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2024

美滙強 對港股及中國經濟的影響 (雷鼎鳴)

 

香港股市近年遇上了複雜的國際環境,大幅波動,恒指從202123萬多點的高位開始,以一波低一波的形態向下滑。今年1月的低位開始有反彈,4個月內錄有26%左右的增幅。雖比不上一年多之前2個多月內50%的急升,但新的氣象已若隱若現,洗掉不少頹風。若持之以恒,香港並非無望重奪世界3大金融中心的席位。

港股的主要支柱已是內地的巨企,其股價回升,雖基礎尚待鞏固,但依然十分合理。港股(內含大量內地股份)是否買得過,要考慮3個相關因素:第一是內地經濟,第二是港股的市盈率,第三是美元滙率。

美元滙價持續偏高 港股受壓

第一個因素基本格局清晰。中國已日漸走出疫情期間商業周期的下行階段,但也正面臨着經濟轉型期的陣痛,有些傳統行業被市場淘汰,但同時又有大量新興企業崛起,朝氣勃勃,股市也正處於築底鞏固期,香港的股市也受此影響。

第二個因素是港股市盈率非常偏低。在經歷過一輪股價急升後,520日恒指市盈率也只是11.2,大幅低於歷史上恒指平均市盈率的近14.1,更遠低於標普500517日市盈率的近27.6,或道指的約35。這意味着港股十分便宜,被超賣了。若港股與美股市盈率相仿,港股價格可翻一倍以上。為何這未曾發生?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第三個因素,是美元的滙價偏高。

眾所周知,自兩年多以前開始,美國聯儲局急劇加息,這自然會人為地推高美元滙價。表面看起來,人民幣兌換美元便會貶值,而事實上,人民幣相對於美元,從2021年初至今,也貶了約11%。這便帶來了問題,市場中手持美元或與之掛鈎的港元的投資者,若買入中國股,在計算回報時便要考慮因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損失。君子不立危牆之下,減少持有港股(內含中國股票),十分理性,有此陰影籠罩,港股低迷是情理中事。

中國能否打破及應否打破這滙率悶局?這裏先要指出,人民幣相對於世界各貨幣,其實並無貶值,反而是升值了。從20211月至20244月,人民幣相對於全球一籃子貨幣的有效滙率,共升值3.8%,美元同期則相對全球貨幣升值了16%。由此可知,不是人民幣貶值,而是美元升值得太過分,中國不願與美元一起瘋癲,只稍為升值而已。若人民幣與美元也掛上鈎,與它一起升,那麼中國與世界各國貿易時便會因人民幣過強而出口大減,入口大增,不符中國發展策略。

京力拓經貿 不與美打滙率戰

人民幣兌換其他貨幣滙價相對穩定,但兌換美元貶值,對中國經濟會否帶來不可承受的重大損失?不大可能。在貿易上,這意味着中國買美國貨會貴上約11%2022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769億美元商品(連運費),當中不少商品,如芯片等,是進了中國後加工造成別的產品再出口,不是留在中國。但即使我們假設中國不減低從美國的進口,及進口後全部自用,那麼中國也只是多付了1,769億美元的11%,即195億美元,約等於中國GDP0.1%,對人民福祉無甚影響。至於人民幣兌美元貶值後,等於中國製造的產品在美國人眼中更便宜,中國若不想賣得太低廉,加價便可,並無損失。由此可見,從貿易的角度看,中國並無多少誘因與美國打滙率戰。《九阳真經》中有口訣:「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正是中國的態度。只是中國留學生赴美,學費會更貴。

影響滙價另一因素是物價。按照不少國際機構在推算GDP的購買力平價時,背後的假設可推斷為1美元在中國的購買力大概等於2美元在美國的購買力,亦即美國物價比中國高了一倍。在中美兩地作客時,非常留意物價的差別。以我觀察,近年美國通脹十分嚴重,中國則無通脹,美國商品比中國平均貴上超過一倍。倘若如此,美元滙價長遠而言自會有市場壓力使它貶值。中國似乎對此也不大理會,反正美元滙價高企對中國並無多大殺傷力,長遠反而會使美國在各國佔有的市場萎縮,被中國搶佔市場份額。若中國真的要人民幣升值,與美元掛鈎,是有多種方法可做到的。但順乎自然,讓市場調節,可能更穩妥。

美滙靠高息硬撑 終歸將減息

市場如何調節?美滙靠高息硬撑着,美國要付高息,有苦自己知,惟有靠充公俄羅斯外滙等旁門左道方法拖延一陣,但終究美國是要減息及強美元的局面維持不下去。到時中國的名義GDP,用美元計算的話,顯然會大幅回升。但其實若用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早已超過美國3成了。

(香港經濟日2024-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