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3/2012

德國冀歐洲走向財政統一 (雷鼎鳴)


  昨天我在本欄提到,歐洲面對歐元危機共有三條路可走:一是讓歐元區瓦解,二是各國財政統一起來(亦即大家都實施緊縮財政政策),三是歐洲央行大印鈔票替歐豬五國的欠債埋單。

  要推斷歐洲會走哪一條路,我們不能不從她的主角——德國——的利益看這問題。



歐元貶值不利德國



  儘管把歐元貶值可以幫助歐豬五國的出口,從而改善其政府的稅收,減輕債務危機,但這並不符合德國的利益。2011年,德國的外貿順差高達2,090億美元,超越了中國的1,882億(已包含貨物及服務的貿易盈餘),成為當世最大的貿易順差國。德國此成績得來不易,顯示出她過去二十多年整合前東西德經濟所付出的代價已有回報。

  但既然她有龐大的順差,她的貨幣應有升值而不是貶值的壓力。這是因為德國根本不愁沒人買她的產品,而貶值等於減價賤賣,怎會合乎她的利益?

  其實德國的貿易順差也同時部分抵銷了其他歐元區國家對外的貿赤,從而支撑歐元的幣值,但這卻不利這些國家的調整。



擠牙膏式援助



  德國顯然不希望歐元區瓦解。她要達到的目的,正是要歐洲大一統,她則做大阿哥。第一、二次大戰德國沒有做到的,她希望以和平的經濟手段達到。

  做大阿哥不易,其他國家的欠債怎辦?讓歐洲央行從只是控制通脹這一單一目標,改為大印鈔票買掉各國的債券,雖然可行,但所引起的通脹會使德國經濟也受損,所以她只是有限度地支持這做法。我們因此只見希臘等國出問題時,德國有很大主導力量的歐盟只是肯用擠牙膏式的方法提供援助,並提出一系列的緊縮財政的附帶條件。

  這些財政條件才是德國想其他國家做到的。若大家都審慎理財,緊縮開支,不但可減輕債務危機,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各國財政政策更加一致,走向財政統一。

  這樣便解決了昨天所提到的貨幣統一但財政不統一所帶來的矛盾。今年131日歐盟各國(捷克除外)所簽的「財政聯盟」,正是這方向的一步。但這個過程是痛苦的,英美兩國其實也不希望德國成功。



(Sky Post 201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