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1/2018

港人的務實傳統還剩多少? (雷鼎鳴)


 港人過去一向予人務實形象,但甚麼才是務實?我認為較佳的定義是做不到的便不要浪費資源去做。太過務實會否等同沒有理想?不一定。經濟學的核心內客便是如何在各種實際世界的約束下追求最優的結果,這不正是理想主義與務實主義結合的學問嗎?只求理想不理現實的只是空想主義,持此思想之人,人生必然失敗。只顧現實沒有理想的人,人生也會十分無趣。


  港人過去雖然務實,但卻沒有放棄改善生活的理想,否則哪能把一個小漁村建成一個國際大都會。但今天這個務實的傳統有否衰退?我們不易否認在某些圈子中這正在發生,但港人整體依然務實。


  「團結香港基金」研究部的黃元山上周公佈了「基金」一個關於填海造地的民意調查,當中最主要的結果有幾項。第一,77.7%的被訪者認為改善居住環境擠迫有迫切性或非常迫切性。第二,45.3%的被訪者贊成或非常贊成在維港以外填海建設新市鎮,33.9%不贊成或非常不贊成,其他的人沒意見。第三,在十八至二十九歲的青年人組群中,贊成或非常贊成填海的卻只有28.7%,反對或非常反對的則高達46.7%


  上述的結果很快便有這種解讀:雖然贊成填海造地的港人多於反對者,但在年輕人中結果卻相反。我們是否可認為年輕人已不再務實呢?


  不能完全這樣說。誠然,若有小心研判過香港土地供應的大環境,包括存在着的各種政治或利益衝突,排除在維港以外填海這一選項只可能使到房屋供應長期短缺。不過,有三點應指出:第一,近三分一的十八至二十九歲的人認為未來三十年香港需要發展兩個以上如沙田般的新市鎮,這反映他們並非不想追求更多的居住空間。第二,填海只是增加土地供應的其中一種方案,不是唯一的方案,也許他們更屬意其他的方案。第三,「團結香港基金」也進行過另一種調查,是在社區中提供了相關數據才收集問卷,贊成填海的人高達61%,反對的只是22%,這顯示港人在掌握更多資訊後會更加明白形勢,其意見也更會因而改變,這正是務實的表現。也許部份年輕人反對填海只是因資訊不足而已。


  更有嫌疑毫不在意是否需要務實的,不見得是年輕人,而是某些激進團體及其在立法會的同路人。收回軍營?政府一早已去信問過解放軍有無防務不需要的用地?答案是沒有。養兵千日,用在一朝。香港雖有七十多年未有戰爭,但國際環境複雜,二次大戰後有多少天世界是完全沒有戰爭的?收回軍營與收回警察用地一樣危險。但是否某些議員或激進份子都完全不懂務實呢?其實他們也有自己十分理性的計算,反正他們的意見不會被務實的社會接納,所以就算其要求如何過份,也不會對社會造成直接的損害,蓋因其要求根本未能實施也。既然如此,就算口號如何激烈,他們也不用承擔責任,反而可凝聚住一小撮激進同路人,得到他們支持。這些人心中一早已有計算,是另一種形式的務實。

 

(Headline Daily 201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