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5月20日的「就職」演說,並不是不少藍營人士所預期的會採取溫和立場,而是徹頭徹尾的一篇「台獨」宣言。他不但自吹會「讓她(台灣)成為國際上令人尊敬的偉大國家」,還特別強調「台灣位居『第一島鏈』的戰略位置」。這句說話可圈可點,「第一島鏈」是美國締造,用以封鎖中國海上貿易,以圖把中國發展扼殺的重要戰略手段。
賴清德主動對美國獻身,把台灣放在美國對付中國的最前沿,這是送給美國表達不二之心的投名狀。從始賴已自絕於中國人民,不論前途如何起伏,他也只是在走着「台獨」的不歸路。
大陸可封鎖台海空 伺機出手
中國的回應是在5月23及24日兩天進行「聯合利劍2024A」的軍演,派艦隊及飛機包圍台灣,軍演還包括針對陸上作戰。多位評論人已注意到2024A的「A」字,這顯然意味着今年還會有「B」或甚至更多。此次軍演與去年的並不雷同,而似是按既定步驟胸有成竹的演練,包括把寶島封死,防止在特殊時刻台獨的首要分子有機會逃跑。中國的統一是否可依靠完全非武力的手段實現?我認為概率偏低。
表面上局勢的緊張是由賴清德比前更鮮明的台獨立場所造成,但賴本身不是棋手,他只是美國的棋子而已。他的就職得到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祝賀,他的演說幾可肯定早已得到美國的批准。賴固然是一名思想上根深柢固的台獨分子,他的政治目標甚至可能是充當「台灣國」的「國父」。但縱使台購買了不少武器,軍事與經濟實力與中國差距太大,只能完全倚靠美國才有膽量向中國叫陣。所以觀察台海局勢,也只能以中美兩國博弈的變化作基礎。
美國從前的策略是「戰略性模糊」,口頭上說是承認只有一個中國,不認可台獨,但又要保持台海現狀。陳水扁與蔡英文縱使希望表達更出格的台獨立場,也受美國政府約制。但在俄烏戰爭發生後,美國的策略已變,她已知道中國若要收回台灣,美國已沒有能力阻止。既然如此,不如盡可能增大中國在經濟、政治、外交及軍事上的代價,從而達到遏制中國發展的終極目的。美國本身也是內外交困,自然也希望以最低的成本達到這目的。戰爭的成本太大,在台海直接與中國打起來,美方殊無勝算,所以最符合美國政客利益的做法,便是找台灣人替美國打代理人戰爭。既然有賴清德此等人物的積極響應,美國政府不利用他才奇怪。
難阻中國收回台灣 美改戰略
倘若真的有場代理人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美國尚會希望把她的北約盟友及日本、南韓、菲律賓、澳洲拉下水,共同制裁中國。制裁甚麼?世界各國太倚賴中國的產品,我十分懷疑貿易制裁有廣泛響應。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斷無理由為了美國的利益而在台海問題上引火燒身。美國思茲念茲感到難以解決的困境之一,是她欠下超過34萬億美元的公債,若能找個藉口賴債便十分理想。
近日美國有名議員竟說國民黨管治大陸時期借過美國不少錢,現今應要求中國償還近萬億美元。此說荒唐可以不理,但卻反映美國一些政客的心理。若美國發起甚麼制裁,總會有人建議她可沒收中國位處境外的外滙儲備。中國有3.2萬億美元外滙儲備,在今年4月其中的7,674億美元是美國政府債券。中國雖持續減少持有美債,但速度奇慢,當中可能反映中國政府曾經的主導思想還是以和平統一,不給美國任何藉口為主軸。
事至今日,中國會採用甚麼方法去還擊美國明裏暗裏支持台獨的政策?時間在中國一方,中國並不急切要立時統一,而統一的時間表由中國決定,而不是任由美國玩弄手段。可行的方案之一是隨時搞包圍台海的演習,做到可完全把台灣的海空封鎖掉,並且每次都把這絞索愈收愈緊,但又不一定立時在台境內採取軍事行動。若然如此,民進黨政府縱然得到美國的軍事支持,台獨也會受到很大抑制,中國便可以等待有利時機才動手。
台沒戰爭意志 難現烏代理人戰
美國前印太區海軍總司令戴維森(Philip Davidson)在2021年曾揚言,中國在其後的6年內很有可能會發動對台的兩棲進攻。美國的軍事人員對此似深信不疑,並將這6年稱為「戴維森窗口期」(Davidson
Window)。
上文提過,美國最想打低成本的代理人戰爭。近年不斷有傳聞,美國已派了大批人員赴台提供軍訓及戰略建議,當然也賣了不少武器給台灣,其時間考量,也符合「戴維森窗口期」的判斷。但若以為代理人戰爭在台行得通,則大錯特錯!
台灣一般人民根本沒有戰爭意志,誰會為了台獨政客及美國政客的利益去犧牲性命?台灣的民調也發現沒有多少人肯去打仗。烏克蘭的代理人模式不會出現,美國反而應害怕台灣軍人會把美方武器繳交到中國。中國要小心的,反是如何保護她的外滙儲備。
(香港經濟日報 20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