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6月29日在港公布了一系列支持深圳前海發展的政策,其中涉及金融、財稅、法制、人才、教育醫療及電訊六個方面,但顯然金融項目是最重要的。
對香港構成競爭壓力
前海是甚麼一回事?看其計劃的細節,似是要把這塊地皮用最高的規格發展成為特區的特區,在營商環境、法制、生活環境、人才等等領域都成為中國城市的示範。有人說它等於深圳的中環,我卻認為它更像上海的陸家咀。
這塊地皮在規劃中有15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有多大?遠大如中環,大約等於從油塘到美孚整個九龍的三分一,也等於香港已開發建設的土地總面積的十六分一。
深圳市估計,到了2020年,前海一地的GDP將等於1,500億元人民幣,約等於今天香港GDP的十分一。以等於香港十六分一的土地去生產香港十分一的GDP,前海的願景顯然是要搞高增值行業。
在珠江口,香港的旁邊多搞一個陸家咀式的商業服務區,是否有此需要,這不能說沒有爭議性。它所提供的服務,例如金融業,與香港頗有重複之處,會對香港構成競爭壓力。此點對香港這城市可能不利,但對港人應該有利。這有如八十年代後港商到內地設廠投資,香港的工業隨即式微,但港人在競爭中幫助珠三角成為了世界工業,自己也賺了不少。
港人可在前海賺多少?如果不到那裏直接投資,利益可能有限。以金融業為例,香港主要的功能是替前海融資。將來既然GDP是1,500億,按經濟學的估計前海所需的資金大約是5,000億元,香港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但人民幣在港卻無甚出路,賺不到足夠多的錢支付較高利息。在計劃中,香港的人民幣資金可跨境到前海作信貸,但未必可到其他地方。若只能到前海,假設銀行存貸息差是1%,5,000億的信貸一半來自香港,那麼香港支持前海的
融資每年便只可賺到25億元左右,不算「和味」,但假如前海只是試點,香港的人民幣資金將來可替其他省市融資,則又另當別論。
(Sky Post 2012.07.03)