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2018

從派錢、醫療、樓市評新預算案 (雷鼎鳴)


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是政府總結經濟表現,展望未來,及宣布新財政政策的平台。記憶所及,每次預算案都會引起社會爭議。這裏只討論三點較重要的議題。

 

第一點是應否「派錢」。預算案公布之前,社會早已知悉今年會錄得巨大盈餘,市民的期望立時便變得很高。因為立法會補選在即,多個政黨為了爭取支持,都贊成或不反對「派錢」,這當中恐怕也受民粹主義的影響。我討厭民粹主義,認為它是社會的破壞力量,但我卻不反對有節制地「派錢」,原因與民粹主義無關。

 

「派錢」有優點也有缺點。政府去年盈餘1380億,主要原因是賣地及印花稅收入遠高於預期,但這些收入都是暫時性及政府無法預計的「意外之財」。暫時性意味著政府不應將這些收入用作經常性開支,否則將來容易出現財赤;無法預計則等於說,政府今年徵收的稅款超過它原來推算的金額。而這筆額外的稅款收入該如何運用?政府理應將它儲起來,以應對將來可能再次出現的財政赤字;也可用來投資香港的未來,推動經濟發展。

 

但市民認為,既然賣地和印花稅收入這麼多,而樓價又不斷飆升,政府為何不把多賺的幾百億元還富於民?

 

盈餘大增宜還富於民

 

我一向認為還富於民、藏富於民較藏富於政府更為優勝,原因是我認為市民管理自己的財富時,較政府管理他人財富時更理性更小心。這不是說政府官員不善理財,也不是說政府推行的項目一定錯。事實上,政府推動的某些項目,例如高鐵,因為經得起成本效益的檢驗,我十分支持。但香港政治環境卻出現頗為惡劣的情況,即使政府有著足夠專業的理據,在立法會爭取撥款時,也會遭到反對派議員以「拉布」方式無理阻撓,例如大量基建項目撥款申請一直被拖延,無法上馬動工。在一個政治清明的社會,大政府也不一定做得好(大政府很可能違反基本法107及108條),現在若把更多的資源留給政府,等於向那些「拉布」議員送上更多的籌碼,是不聰明的做法。多點財富藏於民間,可使資源更有效配置。

 

我們當然不能忘記香港人口正迅速老化,政府未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應付此局面,若現在不審慎理財,財赤及欠債均會提早出現,而政府以控制開支增長方式應對未來的財赤,總比增加徵稅款合理。

 

我雖不反對「派錢」,但也認為此舉不能過火, 「派錢」方法亦不一定是全民派發六千元或其他金額,也可考慮以不同方法惠及不同階層的市民。例如今次預算案建議寬免四季差餉,該措施只有業主得益;以往的電費補貼措施,財爺卻認為不利環保,未有再次推行。

 

其實財爺大可放心,電費補貼是可以不利環保,亦可以毫無影響,主要視乎政府發放補貼的方式。若補貼金額與用電量掛鈎,用電愈多補貼愈多,即電費變相減價,這便不環保;若不論用電量多寡劃一提供相同的補貼金,市民則無額外耗電的誘因。

 

第二點是醫療。2016年施政報告已撥出2千億元作十年醫院發展計劃,今年的預算案再建議預留3千億作第二期十年醫院發展之用。人口老化已是板上釘釘之事,這些錢是用得其所的。但是香港醫療系統的根本問題是醫護人手不足。2016年香港共有14013名註冊醫生,平均每千人有1.9位醫生,與美國的2.95名、歐盟的3名以上差距頗大。

 

近年香港本地醫科畢業生數量已有所增加,每年達470人,但只要計算一下,便知供應仍遠不及需求。假設每名醫生平均工作40年,那麼現時的1萬4千多醫生平均每年便有約350人退休。新畢業扣減退休人數,等於每年只新增約120名醫生,不及醫生總數的1%,但歐美等地人均醫生的數量卻比香港高出超過50%。換言之,香港要追50年才可追近歐美,這尚未算及未來人口老化及人口稍為增長導致對醫生的需求上升。

 

香港醫學界的保護主義幾乎是世界上最嚴重的,例如在美國或新加坡便有大量外地醫學院畢業生在當地執業,香港的情況卻較為罕見,部分醫學界人士一直排拒外地醫生在港執業。稍為幸運的是,隨著機械人和人工智能技術日益發達、成熟,未來部分醫生工作或能由科技代勞,這或可稍減輕醫生不足的壓力。

 

第三點是房屋問題。預算案對此著墨不多,原因或許是造成高房價的關鍵問題是土地供應不足,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諮詢工作要四月中才展開,現時談樓價為時尚早也。

 

四成首期阻市民置業

 

不過,據我所知,有不少經濟學者對於政府所設買樓時首期要付四成的政策卻頗有微詞,預算案倒也沒有提及這方面的批評。政府設下四成首期的理據不外乎兩原因:一是怕樓價大跌會產生大量負資產個案,衝擊銀行體系的穩定性; 二是受父愛主義(paternalism)影響,以為阻止市民置業可保護市民及防止樓價不斷攀升。

 

這兩點原因雖出於善意,但後果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四成首期意味著很多市民買不起樓,以過去幾年樓價升幅來算,這政策不啻是阻住了一些人通過買樓而發達,發展商有見及此,自行為買家提供二按,減低他們的入市門檻。如此一來,二手市場的賣家與地產商競爭便更形成劣勢,地產商的議價能力更大,一手樓價更高。

 

倘若今天取消這項四成首期政策,樓市會怎樣?我相信一手樓的價格會受壓,但更多的人從此買得起二手樓,後者的樓價或會更高,但這總比永遠買不到樓,看著樓價不斷上升的乾焦急要好。

 

政府是否有勇氣這樣做?它會因為不能掌握市民的心理如何變化不敢做,這好比自己跳進親手挖掘的地洞而爬不上來,問題是這個洞根本不用挖掘。

 

(TKP 20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