衛生的人有加入露營,但願意積極清理打掃現場的有教養人士同樣存在。以目前的聲勢而言,影響力尚未算巨大,主流媒體報道不算多,例如在香港中環的參與者,已沒有多少人理會。

這次運動為什麼仍未能引起太大的注意?我相信是與它號稱的代表99%人口有關。任何運動若要代表99%人口,其訴求必定自相矛盾,別人不知它要求什麼。試問把新自由主義者與社會主義者放在一起,外人怎知道運動的方向是什麼?由此觀之,雖然他們一方面反對政府替華爾街的銀行包底,但同時又有人主張政府應替還不了債的學生及樓宇按揭人包底,倒沒有甚麼值得奇怪。


示威者反錯了對象

沒有甚麼比華爾街更有資格充當資本主義的圖標,也沒有什麼比投資銀行更能象徵華爾街了。運動既稱「佔領華爾街」,而投資銀行的所作所為又是它重點批判的對象,運動給人的印象不可避免也一定帶有反資本主義色彩。

反資本主義的情緒,顯然主要來自金融海嘯所暴露的不公,投資銀行家可以大魚大肉,但卻可以不用替自己的不檢行為負上責任,住在城鎮大街(Main Street)的普通百姓,倒是要為華爾街的虧損及其他禍害埋單。

不過,這些參與者根本反錯了對象。造成上述不公的不是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而是隱藏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社會主義!這裏有三個層次的原因。

去年5 17 日我在本報發表了一篇文章〈希臘危機出現後論斷金融海嘯的成因〉,文中我指出世界各大投資銀行基本上都沒有老闆,主席或CEO 都是僱員,它們的股權十分分散,例如美林的CEO 雖是它最大的公眾個人持股人,但他也只擁有美林的0.07%股權。

理論上,投資銀行的產權結構是近乎「公有」的,與家族企業大相逕庭。


暗藏「公有制」缺點

我讀大學本科時,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孰優孰劣的爭論頗為流行,其中一個論點是資本主義已經擁有社會主義的優點,因為企業的股權可以出售,全民都可以是一些大企業的股東。但如果這可以被視作是優點的話,那麼「公有制」或「近乎公有制」與生俱來的一些缺點一樣會在投資銀行中體現。

我們都知道,投資銀行中的不少基金經理都偏向高風險投資。為什麼?因為高回報的投資意味著高風險,低風險的意味著低回報,基金經理對後者缺乏興趣,因為他們分不了多少花紅。

但前者不同,豐厚的回報會為他們帶來誘人的佣金,而就算高風險的投資使到基金虧損,損失的也只是把資金交給他們的投資者,基金經理幾乎可以完全置身事外。

假如投資銀行進行太多太過分進取的投資,最後銀行本身也會垮下來,正如貝爾斯登或雷曼一般。為什麼銀行的主管不早早做好風險管理以作防範?原因是他們也只是打工,銀行倒閉不一定對他們有多大影響,這是典型的道德風險行為,性質與內地的「國有資產流失」現象同出一轍。內地某些國企的主管人,不是時有以權謀私、對企業的利益不屑一顧嗎?

按照這個邏輯,對於投資銀行界不少人都可得到遠高於其他行業的豐厚報酬,我甚有保留。有人說這是自由市場競爭的結果,也許這有部分對,但缺乏私有產權作為基礎的競爭,本身便不是真正自由市場的競爭,薪酬花紅只是慷他人之慨。

由此觀之,作為資本主義核心的投資銀行,竟是潛藏著重要的社會主義元素。中國的太極圖中,最肥大的黑色部分藏有一點白,最肥大的白色部分中卻藏有一點黑,我們不能不佩服古人的辯證法智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而今次金融海嘯的源頭之一,正是這個資本主義中的社會主義元素。


政府包底造成濫借

社會主義在資本主義中另一層次的體現,是政府對「大到不能倒」的華爾街大行的拯救行動。資本主義的市場競爭規則,本就是要競爭者自求多福、自生自滅、自我完善;但美國政府迫於時勢,竟大量使用納稅人的錢對不守紀律的金融機構施以援手。

這種包底行為不但使美國人憤怒,同時亦衍生出新的道德風險行為。投資界若出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社會主義作風,後果只有一個,金融機構自我保護的誘因必然下跌,風險管理意識更加薄弱,金融危機更易發生。

眾所周知,金融海嘯由次按危機引發而成。為什麼有次按危機?成因正是美國政府要鼓勵人民購置物業,於是成立房利美及房貸美兩所政府背後撐腰的非政府公司。銀行借了錢給置業人士後,可把按揭合約轉售給兩房,後者的資金來源是它們可以低息發債。

為什麼國際上的投資者願意低息借錢給兩房?因為他們知道就算兩房胡亂買入有毒資產,陷於破產危機,美國政府也會打救。正因如此,向購樓人士放貸的銀行知道兩房肯接貨,也就不用嚴格審批借款人的質量。

次按背後一塌糊塗的道德風險行為,根源正是美國政府不務正業,通過替兩房包底而鼓勵人民擁有房子。政府此種行為,同樣是帶有濃烈的社會主義色彩。

按照以上的分析,社會主義的元素才是造成金融海嘯的元兇,金融海嘯不是市場失靈,而是政府失靈! 「佔領華爾街」的人士批評投行的貪婪行為,自有其正確合理的一面,但他們似乎不明白,這種貪婪行為是「公有制」及政府行為造成,與資本主義的自由市場機制對不上號。在內地公有制的國有資產流失時,要負上責任的社會主義官員難道便不比資本主義華爾街的大行貪婪嗎?


福利優厚豈能持久

據說有些參與「佔領華爾街」全球運動的人認為,歐洲的福利民主社會主義才是他們的理想制度。這也是很奇怪且昧於世情的思想。歐洲數十年來不少國家大搞福利社會主義,其人民的文化雖高尚,科技及教育水平都先進,但一樣避不開高稅收福利主義養懶人的宿命。

一周工作不足四十小時,每年等閒度假兩個月,我們可以把這些看成是懂得生活情趣,也可以把不少歐洲人視為不夠勤奮。但無論如何,我們也應在歐債危機中看到「少做事,多嘆世界」的生活模式不能持久,最終為歐洲人帶來沒完沒了的災難性後果。歐洲的民主不但打救不了福利社會主義,不少人還會懷疑,是否歐式民主對其福利社會主義起到推動的作用。

「佔領華爾街」運動據說還會集中力量在全球推動設立所謂「羅賓漢稅」(Robin Hood Tax)。用羅賓漢之名,自然是要劫富濟貧,對各種資本投資的收入或交易徵以重稅。我看此類稅收出發點雖善,但恐怕事與願違。對投資加稅,會減低投資的回報,同時亦削弱儲蓄的吸引力,各國的資金積累會減慢,經濟增長不可避免會受拖累。

但假如歐美政府都要這樣做,對香港會是喜訊。到時全球資金會紛紛湧港,香港成為金融中心一哥的目標指日可待。正因此道理,一些歐洲政府惟有說,只要其他所有國家肯徵羅賓漢稅,它們才願意做。但聰明的國家只會希望別人做,自己不會做;政府這樣說,便是技巧地表明它們不會做了。


HKEJ  201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