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世界最貴已是不爭的事實。決定樓價的因素很多,短線的有利率、股市、心理預期等,長線的有收入及樓宇供應,但近十多年來,供應持續短缺已成為元兇。2000年,香港建成的住宅實用面積接近150萬平方米(3年移動平均,下同);到了2009年,新供應的住宅面積跌至44.3萬平方米,接着幾年,供應雖稍有回升,到去年已升至60萬平方米左右,但根本滿足不了需求,短缺積累越來越多,樓價緊步上升氣勢如虹,什麼辣招也不管用。注意,我上述用的數字是樓宇總面積,而不是多少單位。就算單位數量上升,若是單位面積越來越納米化,便只是自欺欺人。
人均居住面積遠低於內地
我是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的成員,據我觀察,在開了十多次馬拉松式的會議後,成員掌握了大量數據,都不由不感到問題的嚴峻。大家都了解樓價高企對港破壞之深,解決的關鍵正是要增加樓宇總面積供應,但如果沒有土地,這便免談。有人以為香港沒有土地供應問題,只有分配不公問題。這是昧於事實,就算港人每人住的面積絕對均等,每人也只得16平方米,遠低於內地的36.6平方米,歐洲的50平方米以上及美國的77平方米。總供應短缺製造了難題,彰彰明甚。
眾所周知,香港不是沒有地,但因種種局限及政治阻力,很多地都拿不出來建屋,要克服此問題,需要一個強勢的政府。換言之,政府需要港人的支持才有足夠力量合理地推得動土地供應。我自己解讀土地小組的角色,便包括用專業角度尋找合適的土地,諮詢民意並凝聚民意。土地涉及社會上不同人等數以萬億元的利益,小組這個角色一早便注定是吃力不討好的,我與其他小組成員本來大多並不認識,大家都是做義工,但開了這麼多會,總也可看得出人人都講究原則,沒有跡象誰在代表什麼利益集團。雖則是義工,且工作困頓繁多,但士氣很高,我相信唯一原因是知道工作對香港的重要性。
回歸實際,政府將來決策雖不能只看民意,但民意卻不能不知。如何才可得悉民意?這需要多管齊下,並把我們所知的告訴港人。在現今階段,有不少論壇及展覽、填表格、交談等,將來應還有隨機抽樣的民意調查。在這些過程中,我們倒也有機會聽到一些真知灼見,但也有個別人士或激進利益團體,其目的似是不希望小組聽到民間大多數人的意見,最好是小組一事無成。
但凡激進分子,其社會支持度大多有限。他們若有自知之明,自應懂得在人數上他們會吃虧,所以喜歡用聲浪蓋過別人的意見,若此仍不足夠,他們便須扭曲及千方百計貶低小組的意見,以圖保持現狀或使形勢往對他們有利的一方發展。
我觀察過這些激進人士的策略後,發現他們的套路並沒有脫得出阿連斯基(Saul
Alinsky)的法則。去年2月7日我在本報撰文介紹過阿連斯基其人及他的法則(註),此人是美國六、七十年代著名的激進煽動家,其終極目標便是顛覆建制。他的煽動法則共有13招,招招厲害,但非無招可克制。香港的激進分子學問有限,未必讀過他的書,但此類活動有其自身規律,他們實踐中也能摸索出來,又或背後有高人指點也不出奇。
激進派扭曲小組意見
正如我在去年的拙著指出,阿連斯基的第一招,亦即其心法的總綱,是要千方百計激怒對手,人一憤怒便易犯錯,那怕只有一微小過錯,也會被人「食住上」無限放大,並以此為攻擊口實。小組中人都是講求理性之輩,不易被激怒,但理性之人每多對歪曲事實的言論十分反感,也可能因此而讓人有機可乘。在一次小組的會議中,有同事主張對一些無理攻擊要還招,並大談詠春攻守之道;也有同事說雖然「如來神掌」第十式是「佛都有火」,但用第九式「萬佛朝宗」更適合。(查《如來神掌》這經典電影電視拍過多次,原本的故事脫胎自台灣作家柳殘陽的「天佛掌」,本來並無「佛都有火」這一招,也許是劉德華與陳百祥(阿叻)那一套電影加上此招);我則提出,張無忌的九陽神功口訣中有「他自狠來他自惡,我自一口真氣足」。大家笑語中忿怒或可化解於無形。
阿連斯基第三招是要陷對手於他們不熟悉的環境中,使其產生混亂。在台灣,此種戰術稱為「烏賊戰術」,在今次諮詢中,有人亂拋經不起檢驗的數據,自己不誠實卻自稱誠實,目的是混淆視聽,蒙騙大眾,製造混亂。
第四招是自訂遊戲規則,並要對手按此規則行事,否則便吹毛求疵,事事搞針對。例如有同事在流動展覽地方派表格並解答填寫時的困難,有人卻硬要取走一大批表格,同事不肯,便有人要鬧事。其實搜集民意任由某一類人故意大量重複填寫,本身便違反科學,理應拒絕,但有些不明來歷的人是故意胡攪蠻纏的。
第五招是不斷嘲笑奚落對方,無論其嘲笑是如何牽強也要這樣做。這當然是激怒的手法,但嘲笑者本身缺乏理據,倒也容易被人鄙視。例如「大辯論」被指為「大便論」,恐怕只在少數極端分子中才有感染力。
第八招是用盡各種戰術及選項,千方百計去找新藉口製造事端,使對手恆常地感到壓力。此點有些人正在做了,我倒是擔心主席與副主席太過忘我勤奮,在無所不用其極的攻擊下仍頻密參與活動,會否病倒會場?但他們性格溫馴,EQ爆燈,此乃多慮了。蘇東坡的《留侯傳》有云:
「匹夫見辱,拔劍而起,挺身而鬥,此不足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挾持者甚大,而其志甚遠也。」共勉之。
第十二招是攻擊別人時煽動者也要準備一些後備方案,否則被人反問時會無從以對。但千萬不要以為這些所謂後備方案都是行得通的,提出後備方案的目的只是用來拖延時間,對其太認真便輸了。
最後一招是把對手人物化,不要把攻擊對象集中在一個組織上,這會太抽象,要攻擊一個人,將其妖魔化,攻擊的對象太多便容易分散力量,失焦失效。本來某些煽動家更有興趣的攻擊對象應是有權力的官員,而不是毫不具備行政權的專責小組,但現在出場的都是小組成員,無可奈何下,主席可能成為被重點招呼的目標,其他成員就算跑出來獻身受辱,也無人理會,但主席好好先生形象突出,攻擊他恐怕也是等於揮拳打在空氣中,無處着力。
小組當然歡迎大多數市民心懷善意希望解決問題所提供的建議,例如不少人提出要用科學性較高的隨機抽樣的民調方法以幫助我們從另一角度判斷民意,事實上,據我所知,小組早有建議要搞隨機抽樣的民調。理性建議我們理應重視。
註:關於阿連斯基法則,可見拙作「煽動家激化香港矛盾的戰術」,可在以下網網頁找到:
(TKP 201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