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5/2012

從生果金到全民退保的四個方案 (雷鼎鳴)


香港的男士出生時的預期壽命,年前已高達81 歲,為世界主要經濟體中最長;香港的女士預期壽命更高達87 歲,本來在世界上屈居第二,但去年海嘯降低了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所以香港反超前,現在也是世界冠軍了。

 

長壽本是天大的好事,古人求之不得,但其帶來的後果人類社會仍未能適應。在二百多年前,西方國家的人均壽命也只是30 多歲,莫扎特死時35 歲,其實當時算不上是英年早逝。中國一百多年前平均也只是30 多歲,所以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說。

 

 

真正「噩夢」還未出現

 

香港人口老化也只是近年才出現的事,我去年曾在本報撰文,指出今年香港才從所謂的「人口紅利期」轉入「人口赤字期」,意指65 歲或以上人口相對於20 64 歲人口比例,以前都是慢慢減少,但今年開始,此比例則已進入上升期,而且愈升愈快。所以若說到香港人口老化,便一定要指出現在問題才剛開始,真正的「噩夢」將來才會真正出現。

 

此種說法雖然不好聽,但卻不能不說,否則不知應對的話,問題只會更嚴重。

 

統計處月前更新了對未來三十年人口的推演數據,其結果也印證了上述說法。2012 年香港65 歲或以上人口九十八萬人,70 歲或以上的七十一萬人,但到2041 年,65 歲或以上的將會上升至二百五十六萬人,70 歲或以上的也有二百零四萬人。不過,雖則有新移民加入,20 64 歲人口在未來三十年卻是有減無增,到2041 年,這年齡組群的人口便會從今天的四百九十三萬稍降至四百八十二萬;但又因此組群人口並非人人工作,將來的勞動參與率若與今天的0.6 大約相若,那麼到2041 年時,總共只有二百八十九萬人工作,平均每一百名工作人口要負擔起八十八名退休人士的生活。

 

 

通過審查人口比例是個謎

 

經濟學往往被說成是「鬱悶的科學」(dismal science),因何鬱悶?經濟學的方法是要在各種實際世界的局限中追求最優結局,這裏有理想有現實,但經濟學卻善於把隱藏的局限找出來,告訴大家為什麼某某政策方案不可行。做這也不妥,做那也不妥,怎不叫人鬱悶?這有如一些藝術家,思想浪漫,想像力豐富,喜歡在雲端過活,但務實主義的經濟學家卻要替藝術行業搞個「商業模型」、「可行性研究」,把他們從雲端拉到地下,怎不使人氣惱?

 

梁振英競逐特首時,曾承諾要搞「特惠生果金」。他應該早已明白隨收隨支式的「全民退休保障」在財政上不可行,但面對民粹壓力,卻又不得不尋求更多人的支持,我懷疑這是他提出「特惠生果金」這一妥協折中方案的原因。但這計劃本身便不會帶來沉重負擔嗎?我們不妨根據統計處的人口推演替「特惠生果金」及其他方案算一算賬。

 

曾蔭權政府留下的「生果金」制度容許能通過資產入息審查的65 69 歲人口每月可得1090 元,70 歲或以上的則不用審查,人人每月也可得1090 元。每年政府因此需要多少開支?其中的關鍵參數是有多大比例的人可通過資產入息審查,但在此可假設有一半適齡人口可通過,原因以下才再討論。據此假設,政府近期每年要用110 億元左右埋單,到了2041 年就算生果金數額不變(這假設當然不真實,政客不可能不把生果金推高),因為人口老化,政府每年要為此支出300 億元,代價也是不菲。

 

梁振英政府建議的「特惠生果金」是容許65 歲或以上而又能通過資產入息審查的人每月領取2200 元,70 歲或以上的, 就算不能通過審查, 也可每月得到10 90 元。能通過審查的人口比例將會是個謎,但我續繼用一半人可通過這一假設。

 

若現在實施,開始時成本每年176 億元,但到了2041 年,政府每年要負擔471 億元,為此單一福利項目應否用掉這麼多錢,頗成疑問。

 

 

全民退保難以負擔

 

不少免費午餐政客正在醞釀另一方案,即70 歲或以上的不用任何資產入息審查也每月可得2200 元,65 69 歲的則可保留審查,但後者每月可得是曾蔭權政府的1090 元還是梁振英政府提議的2200元,仍未見說清楚,但應該是後者吧。按此屈指一算,現時的成本是每年223 億元,但到了2041年便會高達606億元。

