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字值不值得學?我認為這是本小利大的投資。
讀大學時要接觸大量的內地刊物,見到簡體字,不完全明白,於是把心一橫,買了本《新華字典》,其中附有繁體簡體字對照表,花了幾個小時從表中看懂了簡體字的系統,以後看文章時便不再覺得有困難,後來自己用中文寫字時,慢慢地簡體字的比例愈來愈高,因書寫速度幾可加快近倍也。屈指一算,我光是用中文在報上撰文,已有近百萬字,用簡體字書寫,起碼替我省回一兩千小時的時間,投資幾小時去學簡體字,賺回來的時間卻以千小時計,回報豈不豐厚之極?這裏尚未包括我可輕易閱讀內地出版的著作,視野得以擴闊。
中共化繁為簡 迅速掃「盲」
用簡體字有沒有缺點?當然是有的。有些字一字有多種含義,或許會產生混淆,但以我自己經驗看來,只要注意上文下理,搞錯原意的機會絕低。有時內地人把簡體字譯回繁體字,偶然會出現使人啼笑皆非的情況,例如我見過有人把岳飛「還原」寫成「嶽飛」。若從藝術角度觀之,簡體字很難融入書法,使人有所遺憾。不過,對我而言,也未嘗不是好事。記得多年前有次在北京演說,有位大學校長剛好在座,他事後邀我也到他大學演講,我其後應約前去,竟發現他們要我在其禮賓冊上用毛筆題字,這倒是要了我的命,我字跡醜陋,歪歪斜斜地寫了幾個字後,他們想得出的評語惟有是我的字挺有「風格」。若大家都不重視書法,我可逢凶化吉,避開尷尬。
不過,以上的缺點都只是小節。中共建國之初,為甚麼要引入簡體字?這是因中國文字太難,而中國人口當時大半是文盲,不用簡化了的文字,如何可迅速掃盲?一些反對簡體字的人,顯然是自命清高,心中沒有把人民群眾的實況放在心上。
全世界最多人用的文字
對香港人來說,認識簡體字已不止是本小利大這麼簡單,慢慢地這會變成必須。用簡體字寫的中文已是全世界最多人用的文字,讀不懂它,豈不把自己降級為文盲或準文盲,如何會有競爭力?
中國文字自古以來都在變化,大學時期我學過一點甲骨文,甚感過癮,但字字若畫圖畫,就算感覺古雅,怎能用之與人溝通?我們若拒絕接受大家早已共用的新文字,在觀念上其實與堅持用甲骨文無大分別,思想落後之極。
香港當然也有一些政治偏執者,把簡體字為殘體字,其用意只是要為「去中國化」的服務。我認為自己學懂簡體字傍身便可,不用理會他們的觀點。
(Sky
Post 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