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2012

在內地招收尖子 (雷鼎鳴)


  內地高考這幾天陸續放榜,我也要在各城市面試報考科大的尖子學生。

  我們第一個面試站設在北京一家酒店內(從前多借用高校的課堂,現在似乎不易),學生一批批的到各面試室與我們對談,在背後工作室的同事隨即把面試的各種評分輸進電腦分析,並當天作出取錄及獎學金的決定。光是我們商學院便要派出十六人的團隊到京執行任務及應付突發事件。



每五尖子取錄一個



  任務容許的時間很短促,若今天放榜,我們當天便要挑選誰可來應試,並要立即通知學生,兩天後學生便要從華北各地趕來應試。有些學生住得較遠,或買不到飛機票或火車票的,可能便要到更遠的另外一個城市補回面試。我們選擇的分界頗高,若高考分數低於北大清華過去幾年平均取錄的,連面試的資格也沒有。在這批尖子中,我們大約是每五人取錄一個。為香港吸納人才或是為中國培養人才是大事中的大事,不能疏忽。

  試場外邊也頗熱鬧,學生、家長與記者雲集,我在口試中問過的問題,很多都在次天的報紙中刊登出來,這顯然是記者追訪學生查詢的結果。我其實早知會這樣,所以問題不重複,以免對早來的考生不公平。也許明年考生要預先多閱讀我在報章寫的文章才能早作準備。

  在2006年以前,內地尖子報讀港校的也有不少,但遠不如近年的火熱。正如上文所說,我們差不多是在可進北大清華的尖子中五人選一人。但更有甚者,是北京過去幾年流失了大量的狀元,不少是到了香港。例如去年北京的文科狀元到了港大,理科狀元則到了科大,這對北京高等教育界造成了極大的壓力,甚至可能成為面子問題。



為甚麼港校成為熱門?



  為甚麼幾年前開始,香港的大學會成為熱門?相信是因為內地教育界中人很不滿中國高等教育的現狀,但因北大清華在內地具有至高無上的壟斷地位,無法被挑戰,所以媒體便利用港校優勢去挑戰她們,這倒是我們始料不及的。

  今年據有龍頭地位具有指標作用的北京文科理科狀元,沒有報考香港的大學。我們避開記者有接見過其中一位狀元,從傾談中得知他與家人受到大學、中學及媒體排山倒海的壓力,有媒體甚至認為,假如他到香港就讀,便等同背叛。他出入的地方也有記者跟蹤,手提電話不得不關掉。這也許突出了中國教育制度的一個問題。

  不給年輕人自由選擇的權利,他們如何可成材?



(Sky Post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