 

免費午餐政客揚言,若不取消70 歲或以上人士的資產入息審查,便反對梁振英政府的方案。為什麼反對審查?原因之一是,可把不用審查的方案視作走向所謂「全民退休保障」的過渡。那麼,後者要花費多少?只要知道人口比例,這是容易計算。按照這些人士過去的建議,現在是每名65 歲或以上的人每月派發3000 元,三十年後也是3000 元(後者恐怕無人能信),現在政府每年要為此埋單352 億元,但到了2041 年,每年的代價是921 億元。

 

若福利金額稍增,每年為此項目的開支便是過千億元了,數額太大,按世界各國經驗看來,不可能不對年輕人口大幅加稅。將來要加多少,若所有工作人口都要付稅,平均每人每年要多交32000元以上,但受惠者卻是每月只得3000 元。成本效益為何如此低?原因是沒有了資產入息審查的全民退保,連不須扶助的人也可得到福利。

 

按照以上對四個方案的推算,我們可輕易得到一些結論。從銀碼角度而言,全民退保是香港最負擔不起的方案。香港今年8 月政府財政儲備是6480 億元,就算加上金管局歷年積累下來的5910 億元基金結餘全部都可用光,每年過千億元的額外開支,又可支持得了多久而不用違反《基本法》量入為出的原則?政客提出的不用審查即付2200元的方案,到了2041 年的代價是每年606億元,其實在2031 年以前財政儲備早已被它消耗殆盡,不用等到2041年了。

 

 

否決方案可避危機

 

至於梁振英政府的方案,到了2041 年開支每年也達471 億元,數額同樣驚人,只是稍未及以上兩個方案嚴重吧了。政客威脅要否決這方案,我看這個威脅很好,否決便否決了;好得很,政府可重用既有方案,避開一次將來會出現的財政危機。

 

我贊同否決,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在香港未來的人口結構下,任何由下一代支付的跨代式退休保障都會造成嚴重的財政困難。

 

自己儲蓄、自己準備退休保障是唯一可行的方案。第二,政府不斷發話,說雖有資產入息審查,但尺度一定會十分寬鬆。這是完全錯誤的方向,大量道德風險的活動會因而出現。

 

65 歲或以上的人口,大多沒有收入,容易滿足入息審查條件。至於資產審查,政府又不用計算自住物業,流動資金交給子女或親友代管便可,政府若寬鬆審查,如何會有效果?在美國的華人社會中,大量退休長者都有隱藏資產,瞞騙政府的技能是深植華人基因之內的。審查一旦從寬,誠實的長者眼看其他人可輕易騙過政府,怎會不心懷怨憤,有樣學樣?

 

我上文假設的只有一半人會通過資產入息審查,已是保守的預算。有寬鬆的審查放在前面,為了退休作準備的人除了隱藏不了強積金中的資產以外,儲蓄的意欲大有可能減弱,因為儲錢愈少,愈能得到政府資助。

 

 

人人派錢後患無窮

 

化解上述困難的方法是資產入息審查要從嚴,而絕非寬鬆,使人知道不誠實的代價很高。每月所派發的金額也不能太慷慨,否則吸引力太大,會引發大家都想欺騙政府。

 

若退休福利將來變得非常慷慨,像意大利等欠下巨債的國家那樣,還會出現另一情況,大量35 歲以下的年輕人乾脆留在家中不事生產當「啃老族」,靠政府資助其父母的福利金過活。社會若退化到這種境界,則連政府的赤字也算不上是最糟糕的事了。

 

倘若政府不願做或做不到嚴格審查,從而保證不了只是最需要幫助的少數人才得到資助,那麼政客建議的70 歲以上不用審查的方案,對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中產人士可能更可接受。這些人一直都是香港的主要納稅人,但福利從來都與他們擦身而過,有資產入息審查的話,他們會得不到什麼福利只有付出,沒有得益,心中甚感不公。

 

從香港總體利益看來,增加福利金額而又沒有嚴格的資產入息審查會引致財政危機,採用上任政府留下的方案會安全得多。做不到這點,人人派錢雖然後患無窮,但中產長者卻可因此有錢每年去一趟歐洲旅遊。免費午餐政客的取態竟弔詭地與我的接近。

 (HKEJ   201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